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 新发现,老冯家坝大桥!

时事   2024-12-24 16:18   重庆  


  今年6月以来,黔江区启动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文物普查队在考察了老冯家坝大桥的建造工艺和历史价值后,决定把它作为黔江区“四普”的重大新发现推荐给市上,报国家文物局备案,为大力保护此桥作好前期准备。

  老冯家坝大桥与新冯家坝大桥呈平行分布,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桂花社区3组和城南社区2组之间,横跨阿蓬江,呈南北走向。老冯家坝大桥曾为国道319线公路必经之重大桥梁建筑。最早的冯家坝大桥建成于1937年,后经四毁五建,现存的老冯家大桥于1967年2月动工,于1968年6月建成了单链式双曲拱钢筋混凝土桥,桥全长248米,宽7米,高12.5米,主体由钢筋混凝土和条石材料构成,共设有12个桥礅11个大拱,礅主体是用龙鼓石砌成高约10米的五边形礅座,座基边长从2.8米至7米不等,各礅座顶铺有0.2米钢筋混凝土水泥板,板上及左、右两侧布有三个流水的小孔,孔上端由龙鼓石构成,下端为礅与礅之间钢筋混凝土连接点,礅之间形成大桥拱,各拱宽18.6米,每个大拱配有5根等距离分布的呈弧形的钢筋混凝土承重抬梁。然后用5根等距离分布的钢筋混凝土横梁穿叉加固,横梁与抬梁之间呈90度,在抬梁之上为弧形钢筋混凝土水泥板,以各大拱中间为顶点,在顶点两侧空隙处用龙鼓石砌平,再在上面铺设钢筋混凝土水泥桥面。桥左、右两侧为锌管混凝土栏杆,桥栏高1.4米。

  该桥雄伟、大气、端庄。设计科学,工艺复杂,是传统桥梁工艺与现代建桥技术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建筑。在设计上,如各桥礅的水上流端呈角状,起到了减少流水对桥礅的冲击作用,礅顶端及其左右又各增设了三个小排水孔,也增加了汛期洪水排水量。

  在桥下的河底则用若干0.6米的鹅卵石混凝土水泥方板砌成坝体,其目的是减缓水流速度,也是为了减小流水对桥体的冲击力。可见该桥采取一系列设计上的保护措施,减小流水对桥体冲击的影响。又如呈弧形钢筋混凝土抬梁和弧形钢筋混凝土水泥板结构的设计,起到了增强承重压力的功能和特点。因此,此桥设计有着极为科学性原理的运用。

  在工艺上,采取石与钢筋混凝土轮层交替构建而成,这里既有传统的石砌工艺,又有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工艺,为研究传统桥梁工艺向现代建桥技术过渡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材料。在历史上,老冯家大坝大桥曾被称为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桥。在历经50多年岁月沧桑磨砺后,现已退出通车舞台,仅供行人通过,但它曾在我国南方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内地的改革开放上发挥过重大作用,有着突出的社会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见保护好这一历史建筑有着重大意义。





往期推荐
1
【今日关注】老楼装电梯,卡在了“最后一米”
2
【今日关注】“铁将军”把门 方便之门何时能“方便”
3
“烟火气”+“药草香”,黔江中医夜市绝了!



通讯员:庞孟华 宋发芳


编委:黄永芳

主编:龚节佑

编辑:易秋维



黔江融媒
重庆市黔江区融媒体中心旗下视听及图文资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