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术盘点 | 艺术与科技共舞 传统与创新互推

学术   2024-12-31 21:54   北京  



《中国美术报》第339期 美术聚焦










【编者按】在2024年的尾声,我们驻足回望,这一年,中国美术界如绚丽多彩的画卷,缓缓展开……
这一年,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艺术盛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系列展览,如同一曲曲深情的颂歌,艺术家们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从全国美展到“国之颂”的深情讴歌,再到各地特色展览的百花齐放,每一场活动都是对艺术创新与时代精神的深刻诠释。
这一年,青年艺术家们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为美术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让艺术的花园更加生机勃勃。双年展、艺术季作为城市与艺术的深度对话,更是将艺术与城市的融合推向了新的高度,让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灵魂和象征。
这一年,数字艺术的崛起,为美术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可能,让艺术创作更加多元、丰富。同时,美术教育与理论建设的深化,为培养新一代美术人才和“三个体系”建设夯实了基础。
这一年,美术机构的动态同样引人关注。从换届选举到庆典活动,从作品捐赠到美术馆落成,每一个事件都标志着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美术界的活力与创造力,更展示了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艺术与科技共舞,传统与创新互推之下,中国美术将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前行。艺术家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创作出更多反映现实生活、传递正能量、展现中国精神的艺术作品。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美术在未来的岁月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导读


01

美术展览:时代的回响与人民的心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展览

●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与展示平台

双年展:城市与艺术的深度对话

02

美术创作:主题性与创新性并重

●主题性创作:响应国家战略的艺术实践

创新性探索:数字艺术的崛起

●理论结合实践推进创作发展

03

美术教育与理论建设:深化内涵与拓宽视野

●美术教育的革新

理论建设的深化

04

变革、庆典与捐赠:共绘艺术新篇章


05

致敬与送别:艺术界永不褪色的光辉




美术展览:时代的回响与人民的心声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展览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成立75周年的辉煌时刻。为庆祝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术展览,广大美术家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和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主题性美术作品,组织了一系列高品质展览。

9月27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其中,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最受关注的展览之一。此次展览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13个分展区展出了4814件佳作,第二阶段则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精选展出了686件进京作品。这些作品紧扣新时代主题,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10月12日,“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
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共同策划的“国之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同样备受瞩目。展览以“国之颂”为主题,汇集了讴歌祖国、表现时代的艺术作品近400件,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朱屺瞻、徐悲鸿、刘海粟、李苦禅、钱松喦、王雪涛、刘开渠、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等众多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集结了全国画院系统、高校、美术馆等优秀创作人才的佳作。展览作品艺术表现形式广泛,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综合材料、漆画等多个领域。此次展览旨在用艺术作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上下求索、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深情讴歌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同时,展览通过多维度传播手段进行了宣传、讲解和推广,社会反响热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也共同主办了“光辉历程 时代丹青——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览”。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近年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丰硕成果,以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党的光辉历程和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全国各地,各省各美术机构也积极响应,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比如,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为新中国设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特展”,从五大板块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设计对于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河北省在多个展区举办了“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河北省选送作品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河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展示了河北美术创作的独特风貌和地域特色。山西省则举办了“翰墨华章——山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聚焦时代发展,用艺术笔触展现山西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变迁。内蒙古自治区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版画作品展”,集结了众多版画家的优秀作品,展现了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的“人民城市——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形式,展现了上海在建设人民城市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江苏省国画院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作品特展”,则是江苏省国画院全体画院人倾心创作的结晶,他们用画笔向伟大祖国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和赞美……
这些展览不仅展示了各地美术创作的独特风貌和地域特色,还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多欣赏美术佳作的机会和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展览注重挖掘和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艺术与科技、生活等方面的交融创新。通过这些展览,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美术家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的精神风貌。

