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百科   2024-08-28 10:02   北京  

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蔡奇、丁薛祥、李干杰、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贾庆林、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贺国强、谌贻琴和王兆国、刘延东、刘鹤、路甬祥、陈至立、宋健等对李政道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供图)

2024年8月25日,“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举行。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并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设分会场,全球中英文线上直播。遵照李先生及家属意愿,“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主持人由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李先生“忘年至交”张杰院士担任。


会上,美国物理学会、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代表,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代表,李先生友人代表,CUSPEA学者代表,䇹政学者代表等分别在会上发言。李政道先生的长子李中清教授与长孙李善时教授分别致答辞。李政道先生作为享誉全球的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用他传奇的一生书写了科学探索与人才培养的壮丽篇章,然而李政道先生对李政道研究所成为一个世界级基础研究机构的期待,仍是一个进行时。李政道研究所和全球各地共同缅怀李政道先生的不朽光辉,也将继续李政道先生的未竟事业,实现李政道先生对推动祖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承诺和愿景。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介绍李政道先生生平,来自全球的社会各界人士与李政道先生家人、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共聚一堂,表达由衷的敬意、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缅怀。


美国物理学会主席Young-Kee Kim,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主席Michel Spiro以及李先生友人代表、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长、现任首席科学家Frank Wilczek表达对李先生的深切哀思。他们表示李先生对物理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Frank Wilczek还特别回忆自己研究生期间和当时已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先生初见时,李先生便让他感到非常亲切,让他觉得像同事一样被尊重。


“在李先生近一个世纪的传奇生涯中,有太多值得铭记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先生的一生,我们领略到他在科学上的博大精深,和对祖国科教事业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李先生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的巨大损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表示。


上海交大校友何祚庥与李政道先生是同一时代的物理学中人,1945年,何祚庥进入交大学习,后从事原子弹研制工作。“因为年龄相当,我和李政道先生的经历十分近似,所以我们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在我们国家急需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安排我和同事组成五人考察团去美国考察如何进行理论物理学研究,三个月之行使我们大开眼界,也先后交结了许多同行。李先生对新中国的科学工作建设做了大量贡献,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李政道先生深知青年人才对于科学进步的重要性。会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分别介绍了李政道先生对于本校以及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持。他们提到,1979年,李政道先生发起并参与组织实施“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选拔推荐了一批优秀同学赴美深造,创设了我国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中国高校许多学者通过该项目考试前往美国学习,他们如今或活跃在世界科技创新前沿,或在各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中期,在李政道先生的积极倡导和建议下,我国正式创立了博士后制度,有效推动国家急需高级科研人才培养。无数青年才俊在这一制度的支持下,得以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李政道先生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贡献。这些成果中,除了有6项诺奖级成果之外,在许多领域也都是奠基性的贡献。”作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院士总结李先生的科学成就后表示,自1972年李先生首次回国访问开始,到2010年最后一次回国,38年间回国49次,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和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诸多奠基性的贡献。然而,李先生对李政道研究所在根本性科学问题上作出重要贡献,成为一个世界级基础研究机构的期待,仍需我们共同努力。


李政道先生长子、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馆长、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部讲座教授李中清代表家人,对社会各界在李先生辞世后给予家属的慰问和支持表示感谢。“各位比我们更清楚了解作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科学领导者的李政道;对我们而言,李政道更是一位宽厚慈爱的父亲,是我们亲爱的爸爸,”李中清在致辞中深情地表示,李政道先生不仅启迪了他们的智慧,也是给予家人力量和旺盛生命力的源泉,“父亲教导我探索知识、追求真理,专注工作、谦逊为人、富有责任心、保持民族自豪感、正直为人、欣赏艺术、重视家庭与友谊,以及追求有所作为,而不是追逐金钱,物质与浮名。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爸爸还会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尽管这个时候只有家人在身边,但我想,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我们的,更是说给他多年来的各位老师、同道、朋友,永远的科学和祖国。”


作为开创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李政道先生在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共发表了321学术论文, 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贡献;作为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李政道怀着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用他杰出科学家的卓越眼光,为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作为倡导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智慧使者,李政道与中国多位顶级艺术家合作,将科学思想融入艺术创作,留下诸多内涵丰富、意蕴隽永的传世佳作。


