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选CPU散热器时,眼花缭乱的名词让人目不暇接。而在那“散热鳍片”与“热管”之间,也隐藏着不少工艺玄机。
所谓的“穿Fin”和“回流焊”,究竟有什么差异?它们之间的性能表现,又孰优孰劣呢?本篇文章就将聚焦于鳍片与热管间的结合方式,详解这毫厘之间的工艺奥秘。
“Fin”为何物?
英文“Fin”一词,意即“鳍片”,指散热器上的薄片,一般由铜或铝制成。
很多入门的玩家会想当然地认为,热管在散热器中起到直接散热的作用,实则不然。热管仅是将底座的热量传至鳍片的导热工具,而鳍片“Fin”才真正将热量同空气交换、进行散热的幕后功臣。
从这一原理上也不难看出,鳍片与热管的接合方式至关重要。唯有让热量尽快地从热管转移至鳍片上,才能真正达到“散热”的目的。
而目前主流的接合方式,主要有“穿Fin”与“回流焊”两种。
顾名思义,“回流焊”便是以焊接的手段,将鳍片牢牢固定在热管之上。那么这名称不知所云的“穿Fin”,又代表着怎样的技术原理呢?
“穿Fin”是什么?
所谓“穿Fin”,是在低温下连接材料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看,它接近于“过盈配合”:通过外力作用和材料间的弹性,使热管得以牢牢“嵌入”鳍片之中。
形象而不严谨地说,穿Fin就像是“大力出奇迹”——如同将大尺寸零件强行塞入小尺寸孔位中一样,工厂用同样的方式,通过外力使鳍片生生“穿”入热管之间。令热管与鳍片紧密贴合。
比起传统的焊接工艺,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铜和铝属于不同材料,焊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保证可靠与耐久,通常需要引入一道“过渡层”——散热器上通常使用镍——来辅助进行焊接。而穿Fin工艺则巧妙地回避了“铜铝焊接”的困难,更节约了镀镍的成本。
尽管仍有一些高端的穿Fin产品会进行镀镍,但那只是出于美观、防止氧化而已。
穿Fin无需焊锡和高温,因而物料成本更低、工序更为简单,也更为环保。制成的散热器上缩减了焊料,就连重量也变轻了不少。
听起来,穿Fin工艺似乎非常完美。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话题又需要回到“鳍片”与“热管”的接合上去。
热管与鳍片之间
就像CPU的顶盖和散热底座那样,热管与鳍片的接触面也不是完全光滑的,不可能做到100%紧密贴合。然而哪怕是微观层面的凹凸不平,空气也会乘虚而入,大大影响导热效率。
也正因此,我们需要导热硅脂以填补缝隙、增大接触面积,而在传统的“回流焊”散热器上,锡膏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没错,比起纯粹的铜铝材质,锡膏的热阻要大上很多。但是无论如何,焊锡有着60-100W/mK的导热效率,已是远远优于仅有0.03W/mK的空气了。
就像我们不会因为硅脂的导热率不及铜、铝,而拒绝涂抹硅脂那样,回流焊的锡膏也是增进效能的“幕后功臣”。
有些说法认为,由于锡膏的存在,回流焊“无法做到0热阻的真实”。但是同样地,由于缝隙中空气的存在,穿Fin工艺的“0热阻”也仅仅是个理论而已。
在穿Fin散热器上,如何提升鳍片与热管的接触效果,就成了一个严肃的话题。
没有了焊锡的辅助,厂商们的做法只能是“控制公差”。然而,这又会影响产品的良率。因此“成本”与“性能”的平衡,都决定在了那小小的公差之间。
“低公差”意味着低良品率:穿Fin一旦失败,很难从头重来。良品率会因严格的公差限制而大受影响,成本会因此而大幅提升。
然而,“大公差”也是玩家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放宽公差要求后,成本将会大幅下降,但鳍片和热管的接合 又会变得松松垮垮,最基本的“导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铜与铝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散热器又需要频繁经历高、低温的变换。在长时间使用后,铜铝之间的缝隙也有可能变大,使原本紧密的鳍片松动,散热效率因此下降。
在合理的公差之下,穿Fin塔体的效能也能与回流焊相提并论。著名的风冷王者——利民的SliverArrow“银箭”,便使用了穿Fin工艺,正是这一说法的绝佳体现。
然而,由于其耐久性的不足,不少消费者依旧对穿Fin抱有顾虑。刚刚上市的九州风神旗舰“阿萨辛IV”,也因穿Fin而引起了不少争议。
一些“精明”的商人窥探到了良机,塔体工艺上的“文字游戏”正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才能辨别“穿Fin”与“回流焊”散热器,它们之间有什么外在特征吗?
如何分辨“穿Fin”与“回流焊”?
由于涉及到焊接,在采用回流焊的散热器鳍片上,一般会预留小口用于填充焊料、供焊锡膏回流。
利民HR-02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使用回流焊时,可见热管旁的小孔,而在更换为穿Fin工艺后,小孔消失。
这个小小的开孔就是回流焊的标志,但精明的商人也研究起了“障眼法”。他们吃准玩家辨别回流焊的方式,在不采用回流焊的散热器上也进行热管旁开孔。
例如利民HR-22Plus,便是一款伪装成“回流焊”的穿Fin产品。
这招确实行之有效,它骗过了不少玩家的眼睛。但是当我们将视野转向鳍片与热管之间,利民的伪装便露出了马脚。
在鳍片与热管的接缝处,利民HR-22Plus光滑无比,反而是在不连接鳍片与热管的位置上,堆积了一层厚厚的锡膏。
用上了焊料,却不进行焊接,利民为了噱头无所不用其极。根据@道德得到道德 的拆解,在本该融化焊锡的高温之下,利民的鳍片依旧纹丝不动,基本坐实了“假回流焊”的罪名。
而在“文字游戏”上,一些厂商更是乐此不疲。大部分散热器的铜底都是由焊接工艺制成,但这并不意味着 鳍片与热管间也同是“回流焊”工艺。
部分品牌刻意模糊二者的区别,针对铜底宣传“回流焊”,却对鳍片工艺绝口不提。
尽管鳍片上并没有开孔,这样的说法依旧迷惑了一些用户。他们认为这是高端的“鳍片无孔回流焊”技术,殊不知却中了厂商的圈套。
真正的无孔回流焊散热器,多年来有且仅有雅浚Desserts 3一款。作为一种不常见到的技术,“无孔回流焊”的成本异常之高——作为一款五热管、单风扇的单塔散热器,雅浚D3的预售价便高达300元!
除此以外,在雅浚D3的热管与鳍片间 不难发现明显的焊料。针对铜底宣传“回流焊”,却没有热管旁开孔、对鳍片工艺绝口不提的散热器,往往是采用穿Fin技术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回流焊”不能与“高性能”划上等号,需要警惕市场上“浑水摸鱼”乃至“偷换概念”的低质量焊接产品——有时,那还不如高质量的穿Fin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