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全方位解析

学术   2024-10-10 00:02   福建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将聚焦于探讨实现这一融合的具体方法,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无缝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新型的教学方法。


第1章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深远。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途径。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涵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标准的完善。这些特征共同奠定了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坚实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创新人才,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化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论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方法,分析其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系统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和实践路径,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重提升。


第2章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思维方式,推动教育过程的变革和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它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硬件设备的普及,还包括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以及教育服务的信息化提供。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教育服务的信息化提供。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包括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虚拟实验室等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体验。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使得海量的教学材料、课件、视频等得以方便地获取和使用。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教育服务的信息化提供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支持服务,如在线答疑、职业咨询等。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理论模型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理论模型是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构建这一模型对于理解和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模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及教育目标的达成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教师负责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学生,而学生则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型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提供强大的支持,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互动交流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模型包括多个构成要素,如信息化教学环境、新型教与学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教学方式创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教师培训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需要在多个层面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包括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变革、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评价的改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模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3章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方法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首要任务。这一环境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完备,更需软件资源的丰富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硬件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础。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虚拟实验室等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体验。例如,多媒体教室集成了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设备,支持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电子阅览室则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阅读环境,拓宽了知识获取的途径。虚拟实验室则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中设备不足、实验条件受限等问题。


软件资源的整合也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重要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得海量的教学材料、课件、视频等得以方便地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教育管理平台则实现了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关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在线讨论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信息化教学环境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信息化教学环境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和工作体验。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学校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软件资源的整合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教师团队,这对于一些缺乏相关人才的学校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观念,这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硬件设施的完备和先进性;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观念,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教学;整合优质资源,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鼓励教师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创造出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共同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图中展示了2021年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2023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以及2023年中小学(包括高中)的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可以看出,这些数据反映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投资和发展趋势。


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自主学习的实现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在线平台、电子书籍、教学视频等资源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探索。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推荐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的实现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信息技术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和工具。在线讨论平台、协作学习软件等工具可以方便地将学生组织在一起,支持他们进行实时交流和协作。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探究学习的实现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为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通过数字化的实验数据、模拟实验、在线仿真等资源,学生可以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信息技术在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和资源。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尽管信息技术为新型教与学方式的实现提供了便利,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学生,如何确保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安全和隐私,如何避免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沉迷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安全和健康。


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我们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就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机会。这种结构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亟需变革。


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网络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了实现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建议:更新教学理念,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和支持,教师需要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和支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创新教学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在讲解复杂的概念或过程时,通过动画或视频演示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进行互动教学,通过课件中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教育的兴起作为新型的教育形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网络教育还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功能,如在线讨论、实时答疑等,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网络教育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机会。


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和情境,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参观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增强地理感知能力。在生物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手术操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用于模拟危险或复杂的实验操作,确保学生的安全。



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在于结合了传统面对面的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教学方式。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课程资料、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教师还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教学和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混合式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发展机会。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则进行问题讨论、项目实践等深度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深入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一个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全面变革。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资源的整合、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等。


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学校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确保师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同时,学校还应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建设智能教室、电子阅览室、虚拟实验室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软件资源的整合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学校应整合各类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数字资源平台,方便师生随时随地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在线课程、电子图书、教学视频、虚拟实验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资源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学校还应注重资源的更新和维护,确保资源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用性。


教学环境的优化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学校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利用智能教学系统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利用校园监控系统实现校园的安全管理和监控,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


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评价反思,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提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字化教学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宣传推广,提高师生的信息意识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氛围。


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于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实现教育管理的高效化和精细化,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信息素养的提升和信息应用的创新,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培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基础技能培训:培训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使用、办公软件应用等基础技能,为后续的信息技术应用打下基础。


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培训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投影仪、电子白板、音响等,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生动性。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培训:培训教师熟练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如在线课程建设、学生管理、在线互动等,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培训:培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方法创新,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


教师培训应采取多样化的策略,以适应不同教师的需求和基础水平。分层次培训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将教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分别进行基础培训、进阶培训和高级培训。分学科培训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活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教学通过分析成功的教学案例,引导教师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践操作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持续培训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培训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保持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第4章 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典型案例分析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中,不少地区和学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智能投影仪等先进设备进行教学,学生则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学校还建立了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功能,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讲授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则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深入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融合智慧课堂技术,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和数据化。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和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反馈和学习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学校还建立了个性化学习平台,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个性化学习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推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许多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但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硬件设施的匮乏成为制约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许多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方法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许多教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的引入,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推进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然而,许多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这不仅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包括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但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的差异不容忽视。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获得公平的学习机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会产生大量的个人数据,包括学习行为数据、个人信息等,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减少,尤其是在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减少,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和缺乏归属感。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在资源建设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源的搜集和整理,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教学效果。资源的共享和传播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在这方面的做得仍然不够。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在评估和评价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评估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估和评价教学效果,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是评估和评价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的评估和评价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评估结果往往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通过对多领域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得出了若干关键信息,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包括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以及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这些要素共同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必须营造一个支持新型教与学方式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这包括建设数字化校园、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以及开发丰富的教育软件资源。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学习和工作平台,而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教育软件资源则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此环境中,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也需进行变革。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主导者,学生则应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可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效果。教师也应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研究展望


未来,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将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教学将成为主流。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反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教育信息化将成为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学习分析技术也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角色,其专业发展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未来的研究将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未来的研究应从多层面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还应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长期效果和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供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指导,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课堂漫话
讲述最有趣的教育故事,介绍最实用的教育技术,探讨把课程内容、教学法知识和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实现教与学的新方法、变革传统的课堂结构,重建课堂教学的生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