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全国非遗资源大省,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位居全国前列。
如何充分挖掘云南丰富的非遗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协主席赵晓明建议,应积极引进一批非遗头部企业,着力推行非遗保护项目化,支持引导非遗传承人设立合作社、非遗企业,扶持形成一批特色产业,让非遗走向市场,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相互转化。同时,着力构建“传承人龙头企业+手艺人合作社+勤快人家庭工坊+电商人线上小铺+创新人研创基地”的引领带动模式。
赵晓明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非遗+”“+非遗”新业态成为激发文旅活力的新名片,“非遗学、非遗研、非遗宴、非遗游”等深受游客喜欢,显现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他建议,应打造一批非遗精品旅游路线,在旅游景区建设非遗传承体验中心,将非遗资源融入旅游产业,真正使其“活”起来、用起来。着力把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演及体验活动植入文旅、大健康、康养等产业,为更多产业注入非遗符号,催生多业态融合。
如何让非遗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赵晓明向记者介绍了“楚雄做法”,楚雄州依托彝族服饰这一国家级非遗资源,通过深挖彝绣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彝绣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5.7万名绣娘人均年增收2至4万元,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就业。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赵晓明建议,应从省级层面积极支持“非遗工坊”建设,促进更多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聚力提升品牌,组织整合文化创意智力资源,与非遗企业、非遗工坊等合作,在乡村培育形成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来源:《云南政协报》(2025年01月20日 第3版)
作者:起学志 刘玲玲
编辑:叶承昊
二审:张居正
终审:丁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