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8月22日,第六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暨中非智库高端对话在北京举办。《欢迎来到麦乐村》作为中非深度合作的影视项目成功范例惊喜亮相,展示剧集风采。
8月21日下午,在第六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平行分论坛“和合共生:共树全球南方国家媒体协作新典范”中,《欢迎来到麦乐村》总编剧、总制片人、青春你好传媒创始人梁振华参会发言,分享《欢迎来到麦乐村》的跨国创制历程。以下为演讲全文:
“麦乐村”:和合共生的永恒乐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好。我是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的总编剧、总制片人梁振华。
很荣幸,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中国-坦桑尼亚建交60周年之际,我们创作了35集电视连续剧《欢迎来到麦乐村》。这部作品展现了中国援外医疗队与非洲人民共同对抗疾病,风雨同舟的情谊,谱写了一曲“和合共生”的永恒乐章。这与我们的剧名“麦乐”寓意相得益彰,“麦乐”一词源自斯瓦希里语“milele”的中文音译,意为永恒、永久。尽管路途跋涉,历经艰辛,最终我们将抵达一个充满欢乐与爱的美好境地。
在荧屏之外,我们曾赴坦桑尼亚深扎调研,辗转中坦两国七地拍摄,先后协调的两国相关机构有数十个,赴非洲拍摄的剧组人数达178人,动员的外籍演员超1400人,我们与非洲朋友携手完成了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创制历程。
今天趁这个宝贵的机会,我从创作、置景、拍摄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几点心得。
一、赴非采风,细述中非情谊
我始终相信,有力量的故事,一定从厚实的生活和时代中来。在创作之初,我们曾采访过百余位中国援外医生,甚至远赴坦桑尼亚深扎调研,与驻坦桑尼亚(大陆)的山东医疗队、驻桑给巴尔岛的江苏医疗队深入交流,走访了五家医院,参观了八台以上的各科手术,对当地医护、官员等群体进行了数十次的采访。
我们看到了中非各异的医护观念和医疗制度,感受到截然不同的风貌人情,更目睹了由这种差异引发的各种有意味的现象。跨越文化差异的过程或许艰辛,可当我们以平等平和之心倾听非洲人民的心声,会从言语之外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友好;通过精诚的合作和相互理解,我们成功实现了医疗技术和文化的双向交流。
在桑给巴尔的基文基医院,我们观摩了一台由江苏医疗队队长赵小军和当地医院院长共同完成的疝气手术,还有一场中国医疗队对当地医护进行心脏复苏的培训。独行速、众行远,双方在讨论中不断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在不断地交流与学习中保障人民的健康福祉。我想,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这种合作远非一时之举,而是深深植根于中非历久弥坚的深厚情谊之中。说到这里,有一位不得不提及的人物,就是桑给巴尔纳兹莫加国家医院的老院长哈吉。上世纪70年代,哈吉院长曾到中国南京留学,和中国医疗队有着不解之缘。通过医疗队的引荐,我们有幸前来拜访哈吉院长。他手写长信,细数平生他与中国医疗队的情缘,密密麻麻的八页手稿中,每一段下面都有字斟句酌的修改,似乎能看到他写稿时,对在华交流学习时光的留念。他还给我们看了自己前往中国学习时的留影,并为大家演唱一首又一首熟悉的中国歌曲,我们听着,眼眶湿润,百感交集。
在剧中,我们设有一个重要的意象,当地人民为第一代来到非洲的中国医生种下了一棵凤凰木,岁月流转,这棵凤凰木变成了一片凤凰林。从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开始,中国医生与非洲人民结下了特殊的情缘,这份情缘,如同非洲大地上繁茂的凤凰木那样,在非洲大陆扎根,历经风雨却愈发坚韧。它跨越了山海,超越了时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上,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二、国内置景,还原非洲风情
去非洲之前,我们对剧本中医疗队的驻点“麦乐村”有过诸多构思,如何能让麦乐村更显非洲风情?当我们走进江苏医疗队在奔巴岛的驻地,当我们看到 “奔巴小院欢迎您”的大门牌子时,我们的答案呼之欲出。
基于对场景还原度、人文生态构建,以及周期和成本控制等等多重因素的考量,我和金晔导演达成共识,采取国内拍摄+非洲拍摄二者结合的方式完成拍摄。我们在海南万宁搭建、改造了超过一万两千多平米的三大主场景,分别是马嘉、江大乔等医疗队成员的驻地麦乐村,工作场所卡塞医院以及华商石竹子经营的萍聚餐吧。而街道、建筑、城镇、自然风光等,均为非洲实地取景拍摄。
其中,麦乐村是以“奔巴小院”为原型参考,结合山东医疗队的老楼创造性搭建而成,在陈设上,我们尽量还原了非洲的植被,甚至连医疗队种植蔬菜、当地昆虫等细节都有所考究。此外,麦乐村里头还设有仓库、陈列室等,让大家能看到历代医疗队队员生活的踪迹。这与我们采风的见闻息息相关。江苏医疗队有一位常来医生,他闲来无事时会整理数届医疗队留下的资料,将仓库做成了档案室。我们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发现了一位十七年前的医疗队队员留下的手书,写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情节放进了故事里,也把这句诗放进了故事里,它以充满意味的方式诠释了一代代医疗队队员跨越重洋、与非洲人民共同对抗疾病的意义。
