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1独立开发 AI 产品的心酸历程:营收6位数的经验&反思(二)

2024-07-18 21:24   美国  





前言:

我本身是一名 PM,在 2023 年初开始下场组建独立开发者团队开始做 AI 产品方向的探索,今天拿出来的是团队中的其中一个产品「openflowAI」,这个产品是基于 Midjourney 去做的相关生态产品,这个产品纯开发的时间在 1 个月 -2 个月左右,后边因为一些问题吧也没怎么迭代过(后边会具体讲),不过大半年的时间也给我们带来了小 20w 的收入。这篇文章也算是对自己 1 年探索经验的总结,中间踩了不少坑,希望大家可以避免 🙏...

上期回顾

上期主要聊了下这个产品整个 0-1 的心路历程,和我觉得的最重要的两个点:1. 人&团队 2. 对于方向的思考🔗从0~1独立开发 AI 产品的心酸历程:营收6位数的经验&反思
非常开心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很多人觉得是照镜子,看来大家都是同路人,哈哈~不说废话了,让我们继续 build in public!
本期
在跟大家聊的过程中,两个点还是比较期待的,我先做补充说的细一些:
  1. 如何做推广
  2. 心态问题

一、如何做产品推广

产品运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单独出一本书。一个产品做成花,如果没有好的推广,这个产品也会石沉大海,很多独立开发者做出的产品都很好,就是缺少系统专业的产品运营,导致最后辛苦白费,酒香也怕巷子深。
openflow 没那么幸运,不是那种「一炮而红」的产品,是慢慢运营增长起来的,没有花费 1 分钱的推广资金,所以应该也比较典型。
我会继续用 openflow 这个产品运营增长的经历,来给大家带入我们是怎么在做国内增长的。(海外的增长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但是本质是不变的,我们也在摸索海外增长,不成熟就不分享了)
openflow 经历了两个月的集中运营推广,当然我们运营同学一直都是兼职,大家都是一天做 2个小时的时间来搞的。
从 0 做到 2000UV 左右,其实中间踩了很多坑和性价比比较低的努力,后边我们整理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在做另外一个 suno 套壳产品时候(且建立在 suno 没有被墙的情况下),可以短时间从 0-1000UV,快速验证产品转换率和自然增长模型,来判断这个事情到底靠谱不靠谱。

第一阶段(产品上线一周~二周)

能做的运营动作还是很多的,如果做好后边所有时间都会有收益,可以快速检测出你的留存率商业转换率,帮助你快速了解这个产品是否达到了 PMF:

发社交媒体 - 第一次 launch

国内不像海外有专门的 launch 网站,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入口,让更多专注于产品发现群体的 kol 所关注,从而带来一波网络效应。
让大多数人知道感觉还是得通过社交媒体来散播,发社交媒体我们其实也是一步步探索过来的,第一次也没有发很全面,只找了即刻做了小范围的测试反馈。后边经过多个产品的 launch,逐渐形成了一些“对”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1. 首先产品本身要有亮点和差异化,太红海的赛道推起来会很累,不适合做自然增长 👇
  • 太红海的赛道,因为是已经确定的需求,最佳的增长方式是投流,做 roi。比如 ChatGPT 的套壳,大家都是一模一样,拼的是「价格」、「功能完备度」和「稳定」
2. 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抽象出这个东西能解决什么问题,以用户的角度去写「分享文」而不是营销文 👇
  • 很多独立开发者容易走的误区是他会描述产品功能有多牛,用户其实不关注,他关注的是能解决什么问题。
  • 例如后边域名备案好后,这时候已经有几家已经跟上做提示词工具来,那我们推 openflow,找出的亮点:UI 高级、体验好。用的是分享文,不是营销文。
  • 文案还是有讲究的,不过没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大家尽管的去试错不会限制我们 launch 的次数,有时候可能是发的时间不对,比如大家都在忙看不到,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文案不够吸引大家,那就删了重新发嘛,或者继续发。
3. 找出和产品匹配的几个社交媒体,批量发送,社交媒体怎么确定主攻哪个呢 ?👇
  • 主要是找你寻找的用户在哪里当时即刻的用户使用 AI 产品比较多,且比较火热,那我们优先就是向即刻发送
  • 国内其实流量比较集中,大的平台就那么几家:知乎、b 站、小红书、抖音、视频号、微信群。这几个看看用户在哪就挑着发发,因为每个平台发送规则准备内容都不一样,准备需要消耗很多精力,所以挑几个主攻去做。
  • 找到所对应的细分领域平台,比如图片类的像酷站、优设等

导航网

  1. 国内能找到的所有都提交一遍
  2. 这块最好可以后边跟他们谈些分红机制啥的,毕竟人家做这个也为了赚钱,让站主把同类的排名往前排一排
  3. 可能是非共识,一开始我们这块做的不好,但是后边提交完全,做了一些流量大平台的专项 bd 后,流量差不多提升了 3 分之一

