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精萃

2024-11-25 00:01   广东  

诸子界:一个离圣贤更近的公众号

《晋书》精华

来源 | 网络

《晋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东汉末年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的状况。《晋书》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章》

解释:情感由回忆而生,不去回忆就不会有情感生出。

-2-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
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摘自《晋书·帝纪·第一章》

解释:积累善行几年,知道的人很少;但只要有一天做了坏事,四面八方都会知道。

感悟: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好名声来之不易,坏名声却会轻易流传。

-3-
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
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章》

解释:高妙言辞辉映很远,像明月光辉;深远含义回环舒展,像秀丽岩石垒积。

感悟:陆机、陆云兄弟文藻富丽宏阔,言论慷慨激烈,是独步当时的名士,此句高度评价了二人的才学,文字华丽优美,设喻生动,对仗工整,不逊二陆文章,达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

-4-
杜渐防萌,慎之在始。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八章》

解释:不良倾向在刚露苗头时,就要及时防止,从一开始就要小心慎重

感悟: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要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5-
不忘故乡,仁也;
不恋本土,达也。
摘自《晋书·列传·第三章》

解释:不忘记故乡的人是仁义之士,不留恋本土的人是旷达之人。

感悟:王祥非常孝顺,严冬为母亲卧冰求鱼,儿子烈、芬都早有好名声,王祥很疼爱他们,不幸他们同时亡故。死前烈表示愿回故土,芬表示愿葬京邑,王祥痛哭流涕地对二子做了上述评价。

-6-
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
摘自《晋书·帝纪·第三章》

解释:我们成全一个人的德行很轻,而拯救天下人的功德很重。

感悟:为天下人谋福,才是最大的功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7-
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
故我清静而人自正。
摘自《晋书·帝纪·第六章》

解释:用行动而不是言语来打动别人,用行动而不是说教来回应上天,因此我清静无为而百姓行为端正。

感悟:无论从治理国家,还是教育子女而言,言传不如身教,上面端正,下面自然归附,对百姓管理从宽,减少劳役,与民休息。

-8-
穷猿投林,岂暇择木!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章》

解释:身处困境的猿猴投奔森林,哪还顾得上选择树木的好坏呢?

感悟: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慌不择路,贫不择妻。身处困境之人,急于寻找投靠的对象,不会考虑优越与否。

-9-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章》

解释:别人如果不尽自己心意,可以据情宽容;如果不是有意相害,就可以用道理说服。

感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人做事应考虑到对方的情况和立场,体现出严己宽物的处世态度。

-10-
自损者有余,自益者弥昏。
摘自《晋书·列传·第八章》

解释:自我贬损者做事有余力,自高自大者只会越发糊涂。

感悟: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11-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摘自《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解释:时代无英雄,使无名之辈成了豪杰。

-12-
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摘自《晋书·载记·第十三章》

解释:车轨相同,风俗一致。

感悟:文字写法统一,车辙统一,则人心齐,天下归心。

-13-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解释:要想端正树枝的末梢,首先要端正树木之根本;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必须在开始时小心谨慎。

感悟:上梁不正下梁歪,解决问题要从根本、源头入手。

-14-
飞龙御天,故资云雨之势;
帝王兴运,必俟股肱之力。
摘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章》

解释:飞龙遨游天空中是凭借云雨的气势;帝王要振兴国运,必须依靠良臣的辅佐。

-15-
兵者诡道,善因事变。
摘自《晋书·帝纪·第一章》

解释:用兵之道,崇尚诡诈,要擅于根据形势而有所变化。

感悟: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其实,人做事何尝不是像用兵,如谈生意、追女友等,也是要考虑战略。

-16-
学之染人,甚于丹青。
摘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

解释:学习对人的重染,比色彩对图画的涂抹更为重要和明显。

感悟:学习的力量,能够深刻地影响人的思想、价值观,学习可以提升人的气质、眼界、心境、格局。

-17-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
摘自《晋书·列传·第八章》

解释: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才干学识,从而获得别人的敬仰,不要不学无术、假装自己很有本事而妄自尊大。

感悟:要脚踏实地地学习、提升修养,懂得谦逊。

-18-
喜怒不形于色。
摘自《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解释:内心的喜怒哀乐从不在脸上表现出来。

感悟: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往往有两种,一种是褒义,有很好的涵养,一种贬义,是很有城府的人,遇到这类人,需要了解一下对方的真实为人,一定不要一开始就敞开自己的心扉,或许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19-
谈虚语玄,不觉日之将夕; 
登涉山水,不知老之将至。
摘自《晋书·载记·第十四章》

解释:谈论虚无玄妙之语,不觉天色已晚;登山临水以游乐,忘记了自己正在慢慢变老。

-20-
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
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解释:不把自己看得更高才能驾驭外物,不把自己看得更重才会得到人们的敬仰。

感悟:做事谦虚,方能有所进步,提升格局,做人要谦逊,才能受人敬仰。

-21-
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探汤。
摘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七章》

解释:听从善意的劝谏顺畅如水流过,疾恶如仇态度严厉如水沸腾。

-22-
安上在于悦下,为己存乎利人。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章》

解释:若想安于上位必须使下属高兴,若为自己考虑则必须先对他人有利。

感悟:融洽关系、和谐共处,必须关注他人需求和利益,才能赢得尊重和支持,利他才能利己。

-23-
掷地,当作金石声。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六章》

解释:扔在地上发出钟磬般的声音。

感悟: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

-24-
貂不足,狗尾续。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九章》

解释: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

感悟: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25-
饥则附人, 饱便高飏。
摘自《晋书·载记·第二十三章》

