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长河冲淡了“虚拟现实”的热潮,但也让这项技术逐渐成熟、走向民间——在“VR元年”8年以后的今天,曾经遥不可得的它,是否已是触手可及?
此刻,我便将以一台轻薄笔记本的核芯显卡,向“VR Ready”发起挑战。
没错:一台轻薄笔记本运行PCVR游戏,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考虑到它的核显性能,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时下备受瞩目的产品,相信爱好者们不会对Radeon 780M感到陌生:它集成有12组RDNA3计算单元、共768个流处理器。工作在2.6-2.8Ghz频率下,是当今最快的核显之一!
运行3DMark Timespy测试,这款780M核显可轻易取得3000+分的图形成绩——已然全面战胜经典的GTX960显卡,就连GTX780M也不能及。
在VR的浪潮来临之时,VRMark曾是评判显卡性能的标杆。如今虽然已经停止更新,却仍不失为VR性能的参照。
而在这项测试中,Radeon780M更是斩获了3700分的测试成绩——“可在Oculus Rift头显上获得良好的体验”,这款软件如是写道——尽管Rift头显早已在数年前停产。
理论毕竟是理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让我们戴上更新的Quest头显,在一款真正的VR大作中 探寻问题的答案吧!
——《半条命(半衰期):ALYX》,启动!
与“元年”时的VR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市场早已是“一体机”的天下。它们不具备将DP/HDMI信号直接通入的功能,想要游玩PCVR游戏,需提前将视频画面压缩,再发送到头显上解码。
消费者们只需戴上头显就好,核显要计算的可就多了:这样繁复的流程,自然会造成额外的性能压力——对比“VR元年”的前辈们,Radeon780M实际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但得益于Valve出色的优化,这款核显仍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游戏的过场动画播放完毕之后,映入头显的场景是那样地真实:宏伟的17号城市,远处的联合军机甲,身旁触手可及的收音机……一切都是栩栩如生,仿佛近在眼前,也确实“近在眼前”。
——It just works!
观察四周,画面也并没有异常闪动。交互内容完全正常,似乎已经燃起了“核显VR”的希望?
但是,随着游戏的场面越发宏大,780M的能力也渐渐力不从心。快速转动视角时,“动态分辨率”作用下的模糊“清晰可见”,补帧所带来的拖影也难以避免。
激烈交锋中的迟钝、偶然出现的音画不同步、漫天飘红的延迟数据,以及那卡顿并不明显,却依然越来越强的“晕动”感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核芯显卡的性能,依然捉襟见肘。
(宏大的室外场景,延迟明显偏高)
最终,随着一次意料之外的闪退,我的游戏体验也戛然而止——是的,尽管可以运行,但“核显VR”之路仍然漫长,780M的体验远不算优秀。
后记
对于极度追求流畅的VR作品来说,Radeon 780M的性能还是太过勉强——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技术的进步 是否终有征服这高峰的一天?
更强大的核显已在路线图上:1024个流处理器的Radeon 890M已然到来。高达40CU的Strix Halo“超级核显”,也正在AMD的计划之中。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核显VR”不会再是个异想天开的幻梦。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测试产品均为自费购买。如对文中的内容有所疑惑,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如果希望了解更多“核显挑战”的内容,可以看看这些文章: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