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
如今,在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的土地上,200家科技型企业像一粒粒科技创新的种子在悄悄生根发芽,鸟瞰这片电子信息产业的热土,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更能感受到热火朝天的澎湃氛围。
接下来,我们将对话园区30位企业家,聆听创业故事,探寻他们身上的科技创新精神。第一期,对话成电创客创始人之一文家茂。
文家茂:
用最好的教育资源培养未来的科学家
最近,暑假过后,大家都在谈论假期收获,有的孩子学会了游泳、接触到了钢琴或者完成了古筝的考级,而有的孩子创造了一台机器人,在科创世界里沉浸。
这些孩子的创造快乐就是他们给的——成电创客。
成都成电创客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电子科技大学雄厚的人才、技术及学术资源,由多名校友联合创办,秉承“科技创新,教育先行”的发展理念,基于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实训基地、科技场馆以及基地电子信息实验区、造物空间、学术报告厅、科技主题实验室集训、科技俱乐部等科技教育实践场景,为酷爱科技、勇于创新的青少年提供学习和分享技术、交流思想的平台。
成立3年以来,已服务4万余名青少年。经过四川电视台、成都日报、双流融媒体等媒体的多次报道,成电创客背后的故事也在慢慢发酵。
作为成电创客创始人之一,小编采访到文家茂,顺着他成长的脉络,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未来科学家的起点从这里开始……
1·
谈一下小时候的成长经历?
当我拆掉电视机的时候,我仿佛站在了科创世界的门口,听到里面有个声音在说“欢迎光临”。
我是1978年出生在四川射洪,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8岁那年,好奇驱使,拆掉了家里的电视机,想看看屏幕上的世界是不是就藏在那个方盒子里,结果...,当再去还原的时候,发现特别难,紧张的等着挨揍,却看到父母惊讶又惊喜的表情,从那时候起知道了为了科学“搞破坏”是被允许的。
于是,我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发明创造”,例如给乡村广播加滴水定时器、小型发电厂、无动力运输车,再到后来给长安奥拓汽车厂寄了一封关于把手动挡汽车无损改为自动汽车的方案。
2·
谈一下创业经历?
为了制作的炒菜机器人有实践的机会,我开了一家餐馆。
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电力行业,从程序员-项目经理-高级业务咨询,最后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编制全国数字化燃料系统的整体规划,再到后来自己独立承接电力系统的相关IT项目...
这一段职业生涯虽然丰富而有成就感,但是一直在内心深处更想去做一些能够自己去独立创造和研究的事情,其实严格说,我是一个梦想家,总想做一些创新的,有挑战的事情,再加上对家乡的热爱,我放弃了北京年薪上百万的工作,回到了成都,成都的宜居宜业已经有了端倪,后来大量的人才都涌到了成都,再一次证明了当初的选择非常明智。
回来成都后就开始把梦想付诸实施,想在机器人上面做文章,方向选择的是餐饮业——炒菜机器人。为了这个的想法,我在我家楼下开了一家餐厅,目的就是为了收集相关实践收据,更好的完善机器人产品。
3·
公司的雏形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人”是关键要素,我们要突破“0到1”的难
科技强国,教育先行!一个人的成功对世界而言改变不了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是去培养一批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把科创梦想延伸到教育事业会更有意义。
2019年,受到我在电子科大导师的邀约,我回到电子科大在机器人教育中心任职,开始进入青少年科技教育这个赛道,后面因为遇到疫情,所以我们团队开始尝试从校内拓展到校外,于是,2022年,成电创客这个基地和品牌由此诞生。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地我的导师,他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情怀的人,是他启蒙了我的科创世界,又再一次带我将科创梦想变为现实。我们在讨论着科创梦想,内心激动澎湃,同时又囿于现实的阻力。内心明明有一副宏大的蓝图,却无法清楚地的看清轮廓。在个人努力的同时,也清楚的看到周围环境的弊端。如何才能改变环境?
“人”是关键要素,我们要突破“0到1”的难,就要把起跑线的人数提升起来。因此,科创教育成为一个清晰的目标。
4·
为什么会选择电子科大科技园作为科创教育基地?
电子科技大学的背景、独栋办公、花园环境这里具备了一个创客所有梦想的创业场景。
当初我们选址,首先想要的是有电子科技大学的元素,我们考察了很多的科技园,这里是最满意。独栋的办公楼,让我们可以对工作室进行布局规划。
另外,园区还汇聚了电子信息行业里最热门的行业,是一片热气腾腾的科创热土。入驻进来后,我们更感受到了专业化的服务。
我们私下里常常开玩笑说,这里简直就是我们的梦想工作室,除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搬不过来,所有的条件都是最理想的。
5·
公司发展的历程里,印象比较深刻的节点,如何克服发展中的困难。
业务量有了较大增长,并且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公司成立三年来从无到有,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尤其是在消费疲软,社会需求整体下降的大背景下,公司体量很难迅速成长,当然教育的初心就是要坚持公司发展的核心目标,强调产品和服务本身的质量,狠练内功,努力提供超越用户期待的价值。
目前,公司有三个业务方向:营地教育、高端人才培养以及对政府和学校等组织机构输出教育产品和服务。公司创始团队从4个人发展到几十个人,就这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公司构建了完整的产品体系,覆盖了成都重点中小学,业务量有了较大增长,并且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6·
您认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在贵司的技术研发上,公司是如何投入的。
我们的研发经费占比达到利润的30%以上,始终确保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我认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在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善用上,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要想在产品业务上创新,就要在人才上下功夫,找到合适的人,培养他,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相信一定会带来甚至超越期待的成果。我举个例子,目前,在营地教育上,有个教学产品——电子熊猫,孩子们肉眼可见的喜欢,想要知道这个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甚至想要动手去制造,很自然的激发了他们科学创造的欲望。另外,创新还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模式上,始终以人为本,关于教育的一切资源都围绕教育对象“人”来布局,并不是传统课堂的1v1或1vN,而是多对一,可能有几个老师为孩子服务,这些老师有科学家、教授、工程师等,每个老师擅长不同领域,为孩子的知识摄取保驾护航,同时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场景来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
除了教学模式外,我们在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或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发经费占比达到利润的30%以上,始终确保在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7·
对当下的热词“卷”如何理解,您是个很卷的人吗?
我觉得“卷”是一个相对词汇,我更喜欢破“卷”。
在当下整体环境下,“卷”几乎是一种必然结果,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需求总盘相对疲软而产能却在不断加大,缺乏结构性的创新突破,各种“卷”就必然出现,大家都感觉生意难做了,做什么都不挣钱,其实任何时代都是有机会的,作为企业经营者要有定力和长远眼光,通过不断创新来“破卷”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1到100”这个阶段在卷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挑战“0到1”,所以我认为培养创新精神是“破卷”之道。
在这个“卷”的时代,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孩子?如何破卷?我觉得培养创新能力也许是最有力的武器。
8·
如果你可以对18岁的自己对话,你要告诉ta什么?如果你对80岁的自己对话,你又会说什么?
想说,小伙子,可以再“费”一点。
想对18岁的我说,可以再“费”一点。在四川话里,“费”就是指孩子的调皮、淘气。不拘泥于形式和框架,追求新奇和创新。
想对80岁的自己说,“此生无憾!”
9·
最后一句,对未来的希望。
未来,把教育事业做到极致,能够让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产品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能把优质的科创教育资源带给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能有更多的科技人才从这里培养和诞生,未来,我们还将免费设立诺贝尔班、雨果班等大师班,用最好的资源培养未来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