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

职场   2024-12-18 00:30   江西  

参加景德镇教体局组织的师德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支月英老师的故事。


她来自江西省奉新县澡下乡的普通女性,以其非凡的毅力和奉献精神,在偏远山区书写了一段传奇。生于1961年的她,原本可以选择安逸的生活,却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山区教育事业。支月英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1980年,当时年仅19岁的她做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选择。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来到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任教。这个决定标志着她长达40余年的山区教育生涯正式拉开序幕。


泥洋村小学的条件之艰苦超乎想象!


教室状况 :四面透风,仅有一块黑板。

教学设备 :缺乏基本的教学设施和教材。生活环境 :食品匮乏,需自行种菜解决温饱问题。


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许多老师选择离开,但支月英却坚定地留了下来。她深知,正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孩子们更需要教育的光芒。为了改善教学环境,支月英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自购薄膜和钉子修理教室门窗。

徒步往返20多里山路搬运教学物资。

努力说服家长让女孩接受教育。


她的坚持和努力逐渐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和尊重。她的到来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火种,也为整个村庄注入了希望。村民们开始相信,这位年轻的老师可能会成为改变他们命运的关键人物。


她的教育事业起步虽艰难,但她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在偏远山区播下了教育的种子。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山区孩子,让他们看到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续的山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支月英老师所在的山区位于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这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山区。这里的地理环境极为恶劣,给支月英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里交通不便 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地处偏远,进出山区的道路崎岖难行,大大限制了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流动。这种闭塞的环境使得获取教育资源变得异常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她的日常教学和生活的负担。


生活设施极其简陋。初到泥洋村小学时,她发现教室四面透风,仅有的一块黑板也无法遮挡风雨。这种情况下,基本的教学活动都难以开展,更不用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了。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支月英不得不自己动手,购买薄膜和钉子来修理门窗,甚至亲自搬运教学物资,往返20多里山路。


山区的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寒冷刺骨,夏季则酷热难耐。特别是在雨季,连绵不断的降雨常常导致道路中断。由于经济落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低下,许多家庭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在这种环境下,支老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经常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包括提供食物和衣物等基本生活用品。


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她没有选择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留下来的决心。她深知,正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孩子们更需要教育的光芒。她的坚持和努力,为山区的孩子们点燃了希望的火种,让他们看到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支月英老师在山区坚持教学长达41年之久 ,这份执着源于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山区孩子的深切关怀。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了令人钦佩的毅力和奉献精神。


由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加之未能及时就医,支老师不幸失去了右耳听力和右眼视力。然而,即使面对这样的健康困境,她依然选择了留在山区继续教学。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周围的每一个人。


她的坚持和努力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据统计,她成功地将 1000余名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出大山 ,其中许多人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实现了人生价值。这些成就不仅是对她多年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更是对她教育理念的有力证明。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为山区教育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绩。


支月英老师总结出的一种独特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例如: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增加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对于安静内向的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表达机会。这种差异化教学策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长期的山区教学中,她不仅传授知识,更倾尽全力帮助那些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风险的孩子。这种超越职责范围的帮助,展现了支老师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对教育公平的执着追求。


支老师资助的具体案例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彭小红同学的帮助。彭小红的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几乎面临辍学的危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支老师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她不仅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彭小红继续上学 ,还给予了她持续的关注和鼓励。这种帮助不仅解决了彭小红的燃眉之急,更为她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在她的资助和鼓励下,彭小红刻苦学习,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成为山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这一成就不仅是对支老师无私奉献的最好回报,也是对她教育理念的有力证明。彭小红的成功经历,如同一颗种子,在山区播撒了希望,激励着更多贫困学子勇攀高峰。


支月英老师的资助行为并非偶然之举,是建立在她对山区教育现状的深刻认知之上。正如她所说:“别人当老师赚钱,我当老师倒贴钱!”因为她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分投入,都在为山区孩子的未来铺路。


支月英老师的杰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她获得了很多国家级的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她长期以来致力于山区教育事业的肯定。支月英老师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她的感人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山区教育的前路。


支老师说:一生只为一事来。

语文乾坤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