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南省总工会第六期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

政务   2024-11-25 10:54   海南  




为落实全国总工会“559”工作部署中关于实施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建设工程有关要求,充分展示海南省各级工会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最新成果,强化典型引路,海南省总工会制定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制度。现发布2024年第六期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供全省各级工会相互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推广应用。一起来看看吧!

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

发挥创新工作室作用

首创VR机务技能培训应用系统


由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培训管理部、张冲职工创新工作室研发的VR机务技能培训应用系统,是国内飞机维修系统中第一个成熟的创新性项目。该VR培训方式获中国民航局认证,相关项目多次在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缩写:CATA)航空大会和中国航空维修峰会上予以展示并获奖,并多次在民航海南监管局举办的技能比武大赛中作为重要竞赛项目予以运用,获得很高评价。应用VR培训方式已获海航集团总公司批准,将培训课程加入培训大纲,截至2024年10月,共计2449人次使用VR系统完成训练。

VR全真模拟课堂,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海航技术VR机务技能培训应用系统已完成两期开发,共建立三个机型全真模拟,实现培训项目12个。该系统是针对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的专用系统,利用VR技术研发并搭建飞机虚拟课堂,高精度还原场景构造,构建标准化训练指导体系。学员在虚拟实践中快速适应飞机环境,积累经验,强化技能,缩短实操时间。该项目贯穿机务技术人员全职业周期,提升人员理论知识、实作技能和情景意识,有效降低实训操作时的安全风险,同时采用虚拟实训方式,不受场地和时间等限制,在提高人员培训效率的同时,降低飞机因人员技能不足产生差错造成的损失。

VR仿真培训系统,极大优化培训模式。当前民航领域主要以传统训练手段为主,理论认知主要依靠视频动画、PPT、CBT等媒介,学习过程主要依靠学员的理解和记忆,技能迁移率低,成本高,周期长,生产需求冲突。加上机务维修情况复杂多样,安全责任重大,人员技能、经验对维修时间、质量影响巨大。VR培训系统具有仿真性、针对性、自主性和安全性,是基于现实维修环境为基础进行搭建,操作规则同样立足于现实中实际的操作规范(工卡要求),尽最大可能还原维修场景,方便模拟任何培训科目,受训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置于各种复杂、突发环境中进行针对性训练和重复演练,掌握受训主动权。受训者在VR虚拟环境中训练时,即使闯下“大祸”,也不会造成“恶果”,而是将这一切作为最后培训考核的参考。受训者可以在确保人身及飞机安全的情况下,卸去事故隐患的包袱,尽可能极端的进行实作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与提升维修技能。

VR技能培训应用系统,培训前景广阔。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系统可以帮助新学员快速适应飞机维修专业环境、集中学习飞机例行检查等工作流程,形成直观的情景意识,养成良好的维修作风,缩短入职的岗前培训时间。通过VR技术搭建虚拟空间内的飞机维修课堂,为一线技术人员创建数据化、交互式的培训平台,真实地还原飞机维修的每一个细节,文字与声音引导交互式培训,让机务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在现有的研发进度中,系统不但支持学员摆脱环境因素干扰,反复训练累积经验,还可基于大数据后台量化培训考核指标,让技艺可视化,让技能数据化,实现多人协同训练,落实培训应用,使人员技能获得质的提升,降低维修安全风险。


海口市总工会

下足“绣花功夫” 推动工会驿站

“走新”更“走心”


海口市总工会采用部门联建、社会共建和改造核酸亭等多种方式打造“巧而精”的工会驿站,实现主城区主要街道全覆盖,并不断向乡镇延伸。同时,在工会服务上下足“绣花功夫”,聚焦职工所盼,竭尽工会所能,全面推动工会驿站“转起来”“强起来”,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职工群众心坎上。职工群众对工会驿站的认可度和好评度不断提高,工会驿站成为职工群众的“温暖之家”。

