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逆散”,需从“芍药甘草汤”开始

健康   2024-07-30 09:30   新西兰  

来源:诵明书院


今天跟随何任先生一起解读仲景名方——四逆散。




提起四逆散,人们就会想到《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惊,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但是,后世对这一条文和对四逆散,却存在各种认识和理解,对原文的异议亦不少。



1



一种理解认为《伤寒论》这条是指热厥证,热深厥深用四逆散。认为:伤寒,邪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

或者说:四逆散与四逆汤药品皆异者,因为四逆由于热深而厥所致,甚或明确认为四逆散是治阳证厥逆的。

再一种理解认为四逆散证是因寒而厥,故用本散。认为原文既说少阴病,就应该有“脉微细,但欲寐”的证象。至于“四逆腹中痛”当是虚寒之证。

更有认为四逆散是治太阴病的,以四逆散证之吐、利、腹痛等症酷似太阴,但太阴属脾胃虚寒,太阴为三阴之首,其阳虚尚未达四肢逆冷之境地,故而,亦难通晓本条原文之真正含义。

另有几种理解认为本方虽说是治少阴,实则是阳明少阳药。

根据是:有些《方剂》,《方解》中都将本方列为柴胡汤类方中。亦有明确认为本方是治气郁致厥病状的方剂等等。

2

考四逆散,当从《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着眼。因为四逆散是从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来。

对此,以前医家曾作过阐述,近年国外学者,如日本亦有提到四逆散是从芍药甘草汤发展而来,其说颇多根据,余亦同意此说。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基本主方之一,不仅四逆散由它加味而成,另如:芍药甘草汤加附子,则成为芍药甘草附子汤;加黄芩、大枣则为黄芩汤;加甘遂、半夏则为甘遂半夏汤;加枳实、柴胡则为四逆散。

而芍药甘草汤本身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误服桂枝汤致变而随证施治的方法之一。

凡津液不足,无以灌溉,血液不足,无以养筋者,用芍药和血养筋,甘草补中缓急。

凡伤寒误治致变的“若厥愈足温者”服本方后“其脚即伸”,或谓化阴者,即古人所谓生寒之药。

“寒生则阴足”,所以凡是血、水、藏、降,皆所谓“阴”,故而需化阴者、清血者、泻火者、入里者、下降者,莫不以芍药甘草汤为基本而加减之。

一看它的几张加减方,就可以有所明了。

内经有“酸苦涌泄为阴”之说,化阴之功,多藉用芍药。而芍药甘草汤全方,功能缓急止痛,对腿脚挛急、腹中疼痛自有卓效。

据报道:实验室研究本方确有镇静、镇痛,松弛平滑肌等作用。

认为高浓度的芍药甘草汤,对活体胃和离体肠管的运动,有轻度的抑制作用;而对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呈过度兴奋状态的离体肠管,能发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缓解疾病的急性症状,则是由于甘草的镇痉、强壮、抗应激、解毒等作用。

还说:“芍药甘草汤具有中枢性、末梢性的镇静和镇痉作用,因而其缓解各处疼痛的问题可以解决了”云云。

3

四逆散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而芍药甘草汤的适应证和作用既如上述,则我们对四逆散之应用亦较易探索。

按阳郁四逆证,即原文所谓“少阴四逆”,皆由阳虚不能敷布四末之证;

而本证重在阳郁于里,不能达于四肢,其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是属气机不宣;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是气血郁滞,故本方是宣散气血郁急的方剂。

《伤寒论》该条文虽说“四逆”,但这类四逆是不甚重的。

一般老、弱、虚人,由于一时的气郁、食郁所致的气机不宣畅者,见指、趾冷者有之,亦即所谓四逆散证也。

再从本方的加减来看: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取其温、敛;悸者,加桂枝,以益其心气;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其水道:腹中痛者,加附子,以温其里;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下郁之阳等。

从方子本身及加减,可知本方为宣达郁滞之剂。

方中用柴胡宣阳解郁,使阳气外达,枳实破滞气,芍药和血,甘草缓中调胃,以解郁热。

或谓柴胡、甘草同用,利中疏郁,枳实、芍药同用,通经散结,亦属可信。

4

《伤寒论》用本方治疗热邪传里,阳气郁,不能外达,而形成四肢厥冷的所谓“热厥”。

不过,后世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凡是出于肝气郁结为主因所引起的一些病证,都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运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疏肝解郁方剂,又多从本方化裁。