● 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与展示平台
青年,作为美术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正日益成为艺术舞台上的主角。2024年,为发掘和培养优秀的青年艺术人才,多个机构纷纷推出针对性扶持项目,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和创作空间。
本年度,文化和旅游部继续实施“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旨在培养和扶持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才,提高美术馆自主策划展览能力,提升美术馆专业化建设水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国家画院推出了“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扶持项目。该项目旨在发掘、扶持和培养一批有潜力的青年艺术人才,截至年底已陆续推出15场青年艺术家的个展和群展,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画院美术创作队伍的活力与生机。

“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之“自生长——黄红涛艺术展”艺术沙龙现场
同时,“时代·人民——2024中国美术报艺术季”项目也备受瞩目。该项目由《中国美术报》社、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大学联合主办,自4月启动以来,面向全国征集展览项目,最终评选出19个入选项目。展览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陶艺等多种艺术门类,老中青艺术家同台竞技,重点发掘、培养、扶持和推介青年艺术家。9月至12月底,南通多个美术馆以主题展、单项展、平行展、外围展、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打造了美术的嘉年华,不仅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中国美术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9日,“时代·人民——2024中国美术报艺术季”在南通美术馆开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美术家协会本年度先后启动了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陶瓷100”和“绘画100”项目。这两个项目作为发现、培养、推介青年美术人才的“种子工程”,为优秀青年美术家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提供青年人才支撑。
各地美术馆也积极响应,山东美术馆的“艺彩新锋——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已成功举办七届,共推出124场青年艺术家的微个展,展出作品近3000幅。2024年度展览经过严密评选,共有11位青年艺术家入选,画种涵盖国画、油画、水彩等,全面反映了青年美术的现状。安徽省美术馆也于2024年正式启动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通过多轮专家评议,最终遴选出孙玮、张宁两位青年艺术家,以举办双个展的方式展出他们的作品各30余件。这一举措旨在呈现青年新生力量的当代视角与个性表达,激发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理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青年美术理论评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会议萃取了全国青年学者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并通过严格评审选出了优秀论文。这一活动不仅展现了青年学者的学术风采,也为中国美术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年艺术家们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为美术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美术馆通过展览不断向社会输送文化创新“源动力”,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策源地。这些扶持项目和展览活动不仅促进了青年艺术家之间的互鉴、交流和共创,也为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

● 双年展:城市与艺术的深度对话
2024年,双年展继续吸引着全球目光,多个城市通过这一平台展现了艺术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武汉双年展以“城市流体”为主题,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武汉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子康担任联合总策展人。展览汇聚了绘画、雕塑、综合装置、影像及数字媒体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本土与全球语境下的回归与应对全球文化同质化危机的思考。武汉,这座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通过双年展给出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答案,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与城市建设的交相辉映,开启了城市生活美学的新路径。

“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
“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于12月16日在山东美术馆启幕。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215位艺术家,携带291件(套)首发率超过50%的作品参展,以崭新的视角和形式诠释了数字技术对艺术实践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数字影像、新媒体艺术等多元类型,装置艺术、交互体验、影像展示等技术的应用让观众与艺术作品实现了近距离互动。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多部门共同承办,持续至2025年4月。展览设山东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两大主展区,其间还将举办“双年展漫游”“双年展市集”等一系列跨界活动,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体验。双年展已成为城市与艺术精彩交融的典范,让艺术走进城市,让城市因艺术而更加璀璨。


