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筛查、遗传病检测、微生物鉴定、突变追踪、生物育种,目前“基因测序”技术和产品正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产业端发展也值得关注。
根据BCC Research发布数据,2021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157.22亿美元,将以19.1%的CAGR(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6年的377.21亿美元。
“千亿市场规模预示着基因测序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雨前顾问生物科技分析师指出。
天府生命科技园园区企业成都今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今是科技”),便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浪潮。
成立7年以来,公司专注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研发及生产,拥有超高精度、长读长和高时效性等特点,目标成为基因测序仪及其配套试剂和耗材领域的“龙头企业”,实现全方位、全产业链发展布局。为市场带来更低成本、更高质量以及更高效率的基因测序平台,是今是科技的重大使命。
企业名片
CEO画像
01
汇聚诺奖团队成员,打造基因测序"梦之队"
这家公司六年完成四轮融资,金额过亿,汇聚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工作重要参与者、罗氏纳米孔测序高级主任科学家,西工大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以及全球顶尖通信电子半导体独立研发厂商芯片设计专家。
毋庸置疑,“人才”始终是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技术壁垒、取得重大发展突破的内生动力,从投资角度来看,团队是今是科技能够获得投资人青睐的显著亮点和优势。
生物技术方面,公司首席科学家邹耀中博士头顶“诺奖工作参与者、世界级纳米孔测序专家”等亮眼头衔,同时坐拥北京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生物化学专业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等全球知名学历,是膜蛋白领域世界级专家、纳米孔基因测序行业“翘楚”。
今是科技创始人团队
CEO苏云鹏出身材料专业,作为西工大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员,曾任Sapa和Pratt & Whitney等世界五百强公司高管,实现研发产品年销售额数亿元;作为基因测序产品的核心之一,芯片总监蒋可的履历也极具含金量,曾任全球顶尖通信电子半导体独立研发厂商Conexant Systems, Inc.芯片设计总监,主导设计制造数十颗商用芯片,其中数颗芯片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量达千万片。
得益于高级别人才引领,目前今是科技已组建起140余人的精英团队,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近70%、超过50%的成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作为明星团队颇受认可和关注,早在2017年11月,今是科技就完成了天使轮融资。2020年4月A轮融资达成,2021以及2023年,B轮和B+轮融资也相继发生,4轮融资总额超2亿元人民币。成立6年时间,今是科技取得了来自凯风创投、苇渡创投、华创资本、红杉中国、国药资本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的鼎力支撑,助推企业商业化提质并加速。
企业相关投资机构
在企业荣誉方面,今是科技取得2019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奖、四川赛区冠军,数字中国创业大赛一等奖、精准医学双创大赛一等奖、2022体外诊断奇璞种子奖TOP10等多项殊荣,彰显企业突出技术“硬实力”。公司已申请1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PCT优先权,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技术实力受到国家认可。
除了立足成都进行产品研发和制造,在上海,以及全球人才、前沿技术汇聚的美国硅谷,今是科技目前也都设有实验室或办公室。
今是科技目前全球布局
02
一块芯片十次使用
开启基因测序“性价比革命”
“边合成边纳米孔测序”、测序芯片与生化体系巧妙分离,为测序行业带来新一轮技术革新、测序产品实现升级。
基因测序的整体发展具有显著技术成长背景,测序技术日新月异,目前已经出现了第四代测序技术,今是科技的纳米孔测序技术处于“前沿”位置。在纳米孔测序的技术基础上,今是科技开创性研发“边合成边纳米孔测序”技术,有效解决了目前纳米孔测序“准确率”不足的问题。该项技术还在持续精进,目前已顺利进入2.0版本。
“单分子边合成边纳米孔测序”技术
凭借前瞻性技术创新能力,今是科技成功将测序芯片与生化体系巧妙分离,不仅实出了芯片的常温储存,更实现了测序芯片的“革命性再利用”,据悉每块芯片可重复使用高达十次,同时保持数据产出量的“高度稳定性”。
技术的变革推动产品发生变革。得益于全新的生化系统与算法优化的双重驱动,今是科技的“王牌产品”单分子纳米孔基因测序仪G-seq500的单序列准确率超过99.9%(Q30),在50X覆盖度下,一致性准确率能够达到99.999%(Q50)。
此外测序芯片方向上的突破极大程度降低开机成本,使实验室实现样本随到随测的灵活操作模式,加速科研与临床应用的进程。基于今是科技解决了芯片稳定性和存储难题,G-seq500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同样树立起显著标杆。据了解G-seq500采用的G-MK02是一款高度集成的芯片,具有512K个纳米孔通道,与G-seq500测序仪配套使用,一张芯片生命周期内至少可产生50G(10个run)的数据。
