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皖韵:木坑竹海观竹

文摘   文化   2024-08-25 10:07   江苏  
八月底,携妻子登完黄山下来,在去徽州黟县的路上,竹林掩映处,“木坑竹海”映入眼帘,突然想起这不正是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吗,便停下车来,开始一场计划之外的旅行。

其实木坑是山还是村,我们并不清楚。只见四面青山缓缓推动着一波波翠竹向我们铺天盖地地压过来,就是有村,在这大山坳里、竹林深处,那也是芝麻粒撒进了大海,一时半会也寻不出来。

售票处坐落在山口的低缓处,购了门票进去,便是一潭清纯动人的绿水,水并不见底,宛如徽州一带的靓女子,扯一帘翠绿轻纱遮于面上,看得见杨柳摆风的身姿,却看不透她玲珑细密的心思。有了《卧虎藏龙》的加持,木坑竹海里的水,也自带一股卓而不群的仙侠之气。

我们是从竹海右侧循着台阶上山的,山势陡峭,几近有六七十度,走上百十米,正值夏日,浑身便是大汗淋漓了。攀山虽然枯燥单调疲乏,但木坑竹海的竹子们,像是摸透了登山者的心理,变换着不同的美景诱惑着我们的前行。

这坡的竹子生得高大挺拔,像山里的汉子一样挺直着压不弯的身板,碗口粗细、圆鼓鼓翠绿的竹节,散发出一种浓浓的刚烈气息和力量,看了让人振奋提神。它们密密麻麻,根根直立,自有章法地连成一片,组成颇有古风的甲士方阵,仿佛随时都要亮剑而出,守卫着它们世代相依为命的大山。竹枝高高在上,在我们的头顶撑开一顶密不透风的碧绿伞盖,阳光很难寻得缝隙溜下来,让人收获从头到脚的浓荫,好不爽快。

拐个弯抹个角,那坡的竹子景象就大为不同了。它们是山里的婆姨,深得待人接客之道,一个个生得低眉顺目,婀娜多姿,身上的一袭款款绿裙,在清风中缓缓摇弋起舞。几声蝉鸣藏在绿裙之下,叫开了来客的心扉。

拿皖南人的话来说,木坑竹海的竹是“毛竹”,这种竹子全身都是宝,生在山里可以制造美丽风景及《卧虎藏龙》般的神话,就是退役后伐出山里,也可为建筑材料、制作竹器、造纸等,如山里人的秉性一样,一点也不浪费。

穿越木坑竹海最后的难关是一道近九十度的陡坡,攀登的其险其难,一点也不亚于登黄山,体力稍逊者,两腿都有些打颤了,许多游者都选择半途而折回。等登了上去,都是一头雾水,搞不清自己是登了上来的,还是两边的竹子拽上来的。

山顶上有“爱晚亭”、“思佳亭”等亭子,可供游人休息。坐在亭中,凉风习习,绿意葱笼,甚是快意。

歇息期间,举目远望,这也把木坑竹海的大概摸了个清。原来木坑竹海整个呈簸箕形。此时我们的站立点是簸箕的一个侧面,山对面隐隐有粉墙黛瓦斜出一角,原来是有人家居住的,就是知名海内的木坑村了。我们刚来的入口,处在簸箕口上,被好静的山里人妙手一扎,收得小而窄,而簸箕的肚子却大得很呢,另有一番洞天。

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此时,站得高看得远,木坑竹海也向我们展示它变幻莫测的戏法。风静得时候,连绵数十里的翠竹平铺成一页工整的纸面泛着金光,阳光在上面尽情地泼墨挥洒;风起得时候,竹海之上又旋起一个个巨大的翡翠酒窝,盛满了琼浆玉液,就等剑客李慕白前来豪饮呢。

进得木坑村,这里的一草一木并没有因为《卧虎藏龙》的红火而进行过度开发,仍然保留着纯朴天然的底色,粉墙黛瓦,鸡犬相闻,门扉虚掩,家家户户门前有毛竹筒接来的山泉叮咚作响,几张竹椅静坐虚以待客,大有“不知魏晋,乃不知有汉”之风,让人有一种隔世之感。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而对木坑之行的我们并不然。从木坑竹海下来,满袖皆是竹海深处溢出的清凉的风,我们脚步轻盈,说说笑笑。


诗画江宁
写一方山水,传一方文脉。诗画江宁,与你以诗结缘,与远方结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