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观察|贺玮:艺术疗愈潜能巨大 市场乱象亟待匡正

学术   2025-01-03 19:32   北京  

《中国美术报》第384期 美术新闻


近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发布 2024 艺术学科研究前沿十大热点词,“艺术疗愈”热度名列前茅。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在此次热词评选的推荐词中写道:“在艺术多元化应用的价值探索中,艺术疗愈成为艺术实践、跨学科合作、社会需求的新焦点。艺术疗愈,利用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强调表达过程中的情感释放和自我探索,积极帮助人们提升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艺术疗愈,不仅适用于有心理困扰的社会人群,也适用于全社会心理健康的发展目标。”

作为一种通过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来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艺术疗愈以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成为人们追求心灵治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艺术疗愈的优势在于它的广阔应用场景和包容性,其应用范围包括普通人群的情绪调适、压力管理、自我接纳与探索,也可以应用于儿童、老年人及特殊人群的照护过程等。艺术创作不要求个体有艺术基础,重在过程中的情感释放和自我探索。这种心理疗法不仅适用于有心理困扰的人群,也适用于任何希望通过艺术来丰富生活、提升自我认知的个体。然而,随着艺术疗愈市场的火爆,这种广泛性和包容性也使该领域浮现出许多乱象。

纵观当前的艺术疗愈市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完善的监管机制,一些机构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推出了大量费用不菲但质量不高的艺术疗愈产品和服务,并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其疗愈效果,甚至出现给艺术疗愈披上“玄学”外衣的现象。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发展。

二是专业人才短缺,这是制约艺术疗愈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于艺术疗愈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大院校相关专业设置不够完善,导致市场上真正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从业者少之又少。这直接影响到艺术疗愈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使得许多有需求的个体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三是公众对艺术疗愈的认知度不高。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但人们对于艺术疗愈这种新型治疗方法的了解仍然有限。很多人将其与普通艺术活动或审美教育混为一谈,缺乏对其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认识。这不仅影响了艺术疗愈的普及和应用,也限制了其发展潜力。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艺术疗愈行业,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首先,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明确艺术疗愈的定义、范围、服务内容等基本要素,规范从业者的行为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其次,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是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关键。艺术疗愈要求从业者具备医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综合能力,高校和研究机构还需在人才引进与相关的课程和专业设置上进一步完善,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同时,为国内外知名专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艺术疗愈领域的学术水平。此外,加强宣传推广工作也是提高社会认知度的有效途径。相关机构可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普及艺术疗愈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艺术疗愈、有能力选择正规的艺术疗愈服务。

虽然国内艺术疗愈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各大公立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乃至艺术家都在以学术研究与公益活动的形式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艺术疗愈作为一种集艺术性、科学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疗愈方式,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看到艺术疗愈行业的社会价值和巨大发展潜力,携手美术馆、策展人、艺术家、科学家、心理学家等专家共同建设一个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艺术疗愈行业,为国民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艺术力量。■



(作者系《中国美术报》社编辑部副主任)





编辑  | 贺   玮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二审  | 贺   玮
三审  | 马子雷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美术专业报。本报将通过“专业化、人文化、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手段,力求服务中国美术家,推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