发社交媒体 - 做长尾


发社交媒体软文「快速建立 SEO」,我的认知:跟团队说的时候也是一直强调,我们要把所有的搜索框都可以搜到我们的产品介绍。
大家应该都知道产品的 seo 权重涨的很慢,我们增长侧能够做到的就是在社交媒体发送高质量的软文,让用户搜索关键词的时候可以看到你发送的文章。
当然这个是需要从第一天开始做的也是需要持续坚持去做的。
怎么定义高质量软文:对用户有帮助的文章。比如我们发送 MJ 的最全面使用技巧,他感兴趣看到了,如果你里边稍微提了下你的产品,就会被带出来。内容有用,点赞多就会被权重拉升。
国内的几个大的「搜索框」无非就是这几个: 👇
  1. 百度
  2. 微信头部搜索框
  3. 小红书的搜索框
  4. 抖音的搜索框
其中 2,3,4 相对来说整个生态比较闭塞,各自平台上发软文就可以了。
  1. 微信就发微信公众号,所以发送微信公众号不是为了在微信里传播,主要为了搜索时候大家可以看到你的产品。
  2. 抖音和小红书就不多说了。需要注意是小红书是完全不能带任何连接的,需要用非常规的手段反审核。
百度可以重点聊聊,因为相对来说能搜到一些其他家的内容:
  1. 其实我认为发知乎最重要的不是在知乎生态下可以让别人看见,是发现知乎在百度搜索的权重很高,用户百度搜索时候会优先展示之后的内容,所以是做快速 SEO 的。
  2. 透露一个信息:我会特意在b 站「发文章」,因为 b 站用户时间停留长,那就导致他在百度的权重很高,检索也是优先的
  3. 创建一个新的「名词」收录到百度词条,搜索会优先展示
所有的搜索入口,争取可以做到输入常用关键词,你的软文信息可以排到前三,那恭喜你,前期的努力会给后边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这个也是「长尾」的魅力。
下边是在做 openflow 我们每天出的软文部分截图 👇:

热门帖子评论 - 造长尾

一些热门的帖子,在你所在产品话题的前面,用户一搜到就会看到相应的帖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帖子,去评论(现在人的习惯就是看帖子就会看评论),评论当然不是直接发广告,一定是软广比如可以用你的产品生产的结果去评论,后边附着上使用链接。再不济可以用推荐的语气来提一下这个产品,前提是你的帖子要给用户带来价值。
这些小招,看似不起眼,但是其实很管用。

SEO

SEO 还是很重要的,应该从产品 day one 就要设计好 seo 的打法及产品的架构因为上篇说的技术原因,虽然之前我做过 seo 的相关设计,但技术一直没排上期(非共识),所以现在看 openflow 整个产品框架是很好的,但是我们产品的 seo 权重感觉几乎为 0😭。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搞好之后这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
关于 seo 的教学我这就不班门弄斧了。大家可以先做入门,百度/谷歌官方也有给的一些规则和教程,「哥飞」哥总在公众号上也有很多免费教程。如果做网页的话这个是必学题。

KOL 红人合作

跟对应领域的 kol 合作,其实也是在增长领域常做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个事情我们没有做好,执行力能力强的团队看看能不能取得成功。
认识 kol 的朋友让帮忙发发宣传下这个还是挺好的,如果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合适的 kol 帮忙去做转发,那就需要我们付出一些东西去做置换,他们在跟粉丝的互动,也会没事抽个奖啥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拿出我们部分会员的权益,给到 kol,让他赠送给粉丝顺便做个口播,这个也是一个思路,但是我没有成功的案例,大家可以尝试下,可能是我们执行力不够的缘故
下边是我们做音乐产品时候,筛选的达人表:👇

建立你的私域流量

公域流量不是你的,你可以触达到的用户才是你的用户,建议从一开始建立产品的「讨论区」,引导至微信群,方便我们第二阶段做杠杆。

第二阶段:寻找最大增长杠杆


经历了第一阶段,如果落实到位应该可以拿到初始流量了。这时候去看付费转换率、用户粘性应该就知道产品有没有 PMF 了,如果数据和用户反馈都 ok,我们就看是否可以想办法如何撬动初始流量了~

把用户变成自己的“员工”

团队人数有限,大家精力有限,我的经验是把用户变成自己的“员工”,可以组织会员团队,建立合理的分成机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运营队伍,团队核心放到如何辅助大家把推广做好。
让你的增长团队,帮忙团队去谈 kol,帮团队到各个平台投放软文...

