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内获七个学位,新加坡跨学科教授,为何选择到中国温州任教?

民生   时事   2024-10-13 17:49   美国  


新加坡跨学科奇才颜庆应教授,是过敏学博士,也拥有结构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工商管理和心理学等专长,甚至还有神学专业文凭。套他自己的说法——思路稍微有点交叉,做事就不会拘泥于单一学科的想法。两年前,颜庆应毅然放下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级首席研究员的头衔,到中国温州肯恩大学任教。这名科研路上的“急行军”,为何作这样的选择?对本地和中国的科研差异,又有什么看法?本期“早人物”邀请他细细分享。


跨学科奇才颜庆应教授集生物医学科学家、心理学家、作家、教育家和基督教护教士于一身。他说,亚洲人不太欣赏多样化的人,很多人认为他不务正业、不够专心。(蔡家增摄)


还没见到颜庆应本尊,单是读他的资料就有点气喘。


他是天生的急性子——手机刷剧时以倍速观看、一口气在七年内,获取七个学位(学士、研究生证书、硕士和博士)……生命仿佛从未歇息,总是在时间的缝隙中,高效地利用每一瞬间。


颜庆应是天生的急性子。他思维严谨、博学睿智,渴求突破的牛劲,让他不断追寻下一个未知领域。(蔡家增摄)


颜庆应不仅鞭策自己,就连研究的虫子也不放过,“赶”得它们不停加速。


这些“可怜”的虫子,吃塑料的速度从原本的两倍飙升到七倍,但他仍不满足,渴望通过持续的实验和优化,进一步提速到10倍。


刚满43岁的颜庆应,思维严谨、博学睿智;渴求突破的牛劲,让他不断追寻下一个未知领域。


颜庆应一口气在七年内取得七个学位,包括学士、研究生证书、硕士和博士。(蔡家增摄)


单身的颜庆应是独生子,当家庭主妇的母亲来自台湾,父亲是退休导游,两老都70多岁了。


他先后在圣斯德望学校(St. Stephen’s School)和圣伯特理中学(St Patrick’s School)念中小学,过后到淡马锡理工学院读生物科技专业文凭课程。


19岁发表生化研究论文


2001年,年仅19岁的颜庆应成为首位在《国际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的淡马锡理工生物科技专业文凭课程毕业生,创下纪录。


2003年,服役期间,担任医护助理的他,与两名医生一起研究国民服役人员的高血压,报告发表在《新加坡医疗期刊》。


凭借骄人的科研成绩,他被多所海外大学破格录取,直接读二年级。


最终,他选择就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分子生物学荣誉理学士课程,成为新加坡首位直通大二的理工院学生。


2003年颜庆应入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分子生物学荣誉理学士课程,成为新加坡首名直通这所大学大二的理工院学生。(受访者提供)


2004年,《联合早报》报道服役人员高血压的报告时,两名医生形容颜庆应是很有潜能的科学家,对他赞赏有加。


当时留学伦敦的颜庆应接受电邮访问时,对未能获得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和国防科技研究院的奖学金而感到遗憾——前者指他的学能评估测验(SAT)成绩不够理想,后者表明不颁发奖学金给理工院毕业生。据了解,国防科技研究院从2004年起改变做法,开始颁发奖学金给理工院毕业生。


回想此事,颜庆应说当年还跟当局说:我直接插班念第二年,帮你省钱,“但他们没有接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简单地讲,我们认为不好的事,上帝自会安排更好的结果。”


本身有哮喘的颜庆应,想攻读过敏学,但新加坡没这样的课程,所以拿了“父母奖学金”前往英国。


兼三份工两年就拿到学位


他只读两年就拿到学位,期间还兼职做三份工作,包括翻译/通译、教补习和当大学助教,给父母省了不少钱,念博士靠的是大学的奖学金。


2005年,他考获分子细胞生物学学位;2007年获得伦敦国王学院的学术实践研究生证书;2009年获颁伦敦国王学院的过敏学博士以及终身副会员(Associate of King’s College)、伯克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的结构分子物学硕士(优等),以及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的心理学学位;2010年获得工商管理研究生证书。


2009年,颜庆应获颁伦敦国王学院的过敏学博士,随后加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这是2014年在实验室拍摄的照片。(档案照片)


