了解温州不妨从这里开始!温州这带充满书香气息和文化底韵,值得你好好逛一天!

旅行   2024-11-21 17:31   浙江  

文图:杨振东

这里的“胜昔桥”不仅仅指的是胜昔桥这座桥,而是指胜昔桥路(这条路的路名也叫“胜昔桥”。)胜昔桥路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是温州历史上名流望族扎堆建府邸的地方,体现了温州人民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拥有较高的文化浓度。‌这条较为狭窄的街道,相当于温州话的大“巷弄”(即胡同),曾是温州中学和温州师范学校的旧址。胜昔桥路旧名窦妇桥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路东起始大士门,西至九山南路,全长458米,最宽11米,最窄处仅4米,沥青路面。今日这条路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因九山河上有新建桥名“胜昔桥”而得名。‌

整治后的胜昔桥路旧貌变新颜,胜昔桥边的九山河东岸新修建了滨河步道,籀园小学西侧的教育书店西边入口,一直连接到蛟翔巷的原瓯海公学图书馆旧址,北接九山公园(二期)。胜昔路沿途景点有松台别业(黄群花园)、九山落霞潭荷花园、窦妇桥百年大榕树及数株河边垂榕的几十年树龄的老榕树、徐宅大屋、温州教育史馆(籀园即原依绿园)、胜昔桥、瓯海公学、北九山河东岸滨水道、无名公园、瓯海公学图书馆、温四中及原瓯海公学著名校友墙等等等等。
胜昔桥和窦妇桥其实是两座桥,窦妇桥的位置在原“温师院”(现为市艺术学校即老温七中)大门附近的一棵榕树下,即普觉寺口跨河到胜昔桥路的一座小桥,榕树边的桥址痕迹依稀可认。而胜昔桥坐落在九山落霞潭上,原本无桥,是抗战期间为便于群众疏散而建的一座木板桥(无名),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水泥拱桥,命名为胜昔桥(前几年重建)(笔者注:九山普觉寺又称普觉瑜伽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彻底拆除,原址后来建成温一中科学馆。)

九山河落霞潭的荷花池

一一胜昔桥东入口原窦妇桥头,落霞潭荷花池北岸曾是老温州师范学校旧址(今为市艺术学校)

百年古榕:河边垂榕,胜昔桥独有风景线。

古榕树树根深深扎在河坎上,低垂的树枝树叶紧贴在碧水微澜的河面上,胜昔桥特有的美丽的风景线。

徐宅大屋:经典古训,大义凛然


九山十景之一的徐宅大屋经整改后焕然一新,成为徐定超纪念展览馆兼中式咖啡屋。徐宅大屋系徐氏旧居整改后的新起名,旧屋原名陈宅花园,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后典给徐定超居住,徐定超居住后对外称兰芬堂。清末民初,兰芬堂与附近松台山麓的依绿园(籀园)、松台别业(黄群花园)名列清代民国期间温州城区十大私家名园其中,名闻遐迩,游人不绝。

徐定超极重视家风清正,他的传世于今的著名的徐氏家训的家训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勤俭耕读四字为传家之本”;另一句话是“州县为亲民之官,清、慎、勤为其要箴也。”

一一徐宅大屋第二进大堂客厅上高悬的当年蒋介石为徐定超题的“大义凛然” 匾额(于右任手书墨迹)

徐定超 (1845—1918),清末民初温州永嘉枫林人,曾任曾任京师大学堂医学馆提调兼总教习、京畿道掌印监察御史等;宣统元年(1909)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浙江省学务议长,主持浙江学务;辛亥革命后,担任温州军政分府都督,编修《浙江通志》。受聘任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期间,锐意革新,废除旧敝。重用留日学生经亨颐为教务长,聘任一批新进教员,其中有鲁迅、马叙伦、夏丏尊、沈尹默、胡公冕等,学校面目为之一新。

松台别业:乔梓接济,兴学办医

一一胜昔桥路徐宅大屋南方向九山河对岸的松台别业(黄群花园)旧址,两名园隔河呼应,相得益彰。

胜昔桥路原窦妇桥河北岸的松台别业是温籍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黄溯初先生1921年建造的私家花园,俗称黄群花园。这座民国风的花园洋房位于落霞潭畔,建筑玲珑别致,最大特色是建有水边长廊。如今这座民国建筑成功化身为“博物馆”和西式咖啡馆,展示温州百余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主要情况,以及黄溯初先生的生平功绩,并于最近被列入“九山十景”之一。

艺术名校:温州艺校灿烂八十年

温州艺术学校(从属名温州第七中学,简称“温七中”)是温州地区唯一的一所中学艺术学校,1944年建校至今已有八十年历史,创办人为民国时期的浙江省税务局局长张淼(温籍留法学生)为首的学校董事会,其主要成员有戴千里、李一飞、屠白麐、金嵘轩、叶蕴辉、王道平等人。1943年11月,由永嘉县(温州市旧称,非今温州市永嘉县)政府报省厅备案,定名为“永嘉私立建国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建国高商”。温州市艺术学校的文艺基因传承已久,早在商校创办初期,学生就已开展文艺活动,创建了“高商剧团”,上世纪60年代,又成立了学校文艺宣传队,排演了一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作品,在浙南地区的群众中享有良好口碑,在当时的温州地区影响力很大。温七中培养了如叶长海、邢时苗、张思聪等一大批优秀文艺尖子人才。