一是在选择点位上下足“绣花功夫”。海口市总工会在点位选择上注重方便实用、就在身边,主动对接顺丰速运、曹操出行等新就业形态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将站点直接规划、直接建设在企业里,做到“抬脚进站点、抬手享服务”。同时,线上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矩阵,持续宣传工会驿站的好处,让职工群众知晓工会驿站;线下遵循亮眼、醒目的原则打造驿站外观,设置引导路牌让职工群众走进工会驿站、使用工会驿站,不断扩大工会驿站影响力。截至2024年11月,海口市总工会打造的工会驿站累计服务职工群众超35万人次。

二是在打造品牌上下足“绣花功夫”。海口市总工会以“一站一品”为出发点,精心打造多个特色主题工会驿站,形成“驿站+就业”“驿站+普法”“驿站+非遗”等服务口碑。例如,在海口市人力资源开发局工会驿站、金贸街道工会驿站等举办多场微型招聘会,引入直播带岗、“椰城阿姨”劳务品牌等创新方式,成功吸引百余家招聘单位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依托白沙门工会驿站、工人文化宫工会驿站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公园里的法治宣传栏、文化宫里的“椰小工说法”读书角让工会普法深入人心;骑楼·新海府工会驿站、火山口公园工会驿站等站点,在自然风光、非遗文化的衬托下,逐渐成为职工群众的“网红打卡点”。

三是在做优服务上下足“绣花功夫”。海口市总工会在服务上注重可感可知、留下记忆,确保“周周有安排、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唱响服务职工群众主旋律。在日常,结合站点区位特色提供自助咖啡、电动车充电等“物质补给”,还提供急救培训、金融反诈知识学习等“头脑充电”,成为职工群众的“能量补给站”;在重大传统节日,邀请职工群众参与活动、交流家常,既温馨又贴心;在特殊时间节点,急职工群众之所急,如高考期间提供复印、应急充电等助考服务,“摩羯”台风期间专门提供免费WIFI、淋浴设施等服务设施,以“不断电”的工会服务成为风雨来袭时职工群众的“坚强堡垒”。

三亚市总工会

创新注入“三气工程” 

点燃职工思想引擎

三亚市总工会积极开展以“劳模工匠”为代表的理论宣讲活动,注重把理论精神融入劳模创造性实践,着力在“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上下功夫,为确保广大职工群众坚定政治信念,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

一是建立选拨+选点+审核模式,让宣讲接地气。以配强宣讲人才为重点,通过基层推荐、市总工会考察,把具有一定宣讲能力的“劳模工匠”纳入宣讲队伍,通过广泛动员、考察走访、个别培训指导等方式,切实把好宣讲人才关。着力突出行业性特点,针对宣讲地点和对象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劳模开展宣讲,让职工群众通过与身边环境、自身认识、从事工作有联系的针对性宣讲更近距离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突出宣讲内容的理论性、故事性、真实性,通过劳模工匠具体工作、个人实践、心中感悟阐述和解读理论精神。在宣讲稿的审定上,注重劳模特色,加强劳动故事的讲述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部分事迹突出但内容表达欠缺的稿件,由三亚市总工会专人修改、逐级审定并进行试讲,确保宣讲内容亮点突出,更接地气,更具有感染力。

二是上下联动和针对性覆盖结合,让宣讲冒热气。加强劳模宣讲工作的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着力形成上下联动的合力,与各区总工会、各直属基层工会紧密配合,多次召开宣讲工作协调会议,在方案制定、地点选择、听众组织、宣讲内容审定上进行协商协调,确保宣讲工作统一部署、规范有序。注重针对性覆盖,加强以社区、园区、私企、新就业形态等为重点的宣讲力度,累计送宣讲到一线60余场,覆盖职工6000余人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场宣讲”活动,组成10人“劳模工匠”宣讲团,为各基层劳动一线职工、居民、村民、学生等开展宣讲活动20余场,覆盖职工2800余人次。