喂糖促虫子吃塑废

化成肥料环保又天然


2022年7月25日,在冠病疫情期间,颜庆应飞往上海,隔离了10天后,便开始在温州肯恩大学(Wenzhou-Kean)教授生物和心理学。


今年8月放暑假,颜庆应(右一)带了三名温州肯恩大学的学生,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旅游。这是他们在圣淘沙的合照。(受访者提供)


颜庆应的英文名为Gan Ken En, 其中“Ken En”是颜庆应用福建话拼的英文名,也是“肯恩”的汉语拼音。他偶然看到网络的招聘广告,进而成功应聘科研教授职位,似乎注定与“肯恩”有着不解之缘。


他选择中外合办大学,是因为纯中国大学的文化会有冲击,也考虑到教材全用英文。


他还“打包”了两个本地项目前往:分解塑料的虫子和音乐研究。


颜庆应的“虫子项目”有趣又环保。


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期间日益严重的塑料废弃物问题,他开始研究黄粉虫和大麦虫分解塑料的能力,用糖催化虫子的吃速。


他解说,一公斤虫子吃一公斤塑料的自然速度是1000天左右,但2020年增快至两倍,到目前的七八倍。


“从三年减到三个月,我们正申请中国的专利。我们还在研究更快的方式,希望将来达到10倍。成功的话,虫子不仅可协助解决塑料污染,排泄物也能当肥料,化废为宝。”


他强调,这个项目不涉及基因改良,可大规模运用。


“很多科学家认为,虫子的速度过慢,想通过发酵加速,但发酵将产生许多废料,制造更多问题。


“基因改良多数会有不良影响,也要担心虫子跑掉,污染环境。虫子本身是天然的发酵罐,你可以取得零废料,又何必花更多钱,制造更多问题?


“所以我们尽量保持天然方式,通过优化环境,外加一些料,让虫子吃得更快,这个理念是返回完美自然,回到伊甸园,而不是制造新产物。”


“音乐”研究需本土化


冠病期间,颜庆应的团队还研发一种用于冠病抗原快速检测(ART)仪自动图像分类的机器学习模型和算法,以及免触式红外体温计等。


至于音乐研究,颜庆应在新科研时发表过有关调试餐馆和酒吧的背景音乐如何影响客流量的报告。


他说,酒吧若要提高客流量,可在每播放三四首歌后再重播音乐。“酒客听了,潜意识里会感觉,哦,这首歌我已听了五六遍了,该走了。”


餐馆若要提高消费量,让食客不停点菜叫饮料,就要让他们感到更舒适,音乐越小声越好,因为他们要聊天。


“音乐项目必须重新优化。我们这里的音乐偏西方,中国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又有地方方言,音乐选择也不一样,必须完全在地化。


“当地的商店,跟我们的购物中心又不同。这里一播放,大家都听得到,而那里是独立间隔的店铺,环境有别,也比较难执行。”


颜庆应获奖无数,包括被纽约科学院和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评为“全球最有前途的研究人员”之一,SP Jain全球管理学院《融合创新》一书将他列为30名世界级跨领域创新者之一。


他也是首届默克实验室连通性挑战赛(Merck Lab Connectivity Challenge) 的铜奖得主、2022年英国文化协会“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组别校友奖。


神州追梦实现科研自由


中国幅员辽阔,对基础研究投入巨大,吸引颜庆应。


2022年,颜庆应本有机会与新科研续签三年合同,但考虑到组织方向和个人抱负的不同,他没有续约,毅然前往中国发展。


他坦言,选择到中国追求科学梦想,是因为中国极为重视像他这样的科学家。


短短两年内,颜庆应作为省级人才,获得中国的快速通道永久居留权。


2022年,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专程拜访颜庆应所在的大学,看颜庆应和他的团队。


上个月底,颜庆应作为大学代表,与副校长杨毅欣教授一起受邀出席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人民大会堂为外国专家举办的晚宴。


上个月底,颜庆应(前右四)作为温州肯恩大学代表,与副校长杨毅欣教授一起受邀出席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人民大会堂为外国专家举办的晚宴。(受访者提供)


中国庞大市场 有利科研成果商业化


他感慨,中国对外国科学家展现巨大的重视与包容,他有意长期在中国贡献专长,因此接受中国的永久居留权。


“中国国家大,资助的机构比较多,对各类研究的容忍度也相对较高,科研人员可以三四十年、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这里的科学家可以在同一领域持续研究,不必每五年就面临变换方向的压力。这种环境对科学研究来说极好。”


