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上方蓝字“东岳客”快速关注
浓浓文化味 锦绣乡村年
迎春锣鼓敲起来,喜庆舞蹈跳起来。迎新年,庆新春,广袤农村,各种文化活动精彩上演。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累累硕果的展示,是农民群众多彩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是乡村全面振兴新气象的展现。
乡村全面振兴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新时代新征程,要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编 者
本报记者 李 蕊
“咚锵咚锵咚咚锵……”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击鼓声,村民们踩着鼓点挥龙舞狮,“村晚”氛围被点燃。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高河街道韩庄村“村晚”现场,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把浓浓的年味“拉满”。
“村晚”舞台上,村民是绝对的主角,韩庄村蔬菜种植大户王爱华便是“明星”之一。
节目开演在即,王爱华刚从芹菜大棚出来,简单拾掇后,便匆忙投入最后一次排练中。
“开场舞是我们自己编导的《中国美》,我和村里几个姐妹练习个把月了,特别期待今天的演出!”身穿绯红靓丽的秧歌服,王爱华既兴奋又激动。
高清大屏上,一朵朵牡丹绽放,扇子舞《中国美》闪亮开场。队伍中的王爱华手中彩扇上下翻飞,脚下四步一前、两步一转,一颦一笑,节奏感十足,引得台下阵阵叫好。
歌伴舞表演拉开“村晚”序幕。赵 波摄(人民视觉)
台前幕后,像王爱华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今年68岁的村民胡树安是“村晚”的“老戏骨”,除了拉二胡、吹笙外,他还是戏曲类节目的幕后“大导”。
“别看我年龄大了,以前庄上唱大戏都邀请我组戏班子,这是我第五年参加‘村晚’了。”胡树安说,本届“村晚”,山东琴书、山东落子、渔鼓戏、四平调等非遗民俗文化曲目占多数。
村民们正在观看山东琴书。赵 波摄(人民视觉)
乡音会友,老少同乐,约500名村民将广场围得满满当当。村民点单,文化指导员支招,是今年韩庄村“村晚”吸粉的一大秘诀。
一个多月前,韩庄村党支部书记韩坤举通过微信群让村民点单,“老人想听戏”“孩子要看舞狮”……村民们纷纷留言,民俗文化曲目成为大家点单的集中需求。
爱听小曲的有多少?爱看大戏的有多少?谁会演艺、谁有唱功?县里文化指导员下到村里,挨家挨户调研摸底,村民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和喜好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对准了爱好,就找到了方向。文化指导员们根据这些信息,在全县范围内联络文艺人才,邀请专业的舞狮团队、曲艺老师、书法家、画家等走进乡村。“今年‘村晚’看起来就有劲,去年村里来了文化指导员,节目档次一下上来了。”村民胡艳娟说。
“‘村晚’释放年味,汇聚文化力量。去年以来,首批170名文化指导员下沉到乡村,开展指导活动120余场次,为年底40多个村精彩上演‘村晚’打下良好基础。”金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兵介绍。
精彩的“村晚”是乡村文化建设丰硕成果的集中展现。文化指导员、文化夜校……文化的“种子”在金乡全县播撒开来,推动全民秧歌舞、全民才艺大赛、戏曲曲艺票友赛、非遗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走村串乡,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去年,由村民参演的四平调小戏《舅舅那些事》、坠子戏《少一不可》等剧目还获得山东省小戏小剧汇演一等奖。
年味、乡土味、文化味,让人回味;演村里人、道村里事、唱村里美、赞新时代,成为本届“村晚”的主旋律。“我们在内容编排上,都是选取身边人、身边事,希望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展现村民的幸福生活。”文化指导员闫姝臻说。
为了满足在外游子看“村晚”的愿望,部分村民对“村晚”进行了现场直播,一名在外大学生在公屏上留言:“‘村晚’是浓浓的年味,更是那绵远悠长的乡愁,愿家乡越来越好。”
(易鹏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