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预定利率降至2.5%以后,大家对储蓄险的热情明显下降了不少。
很多朋友经常在敲定方案后,总会犹豫不决:
储蓄险收益太低了,感觉不太划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5%时代,储蓄险是否还值得配置。
N1
2.5%利率不是最低
预定利率下调已成既定事实。
后悔没赶上3.0%也好,抱怨太低也罢,都没用。
因为这是监管的要求。
作为金融三驾马车之一,银行存款利率调整,保险利率没理由不调整。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客观事实:中国已经进入了无风险低利率周期。
过去几年,中国的利率环境一直处于一个持续的下降周期,
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从高位逐渐转向了低位。
从2019年的4.025%,到3.5%,再到3.0%,直到现在的2.5%。
这里给大家一个预期,预定利率明年可能还会降。
你看看当下银行和国债的利率:
六大行5年期1.55%,股份制银行最高1.85%,
国债利率也已跌破2,而且他们的降息速度非常快。
银行利率今年内一共下调了3次,国债利率更是下调了4次。
加上最近央行货币政策定调重回“适度宽松”,
同时明确降息降准降适时落地。
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必然会受到影响,导致未来兑付的风险。
那监管肯定要提前防范,所以保险利率也会跟着降。
全市场进入无风险低利率周期。
那么2.5%时代,储蓄险的价值在哪里,是否还值得配置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从长远看,储蓄险的收益比其他无风险理财高,
而且储蓄险的核心价值不仅仅只有收益。
N2
2.5%储蓄险的配置价值
从养老角度,储蓄险是为了保障退休后我们的养老金支出,
确保用一定的本金+利息,解决养老现金流的问题。
那2.5%储蓄险的配置价值在哪里呢?
如果你的钱10年以内要用到,哆啦不建议配置。
去买国债、存银行、买低风险理财、货币基金会更合适。
储蓄险在任何时候,它配置的核心价值点都是在以下这些情况:
想解决孩子的教育、婚嫁、创业等支出问题;
想补充自己的养老金支出;
想把财富传给子女;
想隔离企业经营风险、婚姻风险。
以上这些需求,
无论预定利率是多少,储蓄险基本都是无风险资产规划唯一性的选择。
注意:是无风险。
举个例子来看,100万分别存银行和2.5%增额寿:
左边是预定利率2.5%的增额终身寿险,
右边是银行当下的5年期2.2%大额存单。
从收益看,同样投入100万,
第8年的时候,增额寿的收益开始超越大额存单。
连续存20年,假设银行利率不会继续降的情况下:
大额存单账户有144万,增额寿账户有158.68万,
存的时间越长,两者差距越大。
这还是在银行利率不降的理想状态下,
实际上,未来银行会继续降息,实际拿到的收益会更低。
从需求看,如果你想存教育金、养老金、想资产稳健增值、资产传承等,
把钱放银行会面临以下这些问题:
资金太灵活,容易挪用或拿去投资
进可攻,但退不可守
用更多的本金解决养老问题
没有时间复利的增值价值
没有法律属性的功能性价值
没有任何保障性功能
储蓄险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能起到杠杆作用。
其独有的法律属性,是中产以及高净值人士守富、传富的工具。
对于高净值群体来说,创富的工具多的是,
而守富的工具,储蓄险是最简单直接且可以完全自己掌控所有权的最优选。
长期稳健增值、和生命等长的终身现金流、定向传承、婚姻财产保护等都是我们配置储蓄险的理由,
在这些需求面前,利率的高低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找不到其他任何一个可以替代的工具。
何况,我们配置保险的资金只是家庭资产的一部分,
保底资产安排好了,其他的钱再去追求投资收益也会更从容和安心。
所以,不管预定利率降到2.5%还是2%,
储蓄险依然值得配置,而且必须是家庭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员。
只是它不再是单纯作为长期储蓄的替代,而是回归到保险真正的功能属性。
N3
写在最后
人的一生赚钱最多的时候不一定是花钱最多的时候,
储蓄险的价值不在于短暂的收益,
而是以时间换空间,省出来的钱会“慢慢长大”,
稳健增值的同时,还有其强大的功能属性,以满足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需求。
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才能够把储蓄险的价值利用最大化。
如果你也想为自己配置一份储蓄险,
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者扫码加微信为你定制专属规划
觉得文章有用,就点在看,分享给朋友吧~
往期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