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万能账户追加受限的情况愈发普遍。
早在今年6月份,某保司就出了一则公告:
暂停三款万能型产品的追加保费业务。
8月底,和谐健康也关停了旗下21款万能账户追加业务。
停止追加的万能账户里,有些是保底3.5%的产品。
这波操作,直接把和谐健康推上了风口浪尖,
还被客户投诉到了中国消费者报“3·15”频道。
然后瑞众(前华夏人寿)、长城人寿等也纷纷跟进,
停止追加或变相拒绝,限制追加的方式各式各样。
作为曾经万能账户的天花板、保底3.5%的金管家C,
当时唯一的弊端,就是只能在保单生效后的前10年内,追加资金进去(曾经的规则)。
但是在11月的时候,瑞众人寿悄咪咪的修改了金管家C的追加规则,直接变成不能追加了。
长城人寿则通过限制线上追加、限制额度、要求体检报告等方式变相拒绝用户追加。
从10月开始,金麒麟万能账户关闭互联网追加渠道,转为线下追加,每月只能追加一次,每次不超过5万。
以上这些也只是一部分,估计还有很多优秀的万能账户,早已经开始限制追加,或者停止追加了。
那些高保底利率的万能账户,正在一点点的消失。
好在已经存进去的钱,还是能享受到此前的高保底利率的,这点不用担心。
说实话,哆啦自己每次在打开手上的金多多万能账户时,
心里都慌得一批,担心万一哪天就被限制追加了
虽然清楚地知道,关停加保是迟早的事~
有朋友会问了,保险公司单方面不让加保,是否涉嫌违约呢?
首先,如果加保条款未写进合同,就不算违约。
很多万能账户的追加规则是写在保险公司的保全规则里,
而保全规则,保险公司是有权利随时变更的。
注意:保全规则≠合同条款。
其次,加保写进合同,但有 “需经保险公司审核同意” 字样,也很难视为违约。
比如瑞众的金管家C款万能账户,就有这么一条:
很多时候,即使加保写进合同条款,也不是100%保证。
写进合同的条款,基本上都会注明 “需要经过保险公司审核”。
每一笔追加的保费,都需要经过保险公司的审核同意,
有些保司写的是需要符合公司的规定才可以进入万能账户,
至于是什么情况下才同意、需要符合什么样的规定,条款里并没有写明。
言外之意保险公司是有权利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追加保费的规则,
追加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保险公司手里,只要有这么一句,保司就很难算作违约。
在这里,哆啦再次提醒大家,什么保全规则,增值服务,都不要太在意,
一切以合同条款为主;即使写进合同的,也不要臆想什么合同之外的。
万能账户不让追加,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很不爽,但也能理解。
毕竟现在银行定存都1.55%了、国债也到2%了,
保底3.5%的万能账户还能无限追加,这可能吗?
随着利率持续下行,下一批停止追加的,就该轮到3%保底的万能账户了
但事已至此,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建议拥有高保底万能账户的朋友,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把账户里的资金取出来。
毕竟,3.5%的结算利率,在当下也是安全稳健利率超越天花板的存在。
现在的投资大环境不太好,保险公司的压力剧增。
有专业人士表示,如果保险公司想要给到3.5%的保底收益,就必须保证投资收益达到4.9%以上,才能够做到。
实际上,保险公司并不是做不到4.9%的收益,但是需要较为长久的时间,讲究的是长期投资。
但高流动性的“大号余额宝”万能账户可等不了,既要高保底,又要随存随取,
现在银行存款、国债利率一降再降,这种3%、3.5%的保底收益让保险公司苦不堪言。
长此以往,必然就会出现利差损风险。
为避免利差损风险,保险公司不得不限制万能账户的追加权。
说到底,也是为了保护已经追加的老客户的利益。
可以说,高保底万能账户停止追加是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的必然趋势,建议大家理性看待。
当前,越来越多的万能账户停止追加或追加受限。
如果手上还有可以追加的高保底万能账户,一定抓住机会。
如果没有万能账户,或者有但不能追加了,
从稳健增值的角度来看,只能考虑其他储蓄险了。
比如2.5%增额寿、年金险,还有保底1.5%+预期3.2%的分红险。
不过,曾经拥有过3.5%、3.0%的朋友,估计很难接受这些产品了。
这种情况下,不妨了解一下保底+分红预期复利可达6~7%的香港储蓄险。
港险有着安全保本、稳健增值、现金流规划和多币种配置等特点,
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内地中、高产人士的追捧。
2023年,内地赴港投保保费590亿港元,
2024上半年,内地赴港投保保费297亿港元。
如果你追求稳健高收益、有海外资产配置、子女留学、海外养老等需求,
感兴趣的话,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扫码加V咨询
觉得文章有用,就点在看,分享给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