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帅医生(baozhi54500)
20多岁的女孩子,几年来,不断到三甲医院精神科看专家,诊断抑郁焦虑症。前后看了十几个“专家”,但是症状加重,身心能量低,怎么办?
三甲医院代表权威,专家代表专业,西医代表科学。权威、专家、西医三个高压词汇压向认知普通的父母,百分80%的人要投降,乖乖听话,这就是现状。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啊!结果不好,就是不好!核心问题在于,愿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矛盾问题的存在!并且,愿不愿意解决和修正问题。
事实上,不断换医院换医生,貌似在修正错误。但在本质上,属于换汤不换药。三甲医院精神科专家,因为来自标准化教育,所以其实专业能力没有太大差异,可以调的空间极小。
这种“修正错误”因为跳离不了那个认知维度,所以一直在原地打转。这个过程,极难。能够达到这个维度来找吴医生咨询医心的,其实都是独木桥过来的修行者。就像这个提问者,没有这四年多的痛苦煎熬经历,不可能走到我面前求助。
来找我求助咨询的人,一开始听我讲的话,肯定觉得很荒诞。因为我总是告诉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非常容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我觉得那么难得问题,为什么你会觉得很轻松容易呢?难道是你吴医生搞错了吧?还是你在不负责任的吹牛皮呢?——其实,这非常荒诞!难道要我告诉你,你的问题很难搞,不能解决,你看到这样的答案,你才安心?这其实属于自残式思维。
很客观地讲,解决这个问题,的确是我觉得很容易。“我觉得容易”,这句话说易行难,因为这背后是我20年医疗行业经验,大量和人、疾病、生命打交道,阅过大量西医医生和中医医生,对人、事、病,三件事情知根知底,所以才会有那个断语,这代表了不惑、不怕、不错的能力素养。不要说普通人,一般医生也很难达到,我在抑郁症面前的这个定力和作战力。
问题的矛盾在于,和抑郁症作战的女孩才是考试的主角,而不是吴医生。我的认知和素养不能代替女孩,这才是根本矛盾。这时候,如果有机缘,这个女孩愿意信任我找我咨询,那我们就聊她、聊生命、聊抑郁症这几件事情。千万不要指望和我聊一两次,就可以观念更新迭代,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一直聊定期聊,这里面隔着百万字信息量的差异,才逐渐开始可以破执念。
大结局是——这个孩子变成了我的几分之一的精神分身,有足够的精神意识能量,可以走出这个抑郁症的陷阱,包括停药恢复社会功能,懂得修心医心,源源不断提升管理身心能量的能力。这个过程有多长,不取决于我,而是取决于这个孩子啊!
权威是一个相对词汇,你只在比你能量弱的人面前,才权威。一旦遇到高能量的人,权威就会转为普通。
专业是一个相对词汇,在一无所知的吃瓜群众面前,庸医也会非常专业。但是换一个能力更高的医生面前,这个专业就消失了。
科学不代表真理,每个人的科学都只能代表个人的认知和思维,不能代表完美,不是真理。每个人,必然有其局限之处,也有犯错误的概率。所以有脑子的人,不会成为科学的粉丝。
书本理论知识,适用于考试或者初级难度的问题解决。生活里面的活知识活学问,不适合书面考试但适合解决难度问题。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是抄书而来,还是实战的结晶,这才是判断取舍的根本机制。
某个角度而言,这些三甲专家搞不定这个女孩。问题有三:1.这个女孩难搞,越聪明的人越难搞。2、他们不能入心。3、缺乏对其人的抑郁症问题有深刻地认知和理解力。——这是不能的逻辑。
这个案例能不能解决,取决于这个主角来我这里偷取能量的能力,这需要眼光和勇气还有坚定的品质,而则恰恰是最难的。
医不叩门的意思是,医没办法叩门!这世界,没有强迫别人吃饭吃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