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台央视电视剧频道(CCTV-8)播出的《赤热》今日收官。
该剧讲述了张海潮(黄晓明饰)、黄林希(王鸥饰)、黎东升(张超饰)、欧阳子夏(施诗饰)等一批中国青年在高科技行业创业拼搏的故事。
全剧折射出十几年间中国企业和青年创业者为我国半导体尖端技术的突破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间点上,我国的电视剧创作曾出现过一次精品涌现的浪潮。
《大江大河》系列、《鸡毛飞上天》《温州一家人》等一批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背景的电视剧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贴近现实讲述特定年代下的个体成长与产业发展的故事,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当代中国人的勤劳智慧。
相比之下,中国人对于在全球视角下的技术竞争和民族企业突围的了解,还仅仅存在于碎片化的新闻报道中,很少有影视剧展开系统讲述。
面对这一影视剧的“无人区”,《赤热》以芯片创业发展史为主题,从1997年主要角色的大学时代讲起,横跨十多年,展现了科技创新型企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
剧中,在美国硅谷创业已经小有成就的清华毕业生张海潮和刘涵等放弃国外公司高薪待遇毅然回国,延续清华前辈“两弹一星”精神、投身技术报国。
他们以时代为画布,绘制出奋斗拼搏的人生长卷。
《赤热》里黄晓明饰演的张海潮是一个塑造成功的典型人物。
上世纪末,张海潮就读于国内顶尖高校电子系,在校期间就对导航系统充满兴趣;
研究生阶段到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实验室继续求学,钻研前沿技术;
后来不惜放弃和挚友们的创业,专心做研发与突破;
受国内企业家和官员的感召回国,但新的创业举步维艰。
由张超饰演的黎东升是该剧的另一重要角色,相比于张海潮更具复杂性和成长性。
他从大学时期起就是张海潮最重要的伙伴,代表了市场和资本的力量,有投机和逐利的特征。
在和张海潮再次携手创业的关头,黎东升投身互联网而放弃了半导体,从袊通剥离出来谋求更大投资,并因此受到挫折。
影视剧不仅是现实的副本和重述,还通过人物形象和视听叙事对现实生活展开抽象和凝练,用艺术创造的方式揭示时代的深层真实。
张海潮和他伙伴们的际遇,几乎代表了十几年间中国半导体行业遇到的困境。
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张海潮和黎东升互为镜像,也从对方身上获得感悟、不断成熟,构造起可信的人生弧光。
《赤热》围绕种种困境所展开的戏剧性叙事,让科技企业的创业故事既具有以人物为中心的独特性,同时还具备反映社会生活的普遍价值,构成了气势磅礴的中国高科技创业史。
对于电视剧这种流行文化样态来说,如何展现科技密集度高的芯片事业和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科技创新领域,是一个重要挑战。
近年来,影视剧行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创作方法论的重要支撑——现实主义重新成为当代影视艺术创作的核心路径,它与情节剧的成熟艺术手法相结合,成为影视艺术发挥当代性价值的一个新近现象。
《赤热》的一大特征是密集的剧情,跨越时代和区域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在个人生活和职业责任的潮流中纵横交错的情节设计。
相比于电影,电视剧的叙事容量和角色容量让它能够以现实生活为基本情境,讲述多线索的复杂故事。
剧集通过金雯、倪志雄等深圳华强北的“地头蛇”展现出中国手机产业从山寨机、组装机到自主品牌的升级转型;
还有伴随整个创业过程股票市场的起伏和互联网创业的浪潮……
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线共同编织出行业剧的硬核感和可信度。
在角色建构上,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摒弃单一、平面的角色设定,追求立体、多维的角色形象。
商战,是《赤热》这部电视剧的核心冲突;但这没有硝烟的战场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标签和符号,而是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情感动机。
例如,从剧集前段就出现的民营企业家薛阿土几乎全程伴随主角创业团。
他有时候是“神助攻”,有时候是“搅局者”,但无一不来自角色本身的逻辑和设定,让人时爱时恨。
剧中的几个女性角色,也令人印象深刻。
一改高科技创业领域叙事的性别偏向,她们的影视形象充满了生命力和可信度,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引发共鸣。
《赤热》是电视剧创作通过艺术创新回应时代议题的最新代表,体现出科技创新创业题材的创新性和纵深感,是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评论员 梁君健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总监制丨梁 红 夏晓辉
监 制丨杨春果 赵颖新
主 编丨杨 珺
责 编丨罗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