我们还在海南仿建了一条非洲风格的道路,无论是土壤的材质、还是树木的种类,亦或是车辆方向盘的位置,我们都一一细究,用心呈现。时任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凯鲁基先生曾来海南万宁探班,当他坐着颠簸的汽车来到麦乐村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仿佛来到了他的家。
三、赴外拍摄,抒写大爱无疆
坦桑尼亚拍摄期间,我们也遇到了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问题,本着尊重规矩、尊重朋友的原则,我们积极沟通、密切合作。庆幸的是,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给予了我们的拍摄相当大的帮助和信任。坦桑尼亚(大陆)和桑给巴尔岛专门为我们剧组成立了协拍委员会,他们根据剧本每场戏的设定,和我们进行共同讨论落地执行的方案。
比如在拍摄一场“医疗队送重度脑疟病人外出透析但却遭遇万人马拉松大堵车”的戏份时,桑给巴尔演员工会帮助我们集结了1200名非洲演员,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先生甚至亲自出面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拍摄,让我们得以在桑给巴尔最繁忙的十字路口完成拍摄。
而涉及非洲风俗的戏份时,我们在采风时做了详尽的调研,并进行实景实拍,力求真实。例如,我们专门来到坦桑尼亚的天主教教堂,实地拍摄了当地群众的婚礼;我们还来到桑吉巴尔岛的鱼市,邀请当地买鱼的群众和商贩,真实还原了鱼市拍卖的生动场景。
细数下来,参与麦乐村的拍摄的外籍演员超1400名,驻组外籍演员超190名。值得一提的是,剧组的工作人员中,还有一位来自坦桑尼亚的留学生,他给我们普及坦桑尼亚的风土人情,协助我们完成剧中斯瓦希里语繁重的翻译工作。有时候,片场会出现三种语言交织沟通的情景,可谓是文化交流的第一现场,是中非人民共同书写美好故事的真实写照。
特别值得纪念的是,非常荣幸,我们剧组在非洲拍摄期间,获得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女士、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先生的接见。坦桑尼亚总统哈桑授予我们剧组“促进中坦友谊特别贡献奖”,授予我们的主演靳东先生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推广大使”的荣誉称号。这是中非情谊的一次真挚见证,也是我们创作者肩负的一份责任,我们希望通过它,在跨国合拍合作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去年11月,《欢迎来到麦乐村》在中国播出后反响热烈,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医生同仁的高度认可,现任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哈米斯·奥马尔先生还出席了我们的首映式。如今,这部作品正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热播,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非观众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中国医疗队在非洲的非凡历程,了解中非人民之间动人美好的故事。
回溯过往,《欢迎来到麦乐村》的每一步都是各方各界合力协作的结果,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制作团队的用心呈现、中非人民的齐心协力,这一切共同成就了这部作品。在此,特别感谢中宣部、广电总局的部署指导,以及外交部、国家卫健委、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中国驻桑给巴尔领事馆的大力支持,也特别感谢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的支持信任,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的大力协助。
我们衷心希望,借此项目,为中非媒体协作提供影视化参考经验,进一步促进中非文明的交流互鉴。期待在未来岁月,有更多的影视作品传递真实、动人的中非故事,让这份深厚的情谊如同《麦乐村》所寓意的那样,成为一种永恒的力量,激励更多的人们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谱写中非文化交流的“和合共生”,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路上,奏响和谐共进、繁荣共享的时代强音。
Karibu katika kijiji cha milele.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