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王华伟 等:某大直径盾构隧道安全穿越风险源微扰动控制技术

文摘   科学   2024-05-31 15:28   北京  


本文针对京张高铁清华园暗挖隧道上穿北京地铁15号线、下穿管线(包括高压天然气管线、上水管线等),下穿北京地铁10号线区间与运营车站,近接北京地铁13号线施工中面临的风险,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处理措施。


1  隧道上穿风险源控制技术

京张高铁清华园暗挖隧道垂直于15号线,从北京地铁15号线上部穿过,隧道开挖底部与15号线结构顶部最小净距离为0.8m;隧道下穿DK18+515处ϕ1700高压天然气管线,DK18+519处ϕ500mm天然气管线,DK18+523.5处ϕ1950mm上水管线等重要管线及相关检查井。

为防止15号线上浮,在侧导洞开挖完成后,施作混凝土扩大基础,将隧道底板整体连接在一起;扩大基础完成后,在DK18+529.2、DK18+531.2、DK18+547.2、DK18+548.2、DK18+549.2处左、右侧导洞扩大基础浇筑上表面各设3道预应力锚索,共计36道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预应力锚索平面布置图(尺寸单位:mm)

钻孔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钻机正常工作,备足备件;测量并标记孔位,控制钻孔精度,保证孔位允许偏差为水平方向±50mm,垂直方向±50mm,打设角度为90°(垂直于地面),保证倾斜度偏差为1%~3%;套管直径为165mm,保证锚索的成孔孔径为165mm,保证孔深超过设计长度0.5m钻孔后及时清孔。

锚索分自由段、锚固段和注浆管三部分制作。自由段涂防锈漆,采用套管保护;锚固段间隔设置隔离架;注浆管沿轴线配置。锚索纵剖面见图2。


图2  700kN(600kN)无黏结式预应力锚索纵剖面图(尺寸单位:mm)

锚索安装前确认规格匹配孔位,注浆管固定在底端,控制下锚深度。一次注浆,控制浆液配合比和压力。锚索灌浆材料为纯水泥浆,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胶结材料的抗压强度等级为M40,灌浆材料中加入适量微膨胀剂和早强剂,并与实验室沟通,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为每平方米水泥浆水泥1300kg、水530kg、膨胀剂110kg、早强剂40kg,注浆采用一次注浆工艺,注浆压力0.5~0.8MPa。

分批张拉锚索,不同部位不同加载步骤,最终达到设计要求;锚索采用分批张拉的方式,导洞施工完成后,浇筑扩大基础下部脚趾,并把第一排的12根预应力锚索张拉至700kN。


2    隧道下穿沉降控制技术

清华园隧道盾构机下穿地铁10号线及知春路站,采用循环保压注浆、克泥效技术、复合锚杆桩,成功实施大直径盾构微沉降综合控制技术,较好控制土体沉降变形。

盾构穿越位置示意图见图3、图4。


图3  与知春路主路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  与知春路辅路位置关系示意图


1)循环保压注浆工艺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

(1)工艺原理

在保持一定注浆压力的基础上,让泥浆在注浆管、排浆管、注浆孔与浆液存储桶之间实现循环流动,进而实现压力循环,浆液逐渐消耗,相对均匀地渗透到所需加固的土体之间。采取循环保压注浆可以保证长时间进行有效注浆,对盾构穿越风险源处地层及土体进行加固补强。

(2)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

工艺特点:调节注浆压力,保持压力基本稳定;延长注浆时间,防止浆液消耗量小、可注性变差;调节浆液稠度,置换稀浆液继续注浆。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地铁隧道、铁路隧道、综合管廊等盾构隧道下穿风险源施工过程。

2)循环保压注浆工艺施工要点

(1)注浆加固方法

对10号线区间采取竖井注浆加固措施。北侧设竖井和作业通道,利用注浆管在新旧隧道间土体注浆,黏土采用1∶1超细水泥浆,卵石土采用1∶1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下穿换乘通道段采用1∶1水泥浆。

(2)袖阀管注浆

对地铁10号线地层进行袖阀管注浆加固,黏土地层采用超细水泥浆、卵石土地层采用双液浆,注浆压力为0.3~0.4MPa,单孔扩散半径不小于0.8m,黏土范围内采用超细水泥浆,卵石土地层三外边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边界内采用水泥浆。注浆完成后?50mm刚性袖阀管留在地层中,对地层起到管棚加固作用。

袖阀管注浆分段长度为33cm,使用100cm规格的双向皮碗式止浆塞。注浆浆液采用超细水泥单液浆和双液浆,起始注浆浆液水灰比为0.8∶1.0~1.0∶1.0,达到设计终压并稳定10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速度的1/4或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如在注浆过程中出现冒浆,提前停止注浆。