美术创作:主题性与创新性并重

● 主题性创作:响应国家战略的艺术实践
2024年,以中国国家画院为代表的美术创作机构,将主题性创作作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任务。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宣传并弘扬新时代廉洁文化,2024年4月,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文化和旅游部纪检监察组的悉心指导下,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机关党委携手中国国家画院,共同启动了廉洁文化主题美术创作活动。此次活动广泛动员美术家们,围绕138个精心选定的选题,深入生活进行采风写生。9月2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机关党委、中国国家画院联合主办的“海晏河清 朗朗乾坤——新时代廉洁文化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展览汇集了121件廉洁文化主题的新创作品与经典之作。美术家们以丹青妙笔,讲述着廉洁文化的感人故事,诠释着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
“守护好一江碧水——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巡展”同样引人注目。该展览先后在南京、淮安、成都、长沙、重庆、南宁、昆明、深圳等地成功举办,共展出138件主题性创作作品,由中国国家画院及长江沿线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余位专家共同参与创作。展览分为五个篇章,全面展现了长江的自然美景、人文胜地、水利航运、流域经济以及绿色发展新貌,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谱写了长江文化的新篇章。
同年,围绕“长江”这一中华民族文化母题,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了“长江潮——主题性美术作品展”;以及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碧水东流·首届长江经济带建设主题性美术创作邀请展”;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风正一帆悬——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江主题艺术展”;由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同源·同向——2024长江流域美术名家走进重庆采风写生油画作品展览”等。这些展览不仅围绕“长江”这一中华民族文化母题展开创作,更通过深具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的主题,引领艺术家们走向人民生活的深处、走向中国精神的核心。
在响应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号召下,中国国家画院策划举办了“大运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艺术家们前往大运河沿线采风写生,感受其壮丽景色和人文风情,深入挖掘大运河的文化内涵,讲好新时代大运河故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也积极响应,组织区内优秀艺术家实地开展平陆运河项目建设纪实美术创作活动,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展现平陆运河的开拓奋进之美。
此外,中国国家画院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地方改革发展建设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性创作活动。如“讴歌时代楷模——中国国家画院英模人物主题美术作品展”“红色印记·壮丽史诗——中国国家画院重走长征路山水画主题创作作品展”等,以艺术的形式展现时代精神,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全国各地也深挖地方文化资源,组织了丰富的美术创作活动。辽宁省文联主办的“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万里海疆主题创作活动,邀请了百名油画家走进辽宁进行创作;黑龙江省书画院、哈尔滨画院则组织了“喜迎亚冬会”的冰雪主题美术创作,为即将到来的亚冬会增添艺术氛围……
这些主题性创作活动,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热情,更以艺术的形式响应了国家战略需求,传递了时代精神,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创新性探索:数字艺术的崛起
在数字化浪潮的强劲推动下,数字艺术正逐渐崛起,成为美术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4月18日至6月3日,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以“可能世界”为主题,吸引了众多目光。展览分为“太空史诗”“寰宇大观”“仿生格物”“无尽洞天”四个板块,从12000余件报名作品中精选出210件参展佳作,涵盖了CG绘画、数字影像、交互艺术、混合现实(AR、VR、MR)等多种数字艺术形式。这些作品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文化图景进行重新编码与转向,深刻展现了艺术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勾画出了全新的时空想象。

4月18日,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数字艺术的崛起,不仅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艺术家们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打破传统艺术的边界,创造出具有震撼视觉效果和丰富互动体验的艺术作品,为美术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中央美术学院2024毕业展现场
与此同时,2024年的毕业季也呈现出了一派创新融合的新风貌。各大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作品纷纷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中央美术学院的“心向往之”、中国美术学院的“世界树”、西安美术学院的“无界”、四川美术学院的“开放的六月”、天津美术学院的“生如夏花”、湖北美术学院的“生成”以及广州美术学院的“请回答,2024!”等展览,无不彰显了毕业生们对自我表达的追求、对跨学科与新技术的融合探索,以及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 理论结合实践推进创作发展
12月5日,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孙业礼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做好文艺创作生产的各项工作。会议提出了“走正道、出作品、出人才”的明确要求,强调要把握好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把创作触角深入伟大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同时处理好意识形态和“两个效益”的关系;要切实提升艺术创作水平,处理好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改进艺术表达的方式方法;要建设高水平艺术人才队伍,尊重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艺术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机制。

