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实现之年和系列三年行动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本期,5位嘉宾做客“两会聊天室”,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难题 用好用活政策助民企发展
主持人: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打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请大家结合各自企业发展情况,谈谈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曹荣根委员:这两年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给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国家和我省都出台了一系列非常好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支撑。
我一直认为,危机与机遇并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生产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同时,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要把农业当作云南省的“芯片产业”来打造。这些政策的出台,让我们在危机中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政府对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支持政策是有力的,特别是创新推出的“厅(局)长坐诊接诉”等活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一直从事花卉产业,我所在的企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确定了“全省一盘棋,全国一张网”的发展思路,计划通过提升一产的设施水平,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我们将以昆明为核心,带动其他州(市)一同发展,形成全省协同发展的格局。
刘军委员:去年以来,政府对于民营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切实解决了一批问题。
我了解到,目前,一些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企业,在融资方面较为顺利。然而,对于广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
如何让这些小微企业更好地发展,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认为,云南的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要发展,关键还是要把民营经济发展到位、发展好。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特别是在这两三年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一直在思考企业该如何发展。我认为,这更多的是机遇。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增长了10%,这是我们不断转型、努力实践的结果。
王杰委员:我认为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金融方面的困境尤为突出。近年来,经济形势不佳,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2023年,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对1.06万户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融资满足度达到90%以上的企业仅占2.1%。这一数据反映了民营企业在金融方面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其次,企业管理和发展方面也存在较大阻力。当前市场上同质产品众多,竞争激烈,使得企业经营难度加大。民营企业在市场拓展、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最后,人才方面的短缺也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云南地处边疆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不足。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使得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郑晓城委员:自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后,云南省及各州(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2024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确实为云南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省份,甚至一些市(区)相比,仍存在诸多差距,融资难、人才引进难、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云南省正在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布局,加快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一定位促使许多云南民营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但近几年来,包括我们企业在内的云南民营企业,深感云南在相关配套服务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让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企业基本上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这造成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财力成本的很大浪费,也大大减缓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另外,民营企业的“内功”还练得不够,许多企业在管理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耿国平代表:从国际形势来看,民营企业出口等多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而在国内,政策配套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拿融资来说,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极大。同时,地方在鼓励创业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实惠还不够多,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相比,地方配套政策相对逊色,这也使得云南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倍感艰难。
寻机遇 促进民企发展壮大
主持人: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如何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耿国平代表:目前,各级政府确实为民营企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利好。我们希望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走深走实,让民营企业切实享受到应有的政策优惠。
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阵地,其地位至关重要。我们与越南、缅甸和老挝的边境线总长达到4000多千米,这为云南与这些接壤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提供了无限商机。
曹荣根委员:首先,云南省的民营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小的规模。我建议省委成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专门服务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其次,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出台,我建议相关部门要制定一份详细的落实清单。再者,我们应该对民营企业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如从政府层面出发,在医疗、出行、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帮扶。
在相关政策的帮扶下、在使云南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下,我们企业计划在3至5年内实现世界一流、世界第一和占领产业制高点这三个目标。以云南花卉产业为例,如果我们能使花卉品种进一步扩大、品质进一步提升,花卉的单价也有望超过欧美,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
刘军委员:我认为,“高原特色农业+大健康产业”是云南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从政策层面看,政府应该制定更加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为农业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和更有力的扶持。同时,在资金方面,也要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投入力度,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据我了解,云南的粮食油料种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省外引进的,而花卉的种业知识产权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国外。我们要想发展好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迈上新台阶,就必须重视种业的发展。
王杰委员:省委、省政府出台了25条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在金融方面提供了减息、担保等实实在在的支持。
云南还通过举办“滇商大会”“滇商大讲堂”等活动,为企业家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营商环境得到较大优化。
我们企业深切地感受到了政府服务的热情与周到。前段时间,我们企业计划购买一块土地,昆明市官渡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多次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此贴心的服务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看到了政府的改革决心。
郑晓城委员:我觉得机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对于云南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我建议,省委、省政府首先应多搭建平台、多出台一些政策,助力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加顺利,减少相关成本的付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其次,必须持续性地加大营商环境的优化力度。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普遍希望解决欠款问题,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标本兼治的机制来帮助广大民营企业解决这一问题。
促发展 政企合力共推民企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如何才能全面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使其更有效地迎接新挑战?
耿国平代表: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愈发凸显,特别是在就业、税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民营企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希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规定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曹荣根委员:我认为要始终坚持“三个不变”(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不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不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不变),秉持“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理念。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和整个经济发展都会呈现出良好态势。
刘军委员:我始终坚信,困难永远是暂时的。民营企业自身也要坚定信心,做到迎难而上。同时,我也衷心希望相关部门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细节,从小处着眼,抓实抓牢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地推动民营经济向前发展,让其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王杰委员: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企业的每一项业务都符合规范。
我们企业有一句座右铭:“做强比做大更重要。”在国家提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更要注重内在的提升,向内看、向内求,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家出台了许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我们需要主动联系,积极与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工商联、商协会等部门和组织建立常态化联系,熟悉政策内容,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依靠科技进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AI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需求点,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
郑晓城委员:我殷切希望省委、省政府以及各部门能够在舆论和实际行动上,营造出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的氛围。只有这样,民营企业家们才能放下“包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为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云南政协报》(2025年01月22日 第5版)
作者:何健美
编辑:何健美
二审:张居正
终审:丁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