解释:饥饿了就依附于人,喂饱了就振翅高飞。

感悟:比喻人不得志即来依附,得志时就远走高飞,忘恩负义。但是,作为一个公司团队而言,撇开感情而言,依附于你,也只是相互的利用,你用他,是为你的公司创造价值,而员工为你干活,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一旦有了更好的归宿,多数都会选择离开,并不能上升到道德高度去随意指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豢养门客,其实也是一种交易。两者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主公豢养门客,是为了让门客帮助自己。门客得了主人的好处,就为主人办事,有的人甚至为报答主人付出生命。战国时,廉颇失势,门客散去,复用为将后,客又复至。廉颇很生气,让他们都离开,而门客却说,“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虽然都是趋炎附势之辈,但也是人性使然,这也从侧面反应出关羽等历史人物的珍贵品质。

-26-
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解释:桂树林中的一根枝条,昆山上的一片碎玉。

感悟:比喻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27-
未知鹿死谁手。
摘自《晋书·载记·第五章》

解释:不知谁能猎取到鹿。

感悟: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是龟兔赛跑一般没有悬念的事也会有意外,尽人事,听天命。

-28-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
非用之难,信之难。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解释:不是成就事业困难,而是得到贤才困难;不是得到贤才困难,而是使用贤才困难;不是使用贤才困难,而是信任贤才困难。

感悟:管理者要信任贤才,发挥其最大的才能。

-29-
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章》

解释:实施法令要有个渐进的过程,制定法则要有一定的标准,宠信别人也不要过分。

感悟:顺从中庸之道,一切要循序渐进,自然发展。

-30-
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摘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章》

解释:秦军失败后,听到风声,听到鹤叫,都以为是晋朝的军队赶来了。

-31-
欲安时兴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无由。
摘自《晋书·列传·第三章》

解释:要想社会安定,振兴教化,不采取先使人民富裕,同时再加以教育的方法,是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遵循的。

-32-
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解释:人在道义上首先应该遵守的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感悟: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风范,但孝的前提,长辈要懂得慈善待人。

-33-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摘自《晋书·列传·第十九章》

解释:阮籍虽然说起话来玄妙高远,但他从来不褒奖或贬低任何人。

-34-
勿以己才而笑不才。
摘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四章》

解释: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笑话别人的短处。

感悟:不要以己之长,度他人之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多看他人的闪光点,人才能学会包容,宽以待人,提升自己的境界。

-35-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摘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章》

解释: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就没有安宁。

感悟:罪魁祸首不除掉,内乱就不会平息。

-36-
备预不虞,古之善教;
安不忘危,圣人常诫。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章》

解释: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变故,事前就要有所准备,这是古代好的教诲;安定时不要忘记危险,是古代圣贤对我们的告诫。

感悟:事前预防,居安思危。

-37-
并官省事,静事息役,
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
摘自《晋书·列传·第十七章》

解释:合并官府衙门,减少扰民官吏,节减公事,停止徭役,从官府到百姓上下同心,集中全力发展农业生产。

-38-
图匮于丰,防俭于逸。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解释:在物资丰富的时候,就要为匮乏时谋划;在安逸的时候,就应该想着节俭。

-39-
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摘自《晋书·志·第十六章》

解释:安定国家的办法在于使军队强大使粮食充足。

-40-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摘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一章》

解释:民心所归依的,只有道德和仁义。

感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得道多助,仁者无敌。

-41-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摘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

解释:求学的人,不用担心才学比不上别人,而应该担心自己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

感悟:不确立志向,就像是没有舵手的船,或像是没有缰绳的马,飘荡奔跑,最终都不知道去哪里。

-42-
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
何必见安道邪!
摘自《晋书·列传·第五十章》

解释: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形容人做事随心所欲,不循规蹈矩。

-43-
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
摘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

解释:把一勺一勺的水汇集起来就能形成江河,把细小的尘土堆积起来就能够形成高山。

感悟:人贵乎有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4-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解释:时刻想着危险来求得安宁,考虑退让以求得进步。

感悟:面临风险和困难时,保持警觉和谨慎,思考退路,更好面对挑战。

-45-
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无私,
无私莫深乎寡欲。
摘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解释:要想安身立命,就必须保持自身的廉正;要做到廉正就必须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利益;而要真正做到无私,必须控制个人的欲望。

-46-
生于乱世,贵而能贫,
乃可以免。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章》

解释:人生于动荡的时代,能抛弃富贵而甘于贫贱,才可免去祸患。

-47-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
摘自《晋书·帝纪·第二章》

解释:荆山所产的璞玉,不经过雕琢便不能成为宝器。

感悟: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48-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摘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章》

解释:过于刚直则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感悟:金以刚折,水以柔全, 山以高陊,谷以卑安,为人处世需要保持刚柔相济的态度。

-49-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章》

解释:我不能为取得五斗米的俸禄向权贵者低三下四,小心谨慎地为小人做事。

-50-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摘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二章》

解释:我枕着兵器躺着等待天亮,立志消灭敌人,常常担心祖逖比我先起来练兵。

感悟: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复兴中华、传承文化,

有时只需,随喜转发。

欢迎阅读、分享,谢谢关注、星标

版权说明、阅习提示并致谢书

 版权免责声明 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中华圣贤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致谢书: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阅习提示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END

欢迎阅读、分享!谢谢关注、星标!

诸子界
汇聚诸子智,传承百家长。致力诸子百家典籍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