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读】除夕:跋涉千里,只为这一刻团圆

文摘   2025-01-28 06:00   山东  






除夕快乐


SPRING

FESTIVAL


除夕是中国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的日子。“除”,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在中国人心中,除夕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迎亲朋,共团圆。



除夕由来与习俗


“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痨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而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有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等书。



除夕的习俗与“年”的传说有关。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叫“年”。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以百兽为食。“年”天黑后出没,破晓返回,每到一年的末尾,还会闯入村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猎食人和牲畜,令人谈“年”色变。人们算准了“年”肆虐的日子,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称作“年关”。在和“年”斗争了很多年后,人们发现,此野兽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这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点起蜡烛或油灯,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希望平安度过“年关”。



“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庆祝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这样:


  •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应劭的《风俗通义》、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都有除夕挂桃符之载。在宋代,过年挂桃符已是民间的寻常风俗。《东京梦华录》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在桃符上题写诗句,传说始自五代后蜀的孟昶。他所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句,成为春联的滥觞。从明朝起,人们开始用红纸书写联句于除夕张贴门户,完成了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主要用来表达志向、情感和愿望,以纳吉迎祥的功能和喜庆热烈的气氛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新年标识。



  • 守岁

古人说除夕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熬年”。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说:“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怀旧岁而迎新年,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将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吃年夜饭

作为除夕守岁这天的重头戏,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凝聚了一家人的亲情,蕴涵着一个家庭独特的味道,也叫“团圆饭”“合家欢”。在我们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每人都有一桌属于自己家的年夜饭。除夕这天,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因“鱼”与“余”同音,又象征吉祥,故“无鱼不成席”,而除夕吃年夜饭,鱼这道菜不能吃完,意味年年有余的意思。



  • 压岁

守岁之时,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岁”与“祟”谐音,长辈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康成长。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叫“压胜钱”。这种钱币不是用来流通的,而是一种用来观赏、可以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装饰品。“压胜钱”正面一般铸有吉祥用语,如“四季平安”“出行大吉”“合家安顺”等字;背面则铸有各种民间瑞兽祥鸟的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蝙蝠、鹿等。宋元时期的春节,长辈都会给小孩一些铜钱,任其把玩,以求平安吉祥,这种风俗一直盛传不衰。明清时,“压岁钱”才有了这个正式的名字,“压岁钱”像玉佩一样佩戴在身上成为一种饰品,以用来辟邪保平安。到了民国时期,“压岁钱”配饰的辟邪功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真正的货币。



  • 包饺子

北方最流行的春节食物是饺子。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或“水角儿”;元代开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象征春节的到来。在除夕晚上包饺子,等子时一过人们便开始煮饺子,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也称为“初一的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寓意。



除夕诗词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甲寅除夜杂书(其三)》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来源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济医附院健康之家服务地点

济宁古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济宁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济宁交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济宁鲁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济宁南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济宁任城区长沟镇卫生院

济宁北湖石桥镇卫生院

济宁任城凤凰怡康医院



济医附院健康之家工作站



编辑|张晓荣

校对|魏 炎  谭 潭

济医附院健康之家工作站
济医附院健康之家工作站是我院开展的惠民工程,是建设在居民身边的健康服务站。该平台主要为慢性病人提供饮食生活与运动指导,介绍健康养生保健知识,发布医院动态及专家门诊排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