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定日6.8级地震后
上海市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24名队员
和另一批12人组成的医疗队
在日喀则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1月13日上午
上海广播记者乘机前往西藏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了解最新情况
视频摄制:王世雄
一回医院就开展急诊手术
患者紧紧拉着上海医生的手竖起大拇指
在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的病房里
54岁的巴桑顿珠术后状态不错
听说有记者过来采访
他用简单的汉语
打听起了自家饲养的牲畜
“牛,牛还好吧?”
一旁的家属安慰说
别担心太多
把自己的伤养好
温馨画面背后
其实有一段异常惊险的“生死时速”
1月7日,正在定日县的巴桑顿珠在家中突遇地震,只记得脚下猛的一震,身旁盖楼用的藏砖一下子砸到了他的胸口,把他压得动弹不得。在现场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达娃琼达回忆说,救援人员是从一扇窗户往里爬,把伤情严重的巴桑顿珠救了出来。经过现场检查,巴桑顿珠被火速送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经过检查,他因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右侧大量血气胸,情况紧急,必须进行急诊手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上海第十批援藏医疗队队员、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冯键说,“做了剖胸探查、胸腔内止血、加上肋骨骨折的固定手术。如果不及时手术的话,这个患者可能很快就不行了,经过抢救,他现在已经完全脱离危险,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查房结束时,巴桑顿珠紧紧握着冯医生的手,用藏语反复说着感谢,他不知道的是,冯键是在回上海的路上紧急改签飞回拉萨,再从拉萨飞日喀则,晚上十点到医院后接到的第一个危重病人。记者了解到,从定日县转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病人目前无一例死亡,全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突发情况都有预案”
急诊救治工作进入尾声
在地震发生后,市人民医院的急诊科迅速响应,展现了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张晓彬介绍,之前他们一直有在进行创伤和群发伤的演练。
“这里设置了灾难医学培训中心,对很多突发情况都有预案。只要救护车到门口,30秒就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响应,把病人接诊到抢救大厅,开展分诊和抢救。”张晓彬说。
救治现场 资料图
“有个5岁的孩子,到现场已经意识不清了,血压基本上测不到,经过插管急救,逐渐有了好转。”
救治现场 资料图
他表示,现阶段急诊的救治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已经有两天没有新伤员送来,但是大家都没有放松警惕。“接下来的话,要看有没有落单的伤员,另外在现场救援的同志也可能在高原高寒环境下发生一些身体状况,这是我们后续保障的一个重点。”
合二为一,协同发力
让患者得到更好救治
除了上海市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24名队员外,还有另一支12人组成的上海医疗专家队伍在日喀则开展工作,其中包括骨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方面的专家和医护人员。两支队伍将协同发力,共同做好患者救治工作。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务部科员陈佳华介绍,“目前我们36名队员基本覆盖了各个科室,收治的病人都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后面两天还有一些手术难度相对较小的手术。”接下来,医疗队还会对患者们进行一些心理干预,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
来源:话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