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女性会被称作“先生”?(附现当代女“先生”简介)

2024-11-25 12:57   广东  

一个更近圣贤的公众号

易道儒禅|诸子百家|传统文化

老师在过去会被称为“先生”,但“先生”一词,则不完全等同于老师。先生最早的含义是指年长之人——即先出生之人,后来又指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或者知识分子,到了清末民国以后,这一称呼又被用在有民族责任感、使命感的人身上,比如鲁迅先生,同时,这个称号也成了一些伟大女子的称呼。
那个时期,能被称为“先生”的女性不算多,以下这十几位女先生,值得人们铭记。

宋庆龄先生
1893—1981

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世界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青年时代就追随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献身革命,在她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

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1981年515日,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516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秋瑾先生

1875—1907

秋瑾(1875年—1907年),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秋瑾先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革命先锋。她是中国早期女权运动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与领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在留学期间,她对解放事业和女权意识觉醒有了深刻的认识。回国后,她就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不畏艰苦更不怕牺牲。

她的言辞激烈,万丈豪情,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的妇女战士冲破封建主义的牢笼,迎着光芒向前进。

她的奔走呼告触怒了反动派,1907年7月10日,她誓死坚守阵地,被捕,受尽折磨也没有招供同伴,五天后,秋瑾先生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顺应时代的召唤,以身体为利刃剖析国民麻木不仁的懦弱,她以鲜血温暖着革命的真理。
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何香凝先生

1878-1972


她是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的夫人,是女权革命的领袖,革命家,画家,政治活动家,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辛亥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女性,有姓名可查的有380多人,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有180多人,实际参加同盟会的只有54人。
在这54人当中,能够把革命与参政贯穿始终,并且跨越国民党与共产党两个时代的,只有何香凝一人。


许广平先生
1898-1968

鲁迅先生的夫人。她写作了《两地书》《鲁迅回忆录》,保存鲁迅手稿,最终由她之手,编辑完成了浓缩丈夫一生以笔为剑斗争的总集——《鲁迅全集》。


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十年携手,十年忧乐相通,在生命中互相往来。


许广平和鲁迅平日里互称“小刺猬”,她在鲁迅的生命中犹如一盏明灯,她给予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成了鲁迅的得力助手,又以一腔热忱继承了鲁迅永不低头的精神。


冰心先生
1900-1999

冰心原名谢婉莹,这个名字是她的笔名。冰心被称为“世纪老人”,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


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她的代表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几代人的童年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冯沅君先生
1900-1974

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


冯沅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性一级教授,担任过山东大学副校长,积极参加青岛市的社会活动。陆、冯夫妇在文学研究领域同心协力著书立说,比翼齐飞,堪称文坛佳话。


林巧稚先生
1901-1983

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即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晚年卧病在床时,还坚持完成了50万字的《妇科肿瘤学》专著。弥留之际,她嘱咐将自己的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医院的托儿所,并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里。


林徽因先生
1904-1955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夫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林徽因这样的女子,她的坚忍与真诚、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值得所有人敬佩的女先生。


沈祖棻先生

1909-1977

沈祖棻(fēn)先生,教授,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主要代表作有《别》《赠孝感》《妥协》《早早诗》等,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词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


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丈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


杨绛先生

1911-2016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西班牙名著《唐·吉诃德》被认为是近现代最优秀的翻译佳作之一。


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对待世界和家人又是柔软的。


骆玉笙先生
1914-2002

骆玉笙,别名小彩舞,“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建者,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代表作品:《剑阁闻铃》《丑末寅初》《重整河山待后生》。


骆玉笙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


张充和先生

1914-2015


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却从未放弃中国籍,她在西方国家传授书法和昆曲,默默地向世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张充和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在各种出版的昆曲图录里,她的名字总是和俞振飞、梅兰芳这些一代大师的名字并称。


李佩先生

1917-2017


李佩,江苏镇江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早期回国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学生时代,李佩先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1951年在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中文;1956年10月与郭永怀携幼女郭芹回到祖国;1961年2月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外语教研室英语教师;1978年4月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即今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

李佩先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知名院士和学者都曾是她的学生,为外语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佩先生创办了“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师资班,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出了开拓性工作;率领同事们创建了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英语培训班,为中国科学院京区各研究所开办了高研英语进修班、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等多层次外语培训项目。

2017年,李佩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将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常香玉先生

1923-2004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演员。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常香玉先生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在戏剧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她为人民唱戏,为艺术献身。“戏比天大”是常香玉一生的座右铭,她将唱戏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对戏曲有着最真挚得情感,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民族戏曲事业。

她博采众家之长,集豫剧之大成,她让豫剧影响力不断扩大,不仅唱遍黄河两岸、大江南北,而且走出了国门,拥有亿万观众和戏迷。只要是为人民而演,哪怕是病得很重,她都要拖着病躯赶来。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叶嘉莹先生

1924-2024


叶嘉莹,女,号迦陵,192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专攻古典诗词方向。
叶嘉莹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先生。她将自己的所有都献给了中华文化,在国外留学时,她致力于积极地向西方人去宣传中国古诗词的神韵与精妙,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按耐不住乡愁终于回国后,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沟通着古人和现代人的桥梁,堂下座无虚席。沉醉于此,乐此不疲,她希望自己可以为年轻人打开诗词的大门,将文化永久传递。
现为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2018年6月,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5年10月18日,阿尔伯塔大学授予叶嘉莹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文学荣誉博士。

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4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单。获得2018年度最美教师称号。

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9年9月,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

2021年2月4日,入选“中国捐赠百杰榜”课题组发布的十年致敬人物。

2021年2月17日,叶嘉莹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我国古典诗词知识传道人叶嘉莹先生,于2024年11月24日下午仙逝,享寿一百。
惊悉噩耗,悲从中来。

你是诗词的女儿,把古人诗词里,美好的理性和感情,传递给我们的年轻一代。

重发此文,

谨为记念:

叶嘉莹先生千古!

小结

上述伟大的女性,要么是为国家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要么是在自己的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因此尊称她们为“先生”,实至名归。

除了这些伟大的女性外,你还知道其他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吗?

欢迎留言、补充、完善。

致谢书:
内容来自相关书籍或网络收集整理,感谢所有为中华典籍和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而贡献力量、付出努力的人们,功德无量!
欢迎阅读学习,谢谢关注。

诸子界
汇聚诸子智,传承百家长。致力诸子百家典籍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