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好友骑行去老城镇魏官屯看古井,没想到在318省道的戚庄村北,竟发现了一座老桥,它静静地伫立在新桥的一侧,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时光的流转与变迁。
老桥砖混结构,样式类似赵州桥,桥的两边分别镌刻着“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的标语,那是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的鲜明印记。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清晰可辨。
老桥应该建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据说由于设计或者建造存在缺陷,建成后就没有使用就在它的西边重新修建了一座钢混结构的新桥,称作“戚庄桥”。
桥下的河叫“旧城河”,遍查百度及地图,都没查到有关解释。问及时云山老师得知:旧城河源头在武城吕洼,建有水闸,运河水大时,不用水泵即可自流进入旧城河,向东和六五河相通,浇灌沿途大片良田,保护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旧城河的西部称“下旧城河”,东部称“上旧城河”(武城都称陈公堤以东为“堤上”)
戚庄老桥,它不仅仅是一座简单的桥梁,更是历史的一个切片。它见证了过去的风云变幻,承载着曾经的激情与奋斗。它曾目睹人们来来往往,或沿着正确的方向,或朝着错误的目标,或匆忙、或悠闲地从它身旁走过,迈向各自的生活。
说到戚庄,自然会想到“戚夯”和“戚烽”。他们是戚庄人,是父子,是革命烈士。前几年文联采风曾经采访过守护烈士墓的戚家后人,令人尊敬!
“美丽戚庄欢迎您”
老桥和新桥并立
桥两侧的标语清晰可辨,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正在屋后给棉花打药的大嫂
老桥两头已经断掉,人们在桥面上种了粮食
戚云申,今年82岁,是戚烽的同族侄孙。从1992年退休回到戚庄村开始,守墓已经超过30个年头
说起先烈,老人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