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过:“唱歌就是唱呼吸,唱共鸣”,可见共鸣在歌唱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唱歌若不会用头腔共鸣,高音很难唱得好听,轻声也唱不好。
记得在初学声乐时,练唱“哼鸣”,老师的共鸣声很大,轮到我们做哼鸣时,共鸣声就很小,我自己的声音也很小。我常想这是什么原因,但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过了一段时间,有天晚上我突发奇想,我想老师的“哼鸣”是“哼”字拖长音,我若带气冲鼻腔发出“哼”字会怎样?于是当晚我就开始练习。
我从鼻腔开始,然后到头顶,再绕到后脑勺。这样不间断第练了三个多月,我感到头腔共鸣的状态竟然基本打通!
曾经在文献上看到理论依据,方才知道头部原来有那么多的共鸣腔,也才明白我的方法成功的道理。姑且把这个方法叫“空气冲击法”介绍给各位。
(二)方法同上,只是气从鼻腔往额头方向冲,这一步比较难,要花较长时间,眉心处可能才会有振动。以下各步练习,方法如一。
(三)气冲的位置往口腔里移一下。
(四)气冲的位置在口腔中间硬口盖部位。
(五)气往口腔后斜上方冲。
(六)气往后咽壁部位冲。
(二)用假声“轰”字冲口腔各部位。
(三)用假声冲鼻腔和口腔各部位,每次把“轰”字拖三拍。
头腔共鸣区在解剖学上是看不出来的,我认为头腔除了各窦是共鸣腔,凡是头腔里有空隙的地方,都可以被认为是共鸣腔,此练习法能把头腔各共鸣空间冲开。当然,打开头腔共鸣是比较难的,要坚持不懈的练,方才能得真谛。
⊙内容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