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香洲区体育中心发生恶性撞人事件。62岁男子樊某驾驶小汽车撞倒多名行人后逃逸。事件导致35人死亡,43人受伤住院治疗。樊某因对离婚后财产分割结果不满而引发此事件。事件引发社会对心理健康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关注。社会应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提高矛盾化解和预防机制。
2024 年 11 月 11 日晚间,珠海市香洲区体育中心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恶性案件。
一名 62 岁的男子樊某驾驶小汽车撞倒多名行人后驾车逃逸,最终导致 35 人经抢救无效死亡、43 人受伤住院治疗的惨重后果。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事件发生在当晚 8 点钟左右,当时珠海市体育中心内有很多市民正在散步,一片祥和的氛围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瞬间打破。
樊某驾驶的越野车如同一头失控的猛兽,快速冲入人群,几十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撞倒。
现场画面惨不忍睹,道路上数十人躺倒在地,有穿着运动服的锻炼者,也有普通路人,还有人手里拿着旗子。无数网友看到现场视频后震惊不已,难以想象这样的悲剧会在瞬间发生。
珠海市公安局香洲分局在接报后迅速派员到场处置,并协助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随后,珠海市体育中心发布通报,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待定。这一举措旨在确保现场的安全,同时也为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便利。
11 月 12 日晚间,珠海市公安局针对此事第二次发布警情通报。通报中明确指出,这起案件是一起犯罪嫌疑人驾车冲撞锻炼市民的重大恶性案件。
樊某在事发后在车上持刀自残,民警及时将其制止并送往医院救治。由于樊某自残致颈部等部位严重受伤,目前处于昏迷状态,仍在救治之中,暂时无法接受公安机关讯问。
对于公众最为关心的案发原因,通报初步查明是因樊某对其离婚后财产分割结果不满而引发。
这一原因令人唏嘘不已。“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樊某本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自己的问题,却选择了向无辜的群众发泄不满,这种行为是懦夫的表现,也是令人发指的暴行。
这起事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首先,35 个生命的逝去和 43 人的受伤住院,让无数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这些受害者原本只是在体育中心进行日常的锻炼和活动,却无端遭受了这场灾难。
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将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其次,这起事件也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严重冲击。人们在公共场所的安全感被打破,对社会秩序产生了担忧。同时,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心理健康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关注。
从樊某的行为来看,他在面对离婚后财产分割问题时,没有选择理性的解决方式,而是陷入了极端的情绪之中。
这反映出一些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缺乏正确的应对能力和心理调适机制。离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财产分割往往会引发矛盾和争议。
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调解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极端行为。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离婚人群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此外,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社会矛盾的化解和预防机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有可能演变成极端事件。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矛盾化解机制,加强基层治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在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采取行动,控制了犯罪嫌疑人,展现了维护社会安全的决心和能力。同时,医院也全力救治伤者,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社会各界也纷纷表达了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关心,为他们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这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公共安全的保障和管理。
总之,珠海恶性撞人事件是一场惨痛的悲剧,它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我们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死伤人数来看,事件的性质非常严重。很多人会感到错愕——我们不是最安全的国家么?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事?
其实,很多人都会对类似的新闻带有滤镜,即“外国本来就很乱”,所以发生这类事情都会觉得习以为常;而“我国本来就很安全”,所以每次发生此类事件的时候,都会有点选择性无视。
尽管我们没有相关的详细数据,但能感觉到,这两年此类事件在增多。暴力,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那么,为什么这两年此类事件会给人增加的感觉呢?一般来说,犯罪率的上升,通常都有着经济下行、社会压力加剧的背景。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提起公诉的人数都呈现大幅增长。这个数字不代表犯罪率本身,但的确显示出经济和社会压力有可能在增大。
除此之外,“老赖”也就是失信人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截至2023年12月2日的数据显示,中国失信被执行者达854万2322人,比2020年初的570万人增加近50%。这些未能按时偿还房屋贷款、商业贷款的854万多名失信被执行者,多数年龄在18岁至59岁。
15-59岁人口数量为8.9亿多人,这个年龄段是主要的劳动力人口,也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群体。按照这个基数计算,失信人数量占比约为千分之8.98,也就是大约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个失信被执行人。
这个数据的一个背景是: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数据,过去十年间中国家庭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几乎翻番,2022年9月达64%。
经济压力一定会带来犯罪率的增加么?在学术上,这一观点还存在着争议。不过,有一些相关研究还是可以给我们以启发。
“社会非组织化”理论,就是这样一个寻找犯罪率与社会压力之间关系的理论。
社会非组织化理论,是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所带来的急剧社会变迁而发展起来的,直到现在仍然十分流行。
这一理论认为,越轨犯罪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社会必须是有组织的,良好的社会组织依赖于个人和社会的高度强制性联系,这种强制性联系存在于一系列规范之中。一旦社会变迁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混乱,传统的规范无力支配人们的现实行为时,社会的非组织化就出现了,于是犯罪以及精神疾病、自杀等社会问题大量发生。
因此,持该理论的社会学家更多地把研究重点集中于社会变迁急剧的地方,比如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以及移民区。
这个理论很值得思考。这几年以来,尤其是疫情开始发生到结束之后的这两年,人们的价值观念一直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尽管一切似乎都归于正常,但人们内心的创伤未必会真正消失。
这种创伤是隐性的,潜伏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从严格的管控到突然的松散,然后紧跟着就是经济的下行,这四五年的经历,与2019年之前那种秩序感都是相逆反的,突然开始在人们心中埋下一些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