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文史:方孝孺与方家湾的传说

文摘   2024-08-29 08:33   江苏  






方孝孺与方家湾的传说




基本概况

方孝孺与方家湾的传说,流布于禄口街道成功社区方家湾一带。据张庆祥《一个村名牵出一桩历史血案》介绍:大凡起名,都有一个来由,给村子起名,也是这样。有一种是以姓氏起名,村上姓张的人户多了,就叫张家村,姓谢的人多了,就叫谢村。以姓氏起村名在各地比比皆是。但禄口有一自然村的名字,却让人大惑不解:成功社区的方家湾村,全村竟没有一户姓方的。这是为什么?当地的老人们讲出了事情原委,零星的调查谈话牵出了一桩惊心动魄的历史血案。原来方家湾村本是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的田庄所在地,因紧靠外秦淮河的河湾,故名方家湾,这里自然以方氏族人居多。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父亲方克勤,明初当过官。方孝孺从小机敏好学,在家庭严格而正统的教育下,每天要读很多书,写得一手好文章,远近闻名遐迩,乡邻们都称他是“小韩子”。明洪武(1368-1398)年间,他授为汉中府教授,蜀献王聘他为“世子师”。明建文(1399-1402)时当上了朝廷侍讲学士。著作有《逊志斋集》。建文元年(1399),惠帝朱允炆为了巩固政权,采取措施镇压地方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而这些被朱元璋分封的藩王多为其大小叔父,最厉害的要数北平的燕王朱棣。朱棣兵多将广,地域广阔险峻,自恃势大力强,对帝位早怀野心,于建文四年(1402)借口“清君侧”“靖难”,发兵南下,攻破京都南京。惠帝朱允炆吓破了胆,孤立无援,自焚而死。朱棣夺取了皇位,年号永乐。他久闻方孝孺是朱允炆的红人,文才过人,想利用他的影响为篡位造势,就下命令强迫方孝孺起草登基的诏书。方孝孺正气凛然,不事二主,坚决不从,他将笔摔在地下,边哭边骂,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听了愤然大怒,当场让手下用刀把方孝孺嘴割开到耳根,方即昏死过去。朱棣不久下令用撕裂肢体的酷刑将方孝孺处死。方孝孺毫不畏惧,慷慨就义,死前还写了《绝命词》一首:“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忧。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恂君兮抑有何求,呜呼衰哉兮庶不我尤”。这首诗的意思是,老天降下特大离乱灾难给朝廷,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奸臣篡位夺权用心良久,终于阴谋得逞,忠臣义士悲愤交加,宁死不屈,血泪流成了河。我用一片忠心报答君王还有什么别的追求呢?多么可悲啊,这不是我的错误啊!明朝有诛连九族的残酷典章,朱棣恨死了方孝孺,就罪加一等,变成了诛连十族,不仅虐杀了方孝孺,还杀了方孝孺一家老小、祖宗八代、亲戚朋友,连家中佣人及教过的学生统通杀光斩绝。据史书记载,方孝孺两个儿子被逼在家自缢,两个还未婚嫁的女儿被捆绑到船上押送进城,乘人不备双双跳进了秦淮河自尽。在这桩历史血案中,死者达870余人。方家湾是方孝孺的田庄,惨遭屠戮。在腥风血雨中,姓方的全被斩尽杀绝。方家湾村从此无人姓方,也不敢姓方,就不足为怪了。长期以来,方家湾村沿秦淮河的大圩堤内侧坟茔遍布,难以计数,冷森孤荒,每逢天阴雨湿,异声四起,仿佛是那些无辜的冤魂在不停哭诉,向世人解开方家湾村名的历史疑团。方孝孺忠心报国,成为封建皇权尔虞我诈、互相杀戮的牺牲品。他面对屠刀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抗节不屈的英雄气概,受到后人的景仰和赞颂。尽管篡位后的永乐皇帝以后尚有恢恢业绩,但那桩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诛连十族”屠戮血案,却将他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民国时期雨花台旁的方孝孺墓

历史传承

方孝孺像(清人绘)
1980年代江宁农村

方孝孺死后葬于江宁雨花台。方孝孺与方家湾的故事,自明代流传至今。据《江宁春秋》第13辑第223页张庆祥《一个村名牵出一桩历史血案》记载:“1984年由江宁县地名委员会编写的《江苏省江宁县地名录》一书上,曾明确记载‘秦淮河河弯处,相传明代方孝孺的田庄在此,故称。’老人们说,在他们儿时的记忆中,村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姓方人家;不光他们,他们的父辈也没听说过。几百年来,这里似乎成了方姓人的‘禁区’。”

今日方家湾村

方家湾村旁秦淮河

当代价值与影响

2013年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工作委员会、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禄口街道办事处编《禄口史话》和2013年12月,由南京出版社的,南京市江宁区政协教卫文体和文史委编《江宁春秋》(13辑),均收录了张庆祥著《一个村名牵出一桩历史血案》。

来源:《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萃》、江宁政协。


诗画江宁
写一方山水,传一方文脉。诗画江宁,与你以诗结缘,与远方结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