三是常态化宣讲和品牌打造并重,让宣讲聚人气。常态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劳动创造幸福”“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活动,做到“月有小宣讲、年有大活动”。注重打造优势品牌,积极组织各级劳模参加海南省“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组织劳模参加全国职工宣讲比赛,以周皓为代表的劳模选手获得海南赛区金奖,个人宣讲事迹获中宣部表彰。加强线下线上平台建设,依托工会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加强活动牵引,以“阅读分享会”“文艺宣讲”等形式,引导职工以“劳模工匠”精神为榜样,砥砺奋进品格。利用“微信视频号”“抖音官方号”推出“劳模微宣讲”视频,在“南海网”“学习强国”平台搭建“劳模工匠”学习宣传专栏,以直播形式上线“和劳模一起上班”等节目,总点击量超15万人次,进一步拓宽载体、丰富宣讲模式。

琼海市总工会

创新组织体制

赋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

琼海市总工会立足本地实际,聚焦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群体,创新工会组织体制,夯实工会组织基础,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蓄能助力。

一是创新工会组织体制,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归属感。琼海市总工会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对琼海市辖区内新就业形态行业工会组织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针对非公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缺乏内在动力等问题,2024年8月,在企业工会基础上,成立琼海市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琼海市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搭建一个可以依赖、可以依靠的“娘家”。琼海市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由货运物流、快递、外卖配送、网约车等7家行业企业工会组成,截至2024年11月,已有97家小微企业加入工会联合会,发展会员1714名,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有效覆盖。

二是拓宽人选推荐范围,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认同感。加强工会干部力量,改变以往行业工会主席由企业干部担任的传统做法,推荐琼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和部室业务骨干兼任琼海市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副主席,直接服务、指导、督促基层工会开展工作,确保事情有人落实,活动有人组织,工作有人推进,有效激发基层工会内生动力。琼海市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优化工会干部配备,密切琼海市总工会与基层工会的联系,深化工会干部直接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机制体制建设,得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认可信任,配合支持参与工会工作的热情明显提高。

三是做实暖心关爱服务,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幸福感。坚持组建和开展工会工作相结合,积极争取,及时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各项服务保障措施,不断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积极推进工会驿站建设30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舒心服务。利用社会多方资源,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普法宣传活动,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惠及职工1500余人。搭建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开展“工会杯”“安康杯”技能竞赛7场,25家企业、8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赛。积极抗击“摩羯”“潭美”台风和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开展“送清凉”“送温暖”等关心关爱活动,慰问新就业形态组织一线职工3200多人次,为4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体检,让他们在辛勤劳动中得到尊重和关怀,在服务城市过程中拥有满满的幸福感。

文昌市总工会

数智赋能阅读

打造职工书屋新模式

文昌市总工会依托数智化改革赋能职工书屋提档升级,增强职工书屋综合效能,有效解决图书闲置浪费、服务传统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职工书屋的利用率和实效性,切实发挥职工书屋的精神文化家园作用。

一是多维拓展建强职工书屋在充分盘活、有效发挥已建职工书屋作用的基础上,文昌市总工会通过建立“图书角”“电子书屋”等,把职工书屋触角延伸到街道社区、工会驿站,推动职工书屋建设向一线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倾斜,全市工会建成职工书屋41家,其中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4家、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家;便利型职工阅读站点4个,持续扩大职工书屋建设覆盖面。

二是多点融合优化服务功能。文昌市总工会利用职工书屋文化阵地先后开展读书分享会、“玫瑰书香”、亲子阅读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全市依托职工书屋开办各类阅读分享会、职工插花艺术课、职工子女绘画课、书法公益课等10余期次,惠及500余名职工及职工子女,持续激活职工书屋新动能,进一步提升职工书屋的利用率和实效性,切实发挥职工书屋的精神文化家园作用,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

三是双管齐下打造文化品牌。加大对基层职工书屋规范管理的指导力度,采取“职工选书、工会买单”方式,定期配备补充、精准推送职工感兴趣且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多渠道满足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工会数智化建设为契机,推动职工书屋数字化、便利化发展,将传统书籍与电子书籍相结合,建设电子职工书屋,打造“文昌市职工电子图书馆”小程序,自2024年年初上线以来,页面点击量累计突破10万次。通过建立方便快捷的线上线下借阅平台,推动职工书屋建设数字化延伸,提升职工阅读体验,持续增强职工书屋吸引力。


来源:海南省总工会


海南省总工会
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引导职工群众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