12月14日,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画院作为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画院的艺术家们不断推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提出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为当代美术创作研究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新时代画院的发展成就与问题,聚焦当代画院创作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以及深化管理机制等议题,12月14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新时代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国国家画院近年来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学术会议,旨在落实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精神,专注于创作研究,为推动画院系统的持续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进一步探讨山水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中国国家画院在2024年1月策划推出了“山水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学术研讨会暨提名展。同时,各美术创作机构也纷纷响应,通过类似的活动和举措,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共同推动美术创作发展。这些努力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美术创作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美术教育与理论建设:深化内涵与拓宽视野


2024年,我国美术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与发展,同时美术理论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共同为推动我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美术教育的革新
在美术教育方面,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全国多家出版社精心编写的14套新版义务教育艺术·美术教材在各地中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正式启用。这些新教材不仅在教学理念上进行了全面革新,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在内容和方法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一举措无疑为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新版美术教材
与此同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也得到了各省教育厅的积极响应。各地纷纷制定并实施了《全面实施校园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通过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美育素养、广泛开展美育实践活动、营造“美育浸润”氛围等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学校美育工作。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到2027年,实现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展示机制,初步建成跨学科优质美育资源体系,并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美育课程,全面开展艺术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和国家级示范性学生艺术团。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推动建构五育融通、大中小幼相互衔接、校内外相互补充、家校社相互协同的美育新格局,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 理论建设的深化
在美术理论建设方面,2024年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的举办,为美术理论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广阔平台。
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首届人民艺术论坛暨“为人民而艺术”美术作品展。论坛上,诸迪等专家学者强调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特质,指出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艺术表达手段,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张淳发布的《建构中国艺术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倡议书》更是号召全国高校、科研机构、艺术与文化机构等共同加快建构中国艺术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随后,“人民性”的时代建构:新中国美术75年学术研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举行。会议围绕“人民性”这一永恒话题,结合新中国美术创作的艺术实践,展开了深入研讨。学者们从多个维度对新中国美术75年中“人民性”的时代建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人民性”研究奠定了重要学术基石。
此外,鲁迅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美术探索与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会议邀请多位学者从不同维度对中国式现代美术发展道路的探索与理论建构进行了深入阐述。尚辉等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美术在理论建构中应重点关注表现对象及其所决定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趣味等核心课题,为推动中国现代美术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有益思考。
在这一系列学术活动中,“为人民而艺术”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深入实践。艺术家们纷纷将创作触角深入人民生活,以新的视角发掘塑造新时代的人民形象,不断创新艺术表达手段。
同时,美术界对于“写意”与“写意精神”的讨论也成了本年度热点话题。学者们也从理论层面对写意精神的内涵、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认为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当代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变革、庆典与捐赠:共绘艺术新篇章

2024年,中国美术界迎来了诸多重要时刻,美术机构动态频频,展现出变革、庆典与捐赠的多元风貌,共同绘就了艺术发展的新篇章。

1月28日至30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术界精英,共同审议并通过了工作报告,对美协过去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代表们还修订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章程》,为美协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石。在选举环节中,范迪安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主席,马锋辉、王来文、刘杰、刘万鸣、祁海峰、李翔、李象群、吴为山、陆庆龙、林蓝、郐振明、庞茂琨、贾广健、高世名14位艺术家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随后,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召开,王平被任命为秘书长,章云为副秘书长 。

艺委会作为美协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的重要平台,也在2024年迎来了部分换届。6月14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专业艺术委员会换届会议在京举行,对14个专业艺委会进行了全面换届,为美协的各项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随着数字艺术和公共艺术的蓬勃发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拓展新的工作领域。11月25日,中国美术家协会数字艺术艺委会、公共艺术艺委会成立会议在中国文联召开,标志着美协在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此外,2024年美术界还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变动。刘万鸣担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常朝晖任山东画院院长,宋陆京任广州画院院长;焦兴涛出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屈健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吴晓东担任四川美术馆馆长;王建国当选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曾成钢当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当选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青稞当选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这些人事变动为美术界带来了新的领导力量和发展机遇。