产品使用体验层面,今是科技“软硬兼施”。硬件层面,G-seq500已实现测序全流程自动化,大幅削减测序过程中的手动操作步骤,无需用户过多干预;软件方面更是用实力诠释“以人为本”,G-seq500界面直观易懂,同时软件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数据输出选项,以此来确保每位用户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轻松获取并解读出最优质、符合预期的测序数据。
03
从医疗诊断到司法鉴定
航向基因测序“新蓝海”
测序产品从科研、检验检疫、医疗到助力司法破案,应用场景逐渐丰富。遗传/传染病、肿瘤检测、出生缺陷防控,“临床应用”成为终极目标。
基于准确、快速、成本低、操作简单、高性价比等优势,应用方面,今是科技产品未来将广泛应用于“科研院所”、“疾控、海关”、“医疗机构”、“司法刑侦”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其中:
科研院所:用于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微生物的鉴定以及突变跟踪等;从基因层面发现更多未知突变点,指导药物开发或分子育种等。
疾控、海关:用于食品微生物相关鉴定,食品成份鉴定保障食品安全;用于微生物的监测,发现新的或罕见微生物,对耐药及毒力等分析更准确。
医疗机构:可用于生殖遗传、病原分型、肿瘤检测等;从基因层面发现病因,准确预防疾病发生或精准治疗。
司法刑侦:用于亲缘鉴定、个体识别、种属鉴定等,帮助快速破案;帮助建立基因档案库。
可见基因测序正在全面改变和改善我们的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在“临床应用”方面,今是科技产品目前已经在这些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性成绩,助力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遗传病/罕见病:对基因组片断的插入缺失、易位、倒位、重复扩展、拷贝数变异等多种变异,利用长读长的优势可进行准确检测,在全外显子检测和全基因组检测中更容易获得完整的基因数据,减少拼接错误。
传染病检测:可发现一些新发、罕见的病原体,对微生物耐药性的分析更加准确,快速出具结果,满足时效性要求。
肿瘤检测:实现对融合基因的准确检测,规避短读长对融合基因漏检的可能;可直接对基因进行甲基化检测,实验过程更简单,结果更准确。
出生缺陷防控:准确检测基因结构变异,精准锁定致病基因,更易发现未知变异基因的能力。
据公开报道,目前今是科技已经和新基因格基于纳米孔测序平台合作开发“司法鉴定”领域应用、和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上海生研院-今是科技纳米孔测序技术联合实验室”,开展单基遗传病的研究。今年7月,今是科技与陆道培医疗集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在血液肿瘤精准医疗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未来相关技术应用将不断深化。
总的来说,基因测序是一个靠技术革新驱动的行业,但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尤其在国外垄断的市场环境下,国产测序仪如何“杀出重围”,还需要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成本的整体降低。据悉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当前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从1000美元降至100美元,但却是在大批量样本同时检测下才能实现(NGS)。
道阻且长。未来,基因测序行业将往何处去,专注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研发及生产、意在全产业链的今是科技将如何进行下一步布局,这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投资点评
某机构投资总监、西部负责人 :第四代测序技术产业化需要降低成本、走向C端
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又称第四代测序技术)的“高通量”、以及“体积小巧”等特点及优势,目前资本对行业较为热衷。
投资界也从开始的技术验证到关心企业是否能真正“产业化”,但国产第四代测序技术目前还处在尝试及试错阶段,企业需要跑出自己明确的营收路径。
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在成本、应用场景、以及应用的合规等方面还具备“突破空间”,要实现产业化突破必须降低成本走向C端,同时企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找到与行业契合的应用场景,激发用户使用,才能实现大规模普及和有针对地在细分领域爆发。
从技术方面来看,今是科技的边合成边纳米孔测序的独特技术路线实现了细分领域应用的创新,体现了产品的优势特色。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目前基因测序在亲子鉴定、生物育种等方面具备一定应用市场,但也有明显的行业瓶颈限制,比如育种行业发展周期长等问题,还需企业不断探索。
量变引起质变,未来相关基因测序技术可能会突然取得重大突破,比如未来人们可能花现在的百分之一的钱就能自己完成自己的基因检测,或者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这需要企业不断迭代技术、构筑专利壁垒、练好内功,为将来的大规模应用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来源丨成都硬科技企业联盟
BioTianfu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