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闽北日报
浦城:传统与美味的交融
作者:陈文波 吴军
朗读丨赵千萌
在很长一段时间,古人进出福建,都要经过仙霞古道。这是古代驿道中极为关键的一段官道,古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全程120多千米。
渔梁驿,则是这段古道中一个重要的音符。过客达达的马蹄声、宦游诗人的乡愁,还有对酒当歌的感叹,都被记录在古人的诗文中。根据浦城县志记载,关于渔梁的诗歌有40多首。在这些过往的名人中有蔡襄、刘克庄、陆游、黄公度、徐霞客、林则徐等人。通过这些诗歌落英,足以让我们一窥浦城的前世今生。
图:闽北日报
古人选择落脚的驿站,往往都在交通要道,商业繁盛之处。渔梁驿所在的渔梁村,就是浦城当年的缩影。正如明代王世懋在《闽部疏》中所说:“凡福之丝绸、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那是水运时代属于浦城的黄金岁月,那些天南海北的物资,“其航去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来来往往的船只中,自然少不了浦城的大米。这里号称“闽北粮仓”,尤其是浦城的红米“美人红”誉满福建。这种红米粒小细长,煮出来的饭香软适口,堪称米中“美人”。
图:福建微浦城
粮食充足的地方往往也出产好酒。浦城的本地名酒叫包酒,这是一种纯粮食酿造的黄酒,浦城独有。浦城人很热情,我们初到贵地,经不住诱惑,加上包酒入口绵软,味道甜蜜,很容易多喝。包酒有红酒之柔,又有白酒之烈,但是由于它在酿造过程中兑有谷烧——本地白酒,后劲很强。所以,一不小心,就陷入包酒的甜蜜之中。
大米让浦城人吃饱喝足之余,也为浦城人的餐桌增添了不少花样在这里,许多美食都是以稻米类为主要原料,过年的年糕要用糯米。特色美食黄碱粿用的是粳米,街头小吃盒子糕用的是籼米,其他如糍粑、珍珠粿等小吃,都不过是浦城大米换上不同“马甲”的表现形式。
来源:海博TV 编辑:刘琰、王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