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的那些旧事儿|金宝市场成长记

文摘   2024-08-29 08:33   江苏  

“不到金宝,江宁白跑”,“金宝金宝,越办越好”,“金宝金宝,一站全销”……这些常年活跃在江宁老百姓舌尖的词条,如同江宁竹山桥、东山再起、方山大鼓、肚包鸡等老地名、老民俗、老美食一样,并没有随着岁月的风尘而逐渐湮没,反而是越叫越响,越叫越亮。金宝市场,江宁老百姓喜欢它,热爱它,是因为它和咱江宁老百姓走得近,靠得亲,能给江宁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今天,在金宝市场32周岁之际,小编今天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金宝市场话题——和老百姓走得近的金宝。

话说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江宁县人民政府把位于东山镇小里村小农场约50亩泥塘沼泽地(也就是现在金宝市场所在地)划拨给了金箔集团。这一下,顿时在集团上下炸开了锅。要说这时的江宁,各项事业那叫个芝麻开花节节高一点也不为过。经过数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许多农民兄弟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此时,谁不想到城里发展,当一回城里人呢。投资房地产项目无疑是块肥得流油的项目!手上一下有了这50亩地,这盖上商品房,转手就是哗哗响的钞票呀。金箔集团许多人夜里做梦都笑醒了。

可当时金箔集团的当家人江宝全却并不这么想,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的脑海里闪现——进军三产,创办市场。盖商品房容易,可那是一锤子买卖,房子卖出去了,就再也不能产生二次效益了。怎么让这50亩地、政府给的抱母鸡,下出更多的蛋,再孵化出更多的小鸡,从而带活江宁经济,回馈社会百姓?时任集团董事长的江宝全在脑海里激烈思考,他的目光盯得更高更远。

改革创新发展的新鲜血液每一天都在焕发着江宁蓬勃的激情,也每一天膨胀着它年轻巨大的躯体。大步快进的江宁每一处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随着大量农民和农民工涌入,江宁老百姓的日常用品消费需求也会水涨船高,投资创办市场,这可是一块一百年也吃不完的“大蛋糕”!

说干就干!江宝全力排众议,坚持企业创办市场,当年就打响了金箔集团向三产进军的第一炮。1994年8月28日,一个占地1万多平方米、完全由企业筹办、当时江宁县独一无二的室内综合型零售市场——金宝市场,正式开业了。这时的“金宝市场”,就是咱老江宁人口头上时常念叨的“金宝”。至于后来的金宝天元路商业广场、金宝金王府商业广场、金宝麒麟商业广场、金宝湖熟商业广场嘛,这些都是咱江宁金箔路上“金宝市场”诞生出来的孪生姐妹。

刚刚开业的金宝市场像其它新办的市场一样,也遭受到了“下马威”。开业不到1年,1万多平米的商铺子,关得关,停得停,原先几乎全满的商户走得只剩下不到百十户了,“门庭冷落车马稀”。甚至于市面上还响起了“金宝金宝,早关早好”的传言。

久经大风大浪的集团董事长江宝全只是淡然一笑,他心里的一盘棋早就下好了。这办市场首先就得定好位。金宝市场的定位呀,不搞高大上,不搞高精尖,就主打老百姓和工薪阶层消费这张牌,这老百姓过日子谁还能离得开这“吃穿住行”四个字呢。金宝市场原本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比别的市场东西便宜,铺面的租金要低,从而带动居民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以市场养民生,以民生养市场。

定位准了,再加上金宝市场采取了错位经营、南北招商和区域承包责任制、鼓励职工自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金宝市场迅速走出了低谷,到1996年底市场出租率已达70%,1997年市场出租率就达到了90%以上。

从此,金宝市场便火得一发不可收。

有过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2000年左右生活经历的江宁人可能都记忆犹新,每次上金宝,与其说是赶市场,不如说是赶人气,哪一天都是人挤人、人“赶”人的,更别说是逢年过节的,一直延续至今日。

“金宝金宝,什么都好。”上金宝市场跑一趟,这娃娃吃的,床上用的,厨房里要备的,过年老人身上穿的……要嘛嘛有,且件件便宜,货真价实,买回家,同其他商场往往一比较,便宜了一半。这过日子,是老百姓每天用心量的,不是挂在嘴上吹的。久而久之,“购物到金宝,江宁不白跑”的顺口溜,便在江宁传得家喻户晓。

大多数老江宁人,如果说没有到过金鹰、景枫、万达的,说出来让人相信。如果说没有到过金宝市场的,那可能就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没有人相信了。

家里的油盐酱醋没了,怎么办?走,到金宝市场看看去。

家里要种个花栽个草的美化下,怎么办?走,到金宝市场看看去。

家里的房子要装修选材了,怎么办?走,到金宝市场看看去。

晚上突然来了堆朋友,又要面子又想省钱,怎么办?走,到金宝市场大排档搓上一顿。

金宝,金宝,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藏在江宁老百姓的心头,总能带给人以财气、喜气和人气,成为江宁人心头一团暖暖的散不去的烟火。

好了,今天关于金宝市场成长记之和老百姓走得近的金宝话题就聊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图片:东山李伟;素材来源:金箔集团金宝商业。

诗画江宁
写一方山水,传一方文脉。诗画江宁,与你以诗结缘,与远方结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