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揭牌仪式活动在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举行。来自政府部门、产业企业、服务机构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指导,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主办,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中,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负责同志共同为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揭牌。
将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提供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产品备案、专利开放许可、专利盘点盘活、知识产权金融、产学研协作、知识产权培训、贯标、风险预警、维权保护等全过程、专业化、嵌入式的知识产权服务。
现场还举行了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机构引进签约仪式。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与北京睿阳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又一家外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区。
活动中,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项目知识产权负责人先后介绍了赋能中心工作内容,发布了赋能中心服务指引。主题发言环节,北京睿阳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中科院生物所科技处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围绕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及案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等主题,结合丰富案例,进行了生动剖析。
据悉,本次活动旨在促进知识产权与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的正式揭牌,将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持续高水准赋能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深化成都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积极发挥知识产权赋能中心等平台载体的专业作用和区域服务资源集聚的优势,助力区域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水平,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培育注入知识产权硬核力量,加快推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也将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在激励主体创新创造、助力项目招引落地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让企业在得到专业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推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按照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标准,持续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探索优化产业服务体系,在天府生命科技园和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涵盖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3大类14项专业服务,包含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19大类40项共性服务,通过一站式服务赋能园区企业,让入驻的企业充分释放创新源动力。
天府生命科技园位于成都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占地面积111亩,总建筑面积22万㎡,于2010年正式启用。定位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主要聚焦创新生物制剂、化学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细胞治疗、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是西部地区乃至中国的标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一,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医药类园区代表,天府生命科技园已成为中国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目前由一期、二期两个园区组成,三期正在建设中。一期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占地面积167亩,总建筑面积29.4万㎡,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作为成都市与四川大学校地合作的核心项目,定位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极核和策源地,聚焦前沿医学、精准医疗、智慧健康和医疗美容等跨界融合的新业态,重在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已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级平台项目“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和“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引入14个四川大学教授成果转化创办企业,包含赜灵生物、奥睿药业等5个“PI+上市公司”合作模式项目;已引入世界500强企业项目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项目倍特药业研发中心。
二期项目毗邻一期,占地面积135亩,总建筑面积30.34万㎡。定位打造“BT+IT”融合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药器械销售流通四大方向,完善建设集创新研发、产业聚集、场景展示、科创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生态体系,于2023年11月投运。目前已确定落地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研转化项目及生物医药大科学装置平台。
三期项目正在策划设计中,占地面积约186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0万㎡,定位打造天府锦城实验室核心承载区,预计2025年投运。
截至目前,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已成功培育成都先导、海创药业、康诺亚、圣诺科肽母公司4家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潜在)企业,21家瞪羚企业,23家雏鹰企业,38家“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