另外,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使科研成果向商业转化,也变得更为容易。


目前,颜庆应正在探索将他在新加坡期间开发的蠕虫研究和一些教育工具商业化。


“从研究角度来看,我把中国当成家,一个让人放松、受重视并能感受真实自我的地方。在现有任职的中美合作大学,我享有自由,可开展喜欢的研究,感受到科学上的归属感。”


学术研究不能止于发报告

须有正面贡献并刺激经济


尽管给予中国科研环境高度评价,但他指出,无论是中国还是新加坡,都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的困境。


“过度强调学术成绩,忽略了应用能力的培养,会导致科研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科研人员须兼顾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2010年,颜庆应开始在新科研上班,从行政人员做起,三年后成为科研小组组长,2021年升任抗体产品开发实验室(Antibody Product Developement Lab)的高级首席研究员。


他的跨学科研究兴趣包括抗体工程和病毒耐药性,针对精确的药物设计。


他性子急,但科研有时真的急不来。


“新科研设KPI(关键绩效指标),要求项目必须对社会、学术和科技起着影响力,所以规划很重要,一定要兼有长期和短期计划,既有慢火熬制的食物,也有三两分钟就能煮好的快熟面。”


2017年,他以实验室和英文名的首个字母,在母校淡马锡理工学院创立APD SKEG公司。


公司志不在赚钱,旨在充当激发更多科研火花的平台,发挥社会影响力。它研发超过50个智能手机应用、提供科研咨询服务和课程,也给学生实习机会。


颜庆应认为,学术研究不能止于文章发表。“你发表报告,谁要读?要做,就须做正面贡献、刺激经济的研究。”


他鼓励学生大胆创业,例如开设Java和App开发的基础课程,既能积累教学经验,又能帮助他人。


因冠病疫情无法照常营业,加上他人在温州,公司去年关闭了。“没赚没亏,能维持超过五年已经不错了。”


饱读万卷书 最着迷神学


读破万卷书,超级学霸的最大遗憾,居然是没先念神学。


颜庆应,一个爱社交、充满干劲的超级学者,可不是书呆子。他涉猎广泛,一门知识学累了,就换口味去探索其他学科。


“亚洲人不很欣赏多样化的人。很多人认为我不务正业、不够专心。”


颜庆应笑着说:“ 得看成果。没成果,再专心也没用,对吧?所以必须做出一些成绩来,才能堵住人家的嘴巴,哈哈哈!”


他总是想方设法优化时间,把效率发挥到极致。例如在高铁上写论文,看书时同时看两本,这本读累了,就换另一本。


16岁时,他利用等进理工学院的空档写了一本科幻书。到今天他已经写了11本书,包括教科书和章节贡献。


颜庆应16岁时,利用等进理工学院的空档写了一本科幻书,却没钱印刷成书。2005年,他到英国留学时,找了美国出版社为他出版。到今天他已经写了11本书,包括教科书和章节贡献。(互联网)


所有学科都源于神学…… 


颜庆应说,英国传教士詹姆斯·莱德劳(James Laidlaw)到台湾时,把基督教传给他的外天祖父,到他已是第六代基督徒。他在金链灵修神学院上了11年中文神学课,所以中文掌握有一定能力。


他认为,所有学科都源于神学。西方教育全部根植于基督教信仰,牛津、剑桥、普林斯顿和哈佛都源自教会。


他指出,教育的历史是从神学开始的,既然神学可以产出这么多个领域,搞跨学科的他,必须懂神学,才能真正将知识融汇一体。


为师风趣幽默 扶持学生创业


在学生眼中,颜庆应风趣幽默,是扶持学生创业的好老师,常带他们旅行和做饭。


问他,这一生有什么缺憾?


“太多了。学术方面,可能希望最先读的是神学。基督神学让我对人生有更深刻理解,也使我对其他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更重要的是,神学帮助我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让我对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


访问结束,随口问颜庆应,目前在进修什么?


“哦,在念美国第三千禧年学院(Third Millennium Seminary)的基督教研究硕士学位。神学是我的最爱,我走回头路,不再念其他专业了。”


学海无边,书囊无底。听了,还真气喘呢。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相关阅读:




文:傅丽云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热门资讯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新加坡鱼尾文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