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砚台之中
笔墨万丈山河
湖北省书法星火行动第七组11月活动掠影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十一月的时光匆匆而逝,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湖北省书法星火行动第七组的学员在导师唐从义的带领下,感受《张迁碑》的古拙浑厚,以笔会友。
导师简介
唐从义,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教育学会会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
初识张迁碑
《张迁碑》是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刻石而成的隶书作品 。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又名《张迁表颂》,是张迁旧部韦荫等人为追念他的功德而立 。现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 。
用笔
以方笔为主,兼用圆笔,方笔转折时用顿笔,棱角分明,如“东里润色”四字,起笔方整。
结字
方整而气象雄浑,形方整不外展,势含蓄不外显,注重“方整含蓄”,如“为”字在碑中有多种写法,却各具情态 。
章法
规整茂密,纵有列,横错落,字间疏朗,韵律舒缓沉稳,碑阴书写更为轻松率意 。
张迁碑
线上传秘笈
导师唐从义选择《张迁碑》带领种子教师们走进书法世界的大门,可谓用心良苦。
精心备课
为了让种子教师们在练习过程中,掌握不同的起笔特点,体会中锋用笔的行笔感受,唐老师精心备课,将重点笔画与字的书写技艺相结合,使得每一次线上课堂都变得灵动有趣。
用心指导
唐老师每一次课堂都干货满满。以横画书写为例,起笔方法就讲了三种,他鼓励大家在同一个字里,写相同笔画时,尝试用不同起笔方法,体会笔法不同带来的风格差异,初步感受书法艺术的变化之美。
撇捺展风采
唐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在洁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展示同一个字的不同形态变化,细致到每一笔的起笔、运笔、收笔。
在整体把握张迁碑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唐老师以字为例,详细讲授了如果通过笔法变化,将字形结构进行千变万化的创造。
课堂日常
通过学习,种子教师们第一次摸索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大门,从缝隙里窥见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耀眼光芒。
苦练基本功
在唐老师的带领下,种子教师们勤学苦练,每周定时上交作业。
习中悟心得
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种子教师们都有了一定收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在学习《张迁碑》的过程中,通过唐老师的细心讲解和引导,让我从练习颜体逐渐对对隶书产生浓厚兴趣。由于工作原因,平常练习的时间不多,所以写起来不是那么的利索,从字的基本笔画、字型的结构、字中笔画的疏密关系等都是需要大量不断地练习和摸索,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只有不断地练习和摸索,才能逐渐掌握书法的精髓和技巧。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用心听讲,高质量完成作业。
——陈真
初识张迁碑一直理解不了他的美,没有传统意义的端端正正,整整齐齐,甚至左右上下都不对称。我对它提不起兴趣。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在唐老师的指点下,我对《张迁碑》有了新的感知:《张迁碑》好像人一样,有的人相貌出众,让人一见钟情或出道即巅峰。而有的人相貌平平,为了挣得一席之地,不断修炼内功,不断努力,或许面对大众时成绩不如前者,但是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付出的努力都会成为成功的基石,雄厚的内功会耐人寻味。
——宋晶
跟着唐老师学习张迁碑,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收获。想要写好一个笔画,需要反复练习数十遍,这个过程不仅是对技法的磨炼,更是对耐心和毅力的考验。在学习过程中,我为导师唐老师的专业、敬业、乐业精神深深感动。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点赞,书法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感恩相遇,感恩大家!
——向倩
学习《张迁碑》让我深刻体会到其古朴浑厚的艺术魅力,唐老师细致的指导让我逐步掌握了其独特的笔法和结构布局。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初步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精髓。衷心感谢唐老师的耐心教导,感谢小组老师们的鼓励,让我受益匪浅!
——李黎
唐老师以《张迁碑》为范本,详细讲解了临帖方法和创作技巧。在唐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书法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感悟的过程,多练习、多感悟才是提高书法水平的关键。每一次练习都是对技艺的磨砺,每一次感悟都是对艺术的深化。只有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潘玲丽
最后,让我们一起领略导师的书法风采!
编辑:向倩
审核:唐从义
微信号|ycwjgxx
宜昌市伍家岗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