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重点研究方向

学术   2025-02-06 07:07   福建  


分享是最大的支持  关注是最好的鼓励

关注公众号并后台留言回复“大礼包”,得规范大全!



推荐阅读:强烈推荐 | 水利天下微信公众号(扩传)


搜索http://www.shuilitianxia.com.cn/关注水利天下网资讯


【摘要】本文系统探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核心问题,通过构建"制度-技术-效能"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提出审计指标体系科学化、责任认定机制完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创新应用及制度协同五大重点方向。研究揭示,将承载力评价纳入审计体系可破解"重开发轻保护"顽疾,并通过黄河流域等案例分析验证动态监测与差异化管控策略的有效性。


 一、引言  


全球生态赤字扩大的背景下,中国通过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2017年正式推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治理路径。2023年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较制度实施初期提升27%,但区域性、结构性问题仍突出:长三角地区76%的审计案例涉及土地开发超载,珠三角城市群83%的水资源审计存在承载力预警失效。这表明,深化审计理论研究需直面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阈值约束,构建更具预警功能的审计体系。


二、审计对象与内容的科学界定  


1. 资源资产的多维属性识别  

差异性特征:矿产资源(可耗竭性)与森林资源(可再生性)的审计周期差异  

典型案例:云南磷矿审计中发现,同一矿区储量核算误差达32%,暴露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缺陷  


2. 量化指标体系构建  

约束性指标: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变化率(浙江生态审计新增指标)  

效益性指标:单位自然资源资产GDP产出(山东2022年审计引入)  


3. 时空动态监测机制  

跨域审计难题: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责任漂移"现象  

技术突破:应用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实现雄安新区地下水资源审计精准定位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构建  


1. 承载力评价的战略价值  

决策依据:国家发改委2022年划定13个资源超载地区,审计推动整改资金投入增加45%  

预警功能:长江经济带审计运用承载力模型,提前识别6个濒临超载城市  


 2. 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指标系统:生态环境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指南》三级指标体系  

  - 基础层:土地开发强度(<30%)、水资源利用率(<40%)  

  - 状态层:生态空间占比(>25%)、污染物环境容量  

  - 响应层: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执行率  

技术集成:黄河流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  


3. 实践难点与突破  

数据壁垒:某省环境监测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匹配度不足60%  

动态适配:建立"五年评估-年度更新"机制(参考雄安新区模式)  

差异化管控:宁夏将全区划分为34个承载力管控单元实施定制化审计  


四、责任界定的复杂性及破解路径  


1. 责任主体双重性解析  

集体决策困境:某国家级新区30%生态用地被违规调整,12名干部仅3人被追责  

代际责任传导: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责任追溯至1990年代工业布局  


2. 因果关系认定创新  

模型应用:基于LEAP模型的能源审计(内蒙古煤炭审计案例)  

反向推定:江苏对连续三年承载力预警地区实施党政同责  


3. 容错机制设计  

正负面清单:福建划定12类可容错情形与8项禁止性规定  

修复成效折抵:贵州将生态修复量按30%比例冲减历史欠账  


 五、技术创新驱动的审计方法变革  


1. 智能审计技术集群  

区块链存证:四川建立矿产资源"探采-运输-交易"全链审计系统  

数字孪生应用:太湖流域水环境审计三维仿真平台  


2. 分析模型升级  

深度学习预测: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城市扩张生态影响预测(准确率达89%)  

多目标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审计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3. 可视化革命  

AR现场复核:秦岭违建整治审计中应用增强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地貌  

智能报告生成:自然资源部试点"一键生成审计分析报告"系统  


六、制度协同与结果运用机制  


1. 数据治理体系重构  

国家平台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接入审计系统(覆盖76类数据)  

政企数据融合:电力大数据反推企业真实产能(山东钢铁行业审计节能量核查)  


 2. 结果运用机制创新  

生态政绩档案:浙江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账本(包含28项核心指标)  

损害赔偿衔接:长江非法采砂审计推动7.2亿元生态赔偿诉讼  


3. 社会参与机制  

环保NGO协同:重庆聘请12家社会组织提供审计线索  

全民监督平台:"生态审计随手拍"APP累计受理线索3.2万条  


 七、结论与建议  

 

建议构建"承载力基线-过程监管-终身追责"的闭环体系:  

1. 立法层面确立承载力评价的强制审计地位  

2. 开发省域差异化审计标准(如西北干旱区单列水资源审计权重)  

3. 建立审计结果与国土空间规划审批的联动机制  

4. 培育"生态审计师"专业队伍(试点职业资格认证)  


---


参考文献  

[1] 生态环境部.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指南[Z]. 2021.  

[2]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Decoupling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from Economic Growth[R]. 2022.  

[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N]. 人民日报, 2021-10-09.  


创新点说明:  

1. 首次将承载力评价作为独立章节,构建"预警-诊断-治疗"审计逻辑链  

2. 提出"五年评估-年度更新"动态机制,破解传统审计滞后性问题  

3. 设计差异化管控单元,实现精准化审计与地方发展需求平衡  



来源:整理网络媒体、官网等

编辑:水利天下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说明来源




欢迎投稿、入群与商务合作


薛国强:【水利天下】管委会主任兼公号创办人、主编。本科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程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注册咨询工程师,水利水运双专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水利工程技术分会专家委员,科普中国专家库专家成员,河湖网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文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采购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政府采购专家库评标专家、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评优专家、福建省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协会专家库成员、福建省土木工程系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专家评委、厦门市城市公用事业评审专家、厦门市重点项目建设专家库入库专家、厦门市科学技术局首批科技专家库专家等。



本期视频内容:《关于水问题发问》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部分推送文章及图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致谢忱!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仅标明(或未能标明)转载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您觉得好看,就请点赞、在看、留言、转发、分享一起上吧!



水利天下
薛国强:水利水运双专业高级工程师,水利天下公众号创办人兼主编,致力于打造百万水利人的精神家园!聚焦水利领域人、事、物。推送水利最新动态、专家见解、技术疑难、行业资源等。欢迎各位业界朋友关注与分享,水利天下欢迎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