一一上二照上下分别为胜昔桥路的市艺校(温七中)的总校校址和分校校址。温七中最早老校址在九山清明桥东北侧。

一一“树人”,孙锵鸣手书墨迹。孙锵鸣(1817-1901),字韶甫,号蕖田,晚号止庵。孙衣言弟,温州瑞安人。官翰林院侍读学士,以重宴鹿鸣加侍郎衔。工书,是李鸿章的房师。著有《止庵读书记》《东瓯大事记》《海日楼遗集》。温州市图书馆,有一副楹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孙锵鸣之手。

“准提寺”,全国各地多有准提寺,温州也曾经有个准提寺,这就是胜昔桥的准提寺,香火已断一直关门闭户。

籀园(依绿园)孙诒让:经学大师,一代巨懦

依绿园(籀园)位于胜昔桥九山河畔(现籀园小学和温州教育史馆内),南枕松台山,是清乾隆时期温州士绅曾唯、曾儒璋兄弟的父亲所建,在兄弟俩手中扩建,俗称曾宅花园。1908年朴学大师孙诒让逝世,为了追念孙先生的学术贡献和办学成绩,温州文教界人士倡议建园立祠纪念。1913年秋,由瑞安师范第一任监学郭凤诰发起,旧温属六县学界人士黄群等集资,将曾氏“依绿园”故址重修,兴建籀公祠,于1915年竣工。1919年扩建为“温州公立图书馆”。后在祠旁叠假山,建庭轩,遍植花草树木,因孙诒让号籀庼,易名为籀园。

一一上三图为温州教育史馆和籀园小学,这二处地原址为籀园。温州教育史馆是全国第二家地方教育史馆。


一一“籀园”二字是由张謇题写。张謇,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诗词楹联家,“江苏五才子”之首。

一一温州教育史馆内的“籀园”名牌碑,籀园是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孙诒让讲学之地,是温州图书馆旧址。

温州中学:披荆斩棘122年;温州师范学校:八十一年征程

温州中学创办于1902年,距今已122年,初名“温州府学堂”,后历经“温州府中学堂”、“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浙江省立温州中学”、“浙江省温州市第一中学”等时期,1985年更名为“浙江省温州中学”‌。温州中学的著名校友包括苏步青、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等等。

一一百年名校温州中学、温州师范学校旧址

温州师范学校创办于1933年,原址位于温州市平阳县。前身为黄群(温籍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温州城市近代化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温州名园黄群花园业主)开办的郑楼乡村小学。温州师范学校旧址现存有校舍等建筑,砖木结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温州师范学校旧址不仅是温州师范教育的发源地,还为浙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师资。学校几经变迁,最终于1953年迁往市区,又先后改制为温州师专,温州师院,成为今天温州大学的前身。建校八十一年来‌,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走出来的十大名人‌:‌黄溯初‌、‌苏步青‌、‌谷超豪‌、‌侯百朋‌、‌胡建南‌、‌陈锋‌、‌金嵘轩‌、‌张志攀‌、‌姜象城、‌李美容‌。

一条小路静悄悄:北九山河东岸滨水风景这边独好

胜昔桥东北角桥头和教育图书公司店拐弯处往北,北九山河东岸新辟了一条滨水石板小路,条石护栏,一路向北,左边河水荡漾;右边学校大操场;沿路有好几幢白色小洋楼,有水中凉亭;尘封多年的无名公园经整治已开放,草坪上有户外野餐休闭取乐的年轻朋友……胜昔桥新滨水小路静悄悄,风景这边独好。

风雪百年路,辉煌温四中。

瓯海公学于1925年“五卅运动”中由谷寅侯先生创办瓯海公学,后更名为瓯海中学,如今校名沿革为温州市第四中学,现为温州市重点中学。谷寅侯,温州瓯海梧田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温州四中创始人。温四中的历年培养的主要名人校友有高铭暄、张超然、南延宗、叶永烈、孙万鹏、夏承焘等等。‌其中高铭暄是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被誉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张超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延宗是中国原子弹之父;叶永烈是“小灵通之父”,著名传记作家;孙万鹏是灰学理论创始人;夏承焘是一代词宗。

一一瓯海公学民国时期的学生毕业证书

胜昔桥不仅连着九山湖与籀园,而且充满着书香气息和文化底韵,体现了温州人民的民俗风情。了解温州不妨就从这里开始,可以好好逛一天,逛累了坐下来喝杯咖啡。



温州古道平台提供下列服务: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
广告推广  古道建设   航拍视频
联系电话:小王18958781758(同微信)
民宿预订、合作:15167801758(同微信)
 【阅读原文】,预订民宿!
你若喜欢,为温州古道点个在看 



温州古道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