在周年庆方面,2024年是美术机构庆典频出的一年。首都师范大学迎来了建校70周年的庆典,浙江画院、河北画院、云南画院、四川省诗书画院以及牡丹江市书画院、佛山画院、佛山市雕塑院等都迎来了建院40周年的喜庆日子,山东美术出版社也迎来成立40周年的辉煌时刻,共同见证了美术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也迎来了创办90年的大展,展现了美术教育的深厚底蕴和传承力量。


7月22日,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蒋兆和先生作品捐赠仪式”上,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接受蒋兆和家属代表捐赠《与阿Q像》

同时,2024年也是美术典藏事业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11月,2024—2025年度国家美术典藏计划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艺术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正式启动。该计划旨在进一步激发美术创作活力、引导创作方向、丰富国家收藏。在这一背景下,本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多场作品捐赠仪式。蒋兆和先生的经典之作《与阿Q像》及文房用品、刘开渠先生的23件雕塑作品、陈玉树的43件新时代古典家具、郭子良20件花鸟作品等,都无偿捐赠给了中国国家画院。这些捐赠不仅丰富了国家美术典藏,也为艺术家们学习经典、传承经典、阐发经典提供了范本。 

此外,地方美术馆和名人美术馆也在2024年迎来了新的发展。宁夏美术馆、儋州市美术馆的落成开放,岭南画派纪念馆的重新启用并推出“从头越”系列展览,都显示出美术机构在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同时,名人美术馆在家乡的落成开馆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翔美术馆在临沂开馆、石齐美术馆在福州开馆、张晓凌美术馆在阜南开馆等,都为地方美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宁夏美术馆外景
致敬与送别:艺术界永不褪色的光辉


在艺术的殿堂里,总有一些名字如同星辰般璀璨,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艺术的真谛,用作品记录了时代的变迁。10月24日下午,一场盛大的颁奖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美术奖”在此揭晓。林岗、周韶华、盛杨、闻立鹏、肖峰、妥木斯六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荣获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艺术生涯的肯定,更是对他们为艺术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致敬。

10月24日,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而在艺术的展览舞台上,同样上演着一幕幕令人瞩目的盛景。6月25日,“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159件作品跨越了近十年的时间,从2015年到2023年去世前不久,每一件都凝聚着黄永玉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李可染也在今年迎来了他江南写生70周年的纪念。为了向这位中国画现代转型的重要艺术家致敬,“雨亦奇——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纪念展”先后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举办。展览精选了李可染写生及创作精品70件,每一件作品都记录着他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和深邃思考。

《邵大箴美术批评文集》出版
然而,艺术的殿堂里也有离别和哀伤。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艺术教育家、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于2024年7月25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邵大箴先生的一生,是艺术追求与教育奉献的完美结合,他的离世,是艺术界的一大损失。
今年,于美成、刘洪彪、王德惠、马常利、班苓、张松、王胜华、裘缉木、赵宗藻……这些艺术家的相继离世,如同璀璨星辰的陨落,让艺术的天空黯然失色。
在致敬与送别的交织中,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界的光辉永不褪色。这些艺术家们,用他们的生命和才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遗产。他们虽然离去了,但他们的艺术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和探索。



【后记】2024,我们忙碌而充实,步履不停;2024,我们也从容不迫,心怀梦想。2024,我们向往世界的广阔无垠,更热爱生活的点点滴滴。2024,我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窥见了未来的无限希望。

站在新旧交替的门槛上,我们满怀感慨地回顾过去,更是满怀期待地展望未来。

2025,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迎接艺术新的璀璨启航,让美术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照亮每一颗热爱艺术、追求美好的心灵!




编辑  | 刘   晶
制作  | 魏   伟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美术专业报。本报将通过“专业化、人文化、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手段,力求服务中国美术家,推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