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高铁时代 建设中心城市
“在推介黔江、招商引资、电子商务等方面,只要家乡用得上,我很乐意为家乡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近日,黔江区“在他乡·话家乡”专题采访及外出走访组一行走进北京市,面对面与博信集团董事长刘兵就“迎接高铁时代 建设中心城市”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刘兵(左一)介绍公司相关情况
80后的刘兵,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黔江人。从家乡来到北京创业,经过12年的发展,他将企业发展成为覆盖10余个省份,拥有20余家分、子公司规模,核心业务主要涉及文化、教育、财经三个领域。
“俗话说,‘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作为喝阿蓬江水长大的黔江人,家乡的一草一木始终牵动着我的心。”刘兵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希望能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黔江的高铁就要开通了,这对黔江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黔江也将由此融入全国交通的大动脉、主动脉中。现在距高铁开通仅有半年时间,似乎看到了不久的将来家乡的巨大变化和美好生活的画面。
“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劣势。”在刘兵看来,迎接高铁时代,需要抓住旅游不放松。刘兵说,黔江的优势是空气清新、景色好,劣势是地处偏远、游客少。随着高铁的开通,它的优势依然存在,劣势却大大减弱。当从重庆至黔江由原来的4个小时变成1个半小时,甚至1个小时时,对游客来说,黔江不再偏远。如果黔江的旅游宣传做得好,必然会吸引更多重庆游客到黔江旅游。另外,随着高铁的开通,黔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人流互动更为频繁,也会促进短途旅游。黔江的青山绿水是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利用好这个财富,不仅可以让我们成为旅游大区,甚至可以成为旅游强区。当旅游强有力地支撑起黔江的GDP时,我们就走上了一条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
“要深挖文化内涵,讲好黔江故事。”刘兵说道,黔江的故事讲得好,讲出影响力,就会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吸引到黔江,促进黔江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黔江有着1800年的建制史,民族风情独特浓郁,如年味浓厚的刨汤宴、风格独特的风雨廊桥、原汁原味的土家十三寨等;这里也曾是红三军入渝的首站,被誉为“红色故地”……这些都是我们的人文资源。有历史就有故事,讲好黔江故事就是最好的宣传。一部电影《少林寺》,让少林寺火了这么多年;一曲《太阳岛上》,吸引了全国无数游客;开封的“王婆说媒”,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带来了互联网百亿次的播放量……这种以文艺作品或文化项目为形式的宣传,比常规宣传的影响力更大。目前,以黔江为宣传点的文艺作品较少,黔江的文化形象还不鲜明。我们可以在这方面找准发力点,打造黔江文化的“拳头”产品。
高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将是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刘兵说,借助高新科技,升级产业做强产品对黔江发展同样重要。作为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赶超,只有借助高新科技,打造特色产品,才能占领市场。比如依托我们机场优势,发展低空旅游,低空游峡谷、游阿蓬江、游濯水古镇,让游客有独特的体验,来了还想来,能带动更多的人来,我们的资源优势就能转化为经济效益。再比如农特产品,如果能借助科技赋能,进一步进行深加工,提高品质和附加值,产品知名度和经济效益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刘兵表示,通过大讨论活动,看到了区委、区政府改革图变的决心和勇气,感受到了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因此对黔江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他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随着政策支持、人才引进、企业引进等系列组合拳的落地,黔江一定会迈向新高度,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记者:费玉琼
编委:黄永芳
主编:杨 念
编辑:李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