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这场地震不仅打破了青藏高原的宁静,也给当地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震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为灾区伤员争取医疗救治的最佳“黄金时间”成为全院医务工作者及援助医疗队的第一责任和担当,医院党委、院部在第一时间向党员干部职工发出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动员令,共同与死神赛跑的生命大救援拉开了帷幕……
截至目前,市人民医院已收治来自定日、拉孜等地的地震伤员90余人,目前在院接受治疗的有60余人,联合国家级、自治区级的ICU、骨科、胸外科、脑外科等学科的专家开展手术50余例,全力救治地震灾区伤员,伤员医疗救治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医院党委、院部科学决策、沉着应对、统筹部署,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坚守岗位,全面落实战时准备和要求,强化岗位责任落实,取消一切休假,全员在岗值守;医院党员干部迅速响应,服从紧急调配,团结协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医务工作者新时代担当;在这次抗震救灾“战役”中,各职能部门强化人员调配、培训和物资储备,全力做好应对灾情伤员的救援准备和紧急驰援的各项准备,以过硬作风推动抗震救灾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1月7日,医疗救援队分别赶赴定日县和拉孜县开展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后,医院迅速响应,及时派出以胸外科主任达娃琼达同志和以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土旦达杰同志为组长的2组医疗救援队分别赶赴定日县和拉孜县开展救援工作。救援队到达现场后不顾舟车疲劳,带着小组成员对现场伤员进行评估、分诊、救治、转运,积极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救治工作中。胸外科、普外、骨外科在内的科室主任及业务骨干在内的5名队员召开救援筹备会议,讨论救治方案,统筹人员分配,和当地的医生一起对接诊的重伤患者进行救治,第一时间在院外空地对震中受伤群众进行伤势评估,对于伤势较重的伤者经简单包扎止血后再通过救护车转移手术室进行手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与社会担当,发挥专业优势,全力保障了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1月7日,第一批地震伤员被转运到我院急诊科,其中一名危重伤员,30分钟在急诊科完成了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及术前准备,做完CT制定了急救方案后,进行手术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中受伤的人员陆续转入我院,在急诊科做了急救处理后根据患者伤情和病情转入相应科室的缓冲病房,救治工作在各科室的协调和配合下有序展开……
1月10日,对于需要转上级医院救治的伤员,经国家和自治区级专家组研判后,第一时间由转运组转上级医院救治。
精准识别重症伤员,是跑赢这场生命守护“接力赛”的关键。在此次救治中,医院坚持科学、有序、规范开展伤员医疗救治工作,开设绿色通道,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对所有伤员按轻重缓急分型分类进行集中收治。收治伤员的医疗机构成立专门的救治专家组,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一人一策”治疗方案,为做好医疗救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急诊科是一个与死神抢夺一线生机的地方,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是医务人员每天最真实的工作写照。医院第一时间开通地震伤员救治绿色通道,在急诊科集结精兵强将,院领导亲自坐镇指挥,以便迅速接收和抢救地震伤员。同时,第一时间安排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准备好救援物资,严阵以待,各科室又对住院患者床位进行调整,腾出90余张的缓冲病房来准备收治伤员,后勤保障部门第一时间开展房屋、设备、水电等安全隐患排查。夜班在家休息的医务人员纷纷返院,迅速回到工作岗位,做好救治伤员的一切准备......
1月7日,全院上下一心,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伤员多为创伤性损伤,创伤的发生大多具备不可预见性、救治紧迫性、伤情多系统性等特点,为提升救治的时效和能力,医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平台优势,组建多学科党员专家团队,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和床旁会诊模式,实现伤员院前、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医疗副院长及医务科主任立刻和ICU团队投身到灾区患者的救治工作中,组织疑难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和处理,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问题。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是接诊危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ICU科室也是医院工作任务最艰巨、患者病情最重的科室,全体科室党员干部职工与国家、上海、自治区救治组一道从7日一直坚守在病房,实在累了也就在病房打个盹,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1月10日,单宇(左二)和专家组成员在icu讨论评估即将手术的危重病人。
1月13日,国家医疗队刘清泉(左一)和上海第十批援藏专家、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单孟俊在ICU给病人做针灸恢复治疗。
1月9日早查房时,一名患者的情况引起了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陈元元医生的高度关注。
该伤员入院时CT诊断为胸椎压缩性骨折,但查体却发现双下肢肌力和感觉明显减退,症状与CT影像不符,担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主任的陈元元当机立断,立即安排磁共振检查,发现骨折区域脊髓神经损伤严重。与医疗队领导汇报后,即刻安排急诊全麻下胸椎骨折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术。手术由陈元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救援专家蔡思逸教授以及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李坛珠主任共同完成,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这次准确研判紧急手术救治,正是医疗专家凭借高超专业技术能力,筑牢抗震救治生命线的体现,骨科团队也连续奋战在临床一线负责伤员的会诊、手术、查房等救治工作。
1月13日上午,患者巴桑顿珠频频向前来查房的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冯键和胸外科主任达娃琼达同志竖起了大拇指,他紧紧握着冯医生的手,用藏语反复说着感谢......
据了解,定日县的巴桑顿珠在家中突遇地震,地震当时身旁盖楼用的藏砖一下子砸到了他的胸口,把他压得动弹不得。在救援现场的我院胸外科主任达娃琼达回忆说,救援人员是从一扇窗户往里爬,把伤情严重的巴桑顿珠救了出来。经过现场检查,伤者被火速送往市人民医院。巴桑顿珠被送到医院后,因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右侧大量血气胸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经过抢救,患者现在已经完全脱离危险,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1月13日,医疗救治指挥部及部分专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党旗在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灾情竞速的阻击战中,一名名共产党员干部职工成为冲在前方的表率。全院党员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义无反顾、忘我付出、全力以赴,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这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队伍,他们始终把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投身抗震救灾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冲锋在抢救危急重症患者一线的地方,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使命与担当,共同构筑起战胜灾情的坚固防线,让党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高高飘扬。
文稿/党委办
编辑/德庆旺姆
责编/张文华
审核/王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