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荀子》全32篇|原文及译文

2024-11-19 09:29   广东  

易·道·儒·禅|诸子百家|传统文化






书籍简介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年五十,始游学于齐国,曾在齐国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的稷下学宫任祭酒。因遭谗而适楚国,任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令。以后失官家居,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兰陵县有荀子墓)。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总32篇(←点此进入)

《荀子》之“劝学”篇|原文及译文(3201)
《荀子》之“修身”篇|原文及译文(3202)
《荀子》之“不苟”篇|原文及译文(3203)
《荀子》之“荣辱”篇|原文及译文(3204)
《荀子》之“非相”篇|原文及译文(3205)
《荀子》之“非十二子”原文及译文(3206)
《荀子》之“仲尼”篇|原文及译文(3207)
《荀子》之“儒效”篇|原文及译文(3208)
《荀子》之“王制”篇|原文及译文(3209)
《荀子》之“富国”篇|原文及译文(3210)
《荀子》之“王霸”篇|原文及译文(3211)
《荀子》之“君道”篇|原文及译文(3212)
《荀子》之“臣道”篇|原文及译文(3213)
《荀子》之“致士”篇|原文及译文(3214)
《荀子·议兵》原文及译文(3215)
《荀子·强国》原文及译文(3216)
《荀子·天论》原文及译文(3217)
《荀子·正论》原文及译文(3218)
《荀子“礼论”》原文及译文(3219)
《荀子·“乐论”》原文及译文(3220)
《荀子·“解蔽”》原文及译文(3221)
《荀子·“正名”篇》原文及译文(3222)
《荀子·“性恶”论》原文及译文(3223)
《荀子·“君子”》原文及译文(3224)
《荀子·成相》原文及译文(3225)
《荀子·“赋”》|原文及译文(3226)
《荀子·“大略”》|原文及译文(3227)
《荀子·“宥坐”》|原文及译文(3228)
《荀子·“子道”篇》原文及译文(3229)
《荀子》之“法行”篇|原文及译文(3230)
《荀子·“哀公”篇》原文及译文(3231)
《荀子·“尧问”》原文及译文(32全文终)

“道德之祖”——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轲,字卿子,晋国人(今山西省运城市),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并称“六家之一”。

荀子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内容丰富,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教育和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荀子被称为“严师”、“道德之祖”,其独特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和道德伦理,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1、生平简介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轲,字卿子,战国时期鲁国人,西汉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早年求学于鲁国都城(今山东省曲阜市),后拜荀子为师。他主张“礼法并重”、“隆礼重法”、“王道不远人”,被后世称为“荀卿”。

02、主要著作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著作,由后人整理编著而成。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社会、文学、教育等领域,是儒家经典之一。现存二十篇,分五部分:《天论》《性恶》《王制》《礼论》和《乐论》。在各篇中,主要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如何实现理想社会的问题,以及如何看待和处理现实社会中各种复杂的矛盾问题。其中的《天论》是对先秦儒家学说的总结,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通过人为的努力来改变它。《王制》提出了“明分使群”的思想。《礼论》中阐述了如何以礼治国,如何对待外邦和异族。《乐论》则主要是讨论音乐方面的问题。

03、主要思想

荀子思想是在先秦诸子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儒家的“仁”、“义”、“礼”思想,又吸收了道家的“无为”、“自然”思想。荀子的政治主张是要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强调要保障国家的统一。他认为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繁荣发展的前提。荀子主张建立法制,以严刑峻法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手段。他还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民的品德,以实现社会的和谐。荀子在教育上主张要通过“教化之道”,即通过教育、道德引导来培养人们端正的观念和优秀的品质,以达到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社会和谐的目的。

04、主要成就

荀子一生著述甚丰,著有《荀子》一书,以《礼》为本,吸收道家和阴阳家思想,通过对人的本性、社会和政治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荀子的著作也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荀子对儒家学说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礼法思想的阐述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礼”,同时又提出了“礼”与“法”的观念,强调了“礼”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礼”是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基础,他主张“法后王”,即国家必须以法度来规范和治理。

②.提出“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必须通过教育来塑造人的品德和完善人的内心,以达到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

05、历史影响

荀子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提出的“性恶论”和“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教化之道”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提出的“王霸之道”、“王道之治”等政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承传统文化优秀基因,

筑牢中华民族精气神魂。

★诸子界圣贤典籍诵读会★


版权说明并致谢书:

 版权免责声明 篇图文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意在分享中华圣贤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涉及到的版权或所有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侵权即删!

 致谢书:  本号小编感谢并致敬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阅习提示 对待古籍经典,吸其精华营养、对其不合适部分亦可加以了解,从中得到启发或警示。愿于君有益!🙏

END

欢迎阅读、分享!谢谢关注、星标!

诸子界
汇聚诸子智,传承百家长。致力诸子百家典籍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