地层加固注浆应在盾构到达前3d完成,保证注浆材料凝结完成,达到设计强度。

注浆前需安装压力表(图5)和流量表,严格控制压力及流量,以免注浆压力过大而破坏地层。

图5  注浆压力表

在穿越段DK15+808~DK15+864共56m采用180°二次深孔加强注浆加固,采用深孔径向注浆控制沉降。盾构掘进洞内注浆纵断面、二次深孔加强注浆分别如图6、图7所示。

图6  盾构掘进洞内注浆纵断面示意图

图7  DK15+808~DK15+864二次深孔加强注浆图(尺寸单位:cm)

3)克泥效技术

盾构机在掘进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地层的扰动,进而导致地表沉降,一般沉降规律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早期下沉段、挖掘面下沉段、通过时下沉段、盾尾间隙处下沉段和后续下沉段。盾构机呈楔形状,盾体直径逐渐减小,盾构机每掘进一环,约产生0.35m3的空隙,第3阶段盾构通过时下沉造成的地层沉降一般占总沉降量的15%左右。通过综合考虑,决定在盾构下穿风险源时采用克泥效工艺来控制第3阶段的沉降量,进而达到控制土体变形沉降的目的。

清华园隧道在使用克泥效工法时,根据试验数据,优化、修正设计参数和配合比方案,按照持续改进的理念,优化作业标准和工艺流程,确保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配好后的克泥效A、B液状态如图8所示。盾壳外部注入克泥效,填充盾体与土体间建筑空隙,并保持压力稳定,保证盾体通过期间地层稳定。


图8  配好的克泥效A、B液状态图

4)复合锚杆桩防护技术

在盾构隧道近距离侧面穿过地铁站、桥桩、建筑物等,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盾构机安全通过及既有风险源的正常运营。本书采用“钢筋+水泥浆”组合的复合锚杆桩对地铁13号线及线路上的地铁站(如知春路地铁站)进行隔离防护,其中水泥浆起到对地层加固的作用,多排桩组成“隔离墙”可提高地层的承载力,减少侧压力对地层扰动的影响,进而对桥桩形成防护作用。同时在进行复合锚杆桩(图9)防护技术施工时,施工作业机器体积小、高度低,钢筋笼分段最长不超过桥台高度,施工风险较低,施工经济、合理。


图9  复合锚杆桩防护示意图(尺寸单位:cm;高程单位:m)

复合锚杆桩直径为180mm,采用3根ϕ20mm螺纹钢筋作为钢筋笼主筋,每间隔1m在主筋间焊接一个ϕ30mm隔离环。采用3根ϕ20mm注浆管,其中两根距底端4m,一根距底端8m;一根为直径4mm的出浆孔。复合锚杆桩平面布置图如图10所示。

图10  复合锚杆桩平面布置图(尺寸单位:cm;高程单位:m)

5)控制效果

除常规监测手段外,穿越重大风险源时采用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动态指导施工参数。远程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可实现每5min采集一次风险源变形绝对值并通过平台展示出来,监测精度可以达到0.3mm。盾构机管理人员将时刻掌握风险变化趋势,并根据可视化系统的数值模拟建议及时调整掘进参数,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最终实现风险源的微沉降控制,目前成功实现5.42m超近距离下穿地铁10号线,最终将沉降值控制在1mm以内。知春路站沉降变形曲线界面图见图11。


图11  知春路站沉降变形曲线界面图

6)防护措施

(1)地铁10号线区间隧道地层加固

①1号、2号竖井在卵石土层时设降水井,横通内地下水通过2号竖井降水工作坑集排;

②地层注浆在1号、2号竖井横通道掌子面上进行,注浆方式采用袖阀管注浆,注浆管采用ϕ50钢花管,注浆压力为0.3~0.4MPa。注浆时注浆材料由细颗粒浆材调整到粗颗粒浆材,浆液由单液浆调整为双液浆;通过调整浆液配合比参数,将低浓度浆液调整至高浓度浆液,将凝胶时间长的浆液调整至凝胶时间短的浆液。

③1号、2号竖井注浆完成后,利用第二层注浆管注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实施保压循环注浆,注浆压力为0.4MPa。注浆结束后,用M10水泥浆液进行全孔封堵。

隧道地层注浆加固剖面图见图12。


图12  隧道地层注浆加固剖面图(尺寸单位:cm)

(2)竖井加固

①10号线南侧为明挖车站,围护桩ϕ80cm@140cm,在此范围内应将注浆孔穿过围护桩进行加固。

②注浆方式为袖阀管注浆,袖阀管水平方向间距为0.36m、竖向间距为0.6m,呈梅花形布置,注浆管采用ϕ50mm钢花管,注浆压力为0.3~0.4MPa,黏土范围内注浆采用超细水泥浆,在卵石地层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③利用第二层注浆管在盾构过程中实施保压循环注浆,压力为0.4MPa,达到盾构过程中控制地层变形的目的。注浆时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并加强监测,动态调整压力。