如柴胡疏肝散,即本方加川芎、香附、陈皮。

治肝气郁结兼血行不畅者,如逍遥散,即本方加白术、茯苓、煨姜、薄荷,以双调气血,同治肝脾。

诚然,这些化裁后的方子与四逆散是有各自的适应证的。

上面提到四逆散由芍药甘草汤发展而来,而芍药甘草汤具有中枢性、末梢性的镇静和镇痉作用。

日人细野氏认为:“四逆散的应用,用对肝脏机能异常有作用的柴胡和能改善胃机能的枳实……

患四逆散证的人,其性格是内向的,多为消极的,善于担心的,非常注意细节的神经质性格的人,特别是对自己体内的不调颇为敏感,而且具有向不好方面考虑的性格特征。

有这样性格的人……当然其郁结的情绪,要在体内寻求逃避的场所……

在腹部内脏和骨骼肌上最先出现这种反映,于是常可见到骨骼肌紧张,发生入睡困难,表现出大肠机能异常而排便次数增多等四逆散证的症状……

其不适应样状态,便形成为不安的精神状态。

这就是通过自律神经反射的形式,引起的咳嗽、心悸、小便不利、泄利下重等症状,容易在腹腔脏器中反映出来,而发生热厥的状态”。

这些说法,颇有助于人们对四逆散的作用和其适应证进一步的了解。

5

笔者临床上用四逆散效果是显著的,举例如下。

一、徐某某,女,48岁,1983年4月8日初诊。

月经不调,多疑易怒,夜寐不安,多梦,胁肋作疼,腹胀,大便或坚或溏,苔白薄,脉弦。

宜和营散郁、疏肝理气。

处方:枳实9克,柴胡9克,生甘草9克,当归9克,白芍15克,淮小麦30克,制香附9克,大枣7枚。5剂。

1983年4月15日复诊:上方服后,睡眠较好,神情亦安,腹胀已减,大便调达,惟胁肋痛尚偶见,苔薄脉弦。

原方加减:枳实9克,柴胡9克,生甘草9克,郁金9克,白芍15克,制香附9克,淮小麦30克,大枣7枚。5剂。

按:本例病人,原有神经官能症,又值更年期。故出现气血不调,肝郁胁痛、腹胀各症,以四逆散合甘麦大枣汤合方投之。复诊服药后即告痊愈。

二、龚某某,男,41岁,1981年8月17日初诊。

精神抑郁,烦恚不安,脘腹疼痛,便饮增多,偶或泄下,甚则四肢指趾发冷,微汗,疲乏,脉弦数,苔黄薄,宜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9克,白芍12克,生甘草9克,枳实9克,纯阳正气丸3克(分2次吞服),4剂。

按:本例病人,平时亦时有精神郁闷,易怒善想,就诊时适值夏季,出现四逆散证。

因考虑时令,饮食诸因素,且有轻度四逆,故不作单纯的肝气郁结视之,因而酌加纯阳正气丸以清肠胃而祛时邪。

进药2剂,疼全解,泄下瘥,神情亦安。

余于临床用四逆散之范围亦较广,凡气滞、气郁、气逆等见四逆散证者均多采用外,诸如某些胆石症、胆囊炎、肋间神经痛、消化不良、胃炎、气喘、心悸怔忡、结肠炎、神经官能症、妇女更年期疾患等多常使用本方。

一般辨证明确,药证相投时,效用十分显著,且无任何副作用。

去岁余曾以本方加减治青年妇女患脑萎缩病人。

初诊时由3人扶持前来,神情呆滞,行动不便。经治3个多月后,已能自行操持家务,自己煎中药等。

可见四逆散是一则十分有实用价值的仲景方。

人们继承了原书对本方指出的适应症,并扩大了治疗范围,这样既没有丝毫损害张仲景创制本方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又增加了对本方进一步的肯定和应用,这确是应该不断探求的有益工作。

文章选自本文选摘自《何任临床经验辑要》,何任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8年1月。来源:肖相如频道。图片来源:包图网。

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以身试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精彩链接:肉苁蓉,不仅仅是补肾!

被遗忘的九痛丸,真的好用

800味中药功效速查(表格版)

注意!“金匮肾气丸”不是“肾气丸”

耳鸣、耳聋、青光眼,有一味中药收效颇佳!——全蝎

海外国医
弘扬中医文化、海外名中医介绍、中医出版服务、中医学术会议、中医师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