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部委及相关厅局;上海市委市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等地方政府及相关委办局;中国科协、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美国物理学会、英国物理学会、日本物理学会、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韩国物理学会、尼泊尔物理学会、上海市科协、苏州市科协、CUSPEA学者协会等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东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上海市市南中学、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友好单位,对李政道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以下全文刊发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院士在“李政道悼念追思会“上的发言。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追思李政道先生与中国物理学发展

全球物理学界同仁们,


今天我们在李政道研究所天问厅一起追思一位以科学的哲思看待宇宙和万物的思想者和探索者-李政道先生。李政道先生曾经在他的科普著作《对称与不对称》中提到中国2500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天问》,李先生认为这首诗是人类最早的关于宇宙运动规律的思考,也最早认识到对称性对于认识宇宙的特殊重要性。由于这个原因,今天我用诗中的两句作为发言题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这个诗句探讨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性运动规律。我相信这是李政道先生一生都在思索的问题,也是李政道研究所这个中央球形大厅命名的由来。


在此我代表中国物理学会,回顾李政道先生对中国物理学会和对中国物理学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我也从我个人的角度回忆与先生交往的点滴,以寄托心中无尽哀思。


李政道先生进入物理学领域学习的引路人是他在浙江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求学期间遇到的诸多大师。这些人包括束星北、吴大猷、叶企孙、饶毓泰、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等先生,他们是中国近现代物理学事业的奠基者,也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立者和积极参与者。这些大师们不光传授知识,还传递了爱国热情和为年轻人创造机遇的教育理念,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李政道先生。

李先生自1972年起多次回国访问,为培养中国的物理学人才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1976年,他推动数十位中国物理学家到国外高能物理研究的前沿科研机构学习培训,这些第一代的“李政道学者”成为我国高能物理领域的中坚力量。1979年春,李先生在北京的科学会堂开展了为期3个多月的讲学,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科学家对世界科技前沿和现代研究方法的了解,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学之春”的到来。

1979年至1989年间,在中国最需要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的阶段,李政道先生发起并亲自组织实施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的CUSPEA计划,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了915名科技英才和各行业的翘楚,也成为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突破。

李先生最关心以及多年来勉力推动的事情之一,就是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1979年,在他的多方奔走与牵线搭桥下,中美两国于邓小平先生第一次访美期间签署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协议》,搭建了中美科技领域合作的第一座桥梁,同时也是中美两国之间开始最早、合作时间最长,成果最为丰富的领域之一。我本人在2003-2006年间,是中方代表团团长,在李先生的亲自指导下推进中美合作,解决了中美科技合作中诸多难题,深得先生信任,并被称为“忘年至交”。

2006年11月我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之前,先生专门找我嘱咐了诸多事宜,并对我说交大的理科还很弱,他愿意帮助我们一起发展。2009年6月,先生如约来到上海交大。访问期间,先生与我数度在他宛平路的居所“秉烛深谈”,遂决定将其毕生积累和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信件、艺术与科学结合类作品及其诺贝尔奖章、证书与其旧居等均托付给交大,以激励后学。在此基础上,2014年12月28日,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正式落成。李政道研究所也在两年后成立,旨在遵照先生的建言,聚焦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建设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拓展科学知识的边界,寻找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深刻的相互作用规律。


李先生曾经说过:对称展示宇宙之美,不对称生成宇宙之实。他还说过“真”是科学的追求,“美”是艺术的目标。他以其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邃的哲学思索,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联系起来,将物理发展史、时间、生命、自然规律、前沿探索和人类未来都纳入了如星空般广袤的胸怀。如今巨星陨落,后人将继承其志并永远怀念。

最后我用一对挽联结束今天的发言“助祖国科技千辛万苦丝丝缕缕忘年至交怀巨擘,得天下英才一往情深桩桩件件槛外后学泣先生”


李政道先生千古!





END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面“蓝字”标题查看:


《物理与工程》期刊是专注于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1年创刊,欢迎踊跃投稿,期刊投审稿采编平台:

http://gkwl.cbpt.cnki.net


欢迎关注

《物理与工程》微信公众号


物理与工程
《物理与工程》期刊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教育部大学物理教指委直接领导,主编是王青教授。主要发表物理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以及物理与工程中的学术论文,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0年创办,1981年创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