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自觉无不适症状却已身患癌症
李女士 38 岁了,和丈夫结婚多年来一直盼望能有个孩子,可是一直未能如愿。为了探寻不孕的根源,她慕名来到了我院妇科,结合李女士多年不孕和以往的情况,医生建议她接受宫腔镜检查,能更清楚地看清子宫腔内的实际情况。
李女士想找到不孕原因,便接受了此次检查。结果,命运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自觉没有不适症状的她,确诊患有“子宫内膜癌”。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她整个人都懵了,忍不住大哭了一场。哭完之后,她告诉医生,要好好治,要坚强面对,和这个病魔拼一拼,希望治好后有机会还可以生育...
刘女士的经历让人心疼,但也为女性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就请妇科主任罗小平为我们科普一下“子宫内膜癌”这个隐形的杀手。
01
子宫内膜癌是什么?有何症状?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多为腺癌。高发年龄通常为58至61岁,但近年来,年轻女性患者逐渐增多,这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子宫内膜癌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近一成,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至3成,其发病几率逐年上升,甚至趋于接近或超过宫颈癌。
刘女士的案例并不是个例,许多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这使得疾病的早期发现变得尤为困难。
常见的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异常、非月经期/绝经后的阴道异常出血、盆腔疼痛、尿频尿急、腹胀消化不良以及体重下降和乏力等。然而,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了干预时机。
02
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因素有哪些?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外,子宫内膜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雌激素长期作用于子宫内膜没有孕激素拮抗;二是基因突变有关。所以,以下是这些是高发因素:
肥胖:肥胖女性体内脂肪细胞会产生过多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增加发病风险。
未生育、生育较晚:由于缺乏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单一刺激。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被称为子宫内膜癌的“三联征”,这些情况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肥胖可通过多种机制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包括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升高、慢性炎症等。
家族病史:其遗传基因可能使这些女性相较于常人更易罹患子宫内膜癌。
03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罗小平主任提示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此外,在生育年龄及时生育、平时定期体检、出现症状尽早就诊检查,可及时发现癌前病变或者早期子宫内膜癌,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患者及时干预后,仍能正常生育。
具体做法
>
饮食
保持均衡,多吃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西兰花、蓝莓、全麦面包、鱼肉等,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如油炸品与甜品。
>
运动
30岁以上且肥胖(BMI≥28),同时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女性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平时应合理控制。
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可结合深蹲等力量训练,维持健康体重与激素水平。
>
激素管理
如需使用雌激素补充剂,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
>
生育规划
合理规划生育时间节点,在合适的年龄进行生育。如果积极备孕、未做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的女士,一年以上却依然没怀孕,也要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
>
定期检查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查看子宫及内膜状况。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是要多多关注身体情况。
>
关注症状与就医
留意月经情况(周期、经期、经量和规律性任何一方面的异常)、盆腔疼痛、尿频尿急、腹胀、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尽早治疗可能的疾病。
如果您也相关困扰、预约就诊都可以添加下方小助手和我们聊聊,完全免费的哦!
姐妹们
让我们从现在起
用心关爱自己
积极预防疾病
愿每一位女性
都能新的一年中
绽放出健康、自信的光芒
文章精选
(点击词语查看文章)
出品:宣传拓展部
审核:罗小平
编辑:柚子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