④利用倒数第二排注浆管实施跟踪注浆,压力为0.4MPa,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控制盾尾与地层间隙引起的地层损失。跟踪注浆应根据地铁10号线监测结果进行,实施跟踪注浆时应加强监测,动态调整注浆压力,防止出现结构隆起。

南侧注浆加固横断面图见图13。


图13  南侧注浆加固横断面图(尺寸单位:cm;高程单位:m)

(3)换乘通道加固

①换乘通道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桩为ϕ60cm,间距100cm。

②采用袖阀管注浆,袖阀管水平方向间距为0.53m、竖向间距为1.2m,呈梅花形布置,注浆管采用ϕ50mm钢花管,采用水泥浆注浆,注浆压力为0.3~0.4MPa。

换乘通道注浆加固横断面图见图14。


图14  换乘通道注浆加固横断面图(尺寸单位:cm;高程单位:m)

隧道并行“零干扰”控制技术

清华园隧道3号区间西侧紧邻地铁13号线,与地铁13号线平行且间距均匀,盾构机距地铁13号线承台净距14.5~14.8m。盾构机始发后,以水平直线、竖向12.5‰下坡向小里程掘进,隧道埋深由6.8m增加到11.3m(对应盾构机覆土深度为6.6~11.1m)。

1)桥桩保护

对地铁13号线的桥桩采取了防护措施,包括设置复合锚杆桩、钻孔灌注桩、预埋袖阀管等。DK13+715~DK14+340段施工涉及地铁13号线21个桥桩,其中20个桥桩处采用ϕ800mm@1200m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进行防护,并预埋ϕ42mm袖阀管,深度距隧道底3m。钻孔灌注桩平面布置图如图15所示。


图15 钻孔灌注桩平面布置图(尺寸单位:cm)

2)防护桩加固

DK13+867处为门形墩,采用ϕ800mm@1300m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门形防护桩,邻近13号线侧桩间设置ϕ800mm素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与钢筋混凝土桩咬合200mm,两侧桩顶设置冠梁,中间采用混凝土撑连接,并在隧道顶部进行注浆加固地层,注浆采用ϕ42mm袖阀管,布置成间距1.5m的梅花形。门形墩设计图如图16所示。


图16 门形墩设计图(尺寸单位:cm)

3)技术效果

隧道并行地铁13号线,穿越多条城市主干道,周边建(构)筑物、管线众多,需对其进行监控量测,控制其变形。地下工程开挖后,地层中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地表沉降,且地表位移可以反映盾构掘进过程中围岩变形的全过程。北四环路变形统计见表4.3-1,盾构隧道监测点布置图见图17。


表1 北四环路变形统计


图17 盾构隧道监测点布置图(尺寸单位:cm)

根据在北四环路布署的监测设备所收集的数据可知,实施的保护措施有效,所有类型的沉降都保持在预定的控制范围以内。

4)防护措施

采用ϕ800mm钻孔灌注桩(间距1200mm)+袖阀管跟踪注浆+洞内注浆进行防护,钻孔灌注桩打入隧道底以下2m,平面位置距盾构隧道外缘线2m。

预埋单排ϕ42mm袖阀管间距1.2m,布置在隧道与灌注桩之间,距灌注桩冠梁20cm,沿冠梁布置,后期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及时跟踪注浆加固;钻孔布置成圆形圈,保证注浆充分,不留死角,浆液扩散半径1.0m;施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浆液配合比(W∶C)=1∶1;注浆压力为0.3~2MPa,注浆时根据现场试验及实际注浆加固效果调整注浆压力;当单孔注浆终压达到0.6~1.0MPa,持续15min,进浆量很少或不进浆时,可结束本孔注浆,该结束标准为参考值,实际结束标准应通过现场试验最后确定。





本文节选自《下穿城市核心区大直径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王华伟 等 编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


留言赢好礼

1.欢迎各位读者留言,写下您从事盾构施工的经验或困惑,或者您对推动盾构施工技术有序发展的观点或建议,留言获赞前3位,将获得《下穿城市核心区大直径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一套。
2.如有疑问,可联系小编:SamGao10。
3.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隧道及地下大讲堂公众号所有。


图书购买链接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王华伟 等 : 下穿城市核心区大直径盾构隧道修建关键技术


点击图片阅读 | 肖广智  : 铁路盾构及TBM隧道施工技术及实例



编辑:谢海龙 高鸿剑
审核:王 霞



隧道及地下工程大讲堂
本号系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面向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提供全媒体知识服务的平台,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指导下,致力于为学科发展与隧道技术进步提供知识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