做好产品增长功能

产品的力量,产品上下功夫,把产品增长相关的能力迭代上,可让用户自发进行宣传

做好常态运营:

  1. 持续发有价值的内容
  2. 持续维护社群氛围
  3. 持续寻找 kol 合作

有条件的适当尝试投流

前提是建立在 PMF 跑通后

如何一步步将增长落下去?

所有产品运营核心就是定义目标,拆解目标,再落到每个 todo,每个 todo 再做到具体的关键人,每天 review 进度。增长和做产品的感觉又不一样,需要非常强的执行力。
如何制定目标,如何拆解目标,具体可见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产品增长策略方法论的思考 本文不做赘述。
总之,做运营增长一定要量化,没有量化指标,肯定做不好增长

总结一下

增长的本质

道:用户是谁?他们在哪?你给他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所有的动作都是围绕着目标用户来的,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他们,并宣传你能够给他们带来的价值。
术:知道有效的增长渠道,摸索技巧,持之以恒的去坚持
分解一下:
  1. 有效的增长渠道:你能找到的你这个产品,所有匹配的渠道,取 top3-top5 适合的,根据人力情况来判断,不需要多,高手出招,只需要 3 招
  2. 摸索技巧:每个渠道都有他里边的「暗知识」,需要去研究透
  3. 坚持执行: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没那么简单!

落地推进三化

  1. 文档化:所有增长策略和内容文案,要全部落到纸上,用知识库管理起来,做到很清晰,有些相似的文案很大程度避免重复造轮子
  2. 目标化:梳理清晰的北极星目标,拆解到足够细
  3. 表格化:把所有的 todo 和责任人进行表格化,方便每天 reveiw 进度,做到日撞一钟。

二、心态问题


心态关是大家都必经的一道坎。
前段时间盯着产品的增长和营收,看到外边一会这个套壳赚钱了,一会那个方向也赚钱了,再加上我们精力有限,我也很焦虑晚上有时候睡不太好。逐渐觉得心里压力很大,这么长期下去不是事。对自己的产品定力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其实现在想想其实压力都是自己给的,必须自己想清楚了,压力才会消失跑步运动什么的也是有效的,但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只不过是短期的逃避罢了,相信大家如果有同境遇的,应该能 get 到我的点。
后边经过一些深度思考,和自己的调整现在心态慢慢调整过来了,有些个人思考可以跟大家共勉 👇

1. 要先找一个自己做产品的「意义」、「使命感」

听起来很虚啊,但是很重要,这个是前边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现在这个阶段太迷惑太多了,有很多挣钱的“生意”,可以让我们挣到一点快钱,但是看到的越多,内心不聚焦,就会导致焦虑,fomo,消耗太多的能量。
有时候真的需要深入下来想想自己做产品的意义是什么?怎么样算是成功?挣多少多少钱是我成就感的来源吗?不是,后边我想清楚了:我其实想要的是,做一个有价值(能真正解决了一部分人的问题)且有一定影响力(用户量)的产品。

2.找一个适合自己且能实现价值的 PMF,深入做下去

明确了意义,会帮我过滤掉很多看似「对」的机会

3.追求「成功」还是「成长」?成长是「目的」还是「手段」?

4. 运气偏爱「成长」

成功往往需要运气相伴,但「成功」和「运气」是博弈关系运气好了就成功了,运气不好就失败。
成功是「阶段性」的产物,盯着成功,用户超过 1000 想 5000,用户超过 5000 想 1w,永无止境,疲于奔命,始终在焦虑的状态。
成长是动态的,每天都可以「成长」,某种程度上「成长」是「运气」朋友,运气来了就成了,运气没有就继续成长。每天都是正反馈,不自耗,这样我们心可以静下来。创业路上「静心」真的很重要!
不能每天成功,但是可以每天成长。

5.成长 > 成就

6.成长是什么?

证伪:复杂系统下,一个公司的成功,让创始人重新走一遍也不一定能成。所以所为成功的方法论,往往是成了之后总结的,大概率没有复用价值。但失败的原因往往大同小异。
所以我们心里有一个小人,一个小人在旁边就是记录哪个事情不能干,随着我们经验越来越多,需要不断的去修正「证伪」的认知,这个人小人的认知的提成我认为就是成长。
证实:心里还有一个小人,就是我们个人的使命,指引我们的方向,帮我去静心,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方法、思想和规律。
这两个小人的互相作用,最后形成了我们的成长,不该干的事情不干,其他的顺应自己的目标大胆去干,每天关注成长的一点一滴,和运气做朋友,等风来,成长足够大,运气来了可能就成了。
看到这里,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星标哦!
⭐~谢谢你看我的文章。
⭐我是彩虹少女:感谢你的阅读。
⭐视频号:RainbowEye


彩虹之眼
彩虹之眼(Rainbow Eye)-神秘而强大的 AI 情报组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