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军农场深耕优势“土特产”绘就多彩“振兴图”

政务   2024-11-08 17:20   黑龙江  

近年来,延军农场有限公司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木耳“土特产”文章,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将“小木耳”培育成了“大产业”。

延军农场地处小兴安岭余脉半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昼夜温差大,适宜的生态环境为木耳等“土特产”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这些“土特产”只是大自然的馈赠,是美食爱好者口中神秘的山珍,虽价值高,却困于山、囿于隅,未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农场一直有地摆木耳的传统,但多以小作坊为主,规模零散,市场占有率低、缺乏竞争力。”产业营销部总经理王明新介绍。

虽困于山但不能贫于山,如何让传统产业跟上发展新潮流,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农场党委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依山寻路,深挖 “土” 资源,放大“特”价值,延伸“产”链条,将延军木耳的好品质转化为优质产业,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让“小木耳”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在明确发展思路后,农场通过招商引资、项目配套、扶持合作等举措,推动木耳产业迅速发展。很快,年产600万袋菌包的生产厂、138栋木耳挂袋大棚基地、深加工包装车间和食用菌冷藏库等全链条、多业态的现代木耳产业便建成了。

伴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延军木耳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步从传统的家庭分散生产向自动化、企业化转变,形成了集工厂化菌包生产、大棚式立体种植、标准化车间加工、品牌化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闭合产业链模式。

在木耳生产加工车间,货架上的产品琳琅满目,所获荣誉让人应接不暇。十几名工作人员正各司其职,熟练地运用自动灌装设备将木耳打包、装箱。王明新介绍:“我们积极培育特色品牌,提升木耳等‘土特产’的市场竞争力。先后注册了‘兴岛延兴之岛延军延玺等品牌商标,并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质量可追溯体系认证和无公害认证,通过产品认证和品牌打造,进一步提高了土特产品的附加值、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如今,农场木耳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销售版图覆盖全国,并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还被国家“雪龙号”科考船认定为指定产品。据统计,农场已累计生产木耳菌包2800万袋,产量达287万斤,安置劳动力700余人,实现销售收入9700万元,带动职工群众增收1000余万元,小木耳、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眼下正值秋木耳的采摘时节,走进木耳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幢幢钢架结构的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悬挂的菌袋错落有致,一朵朵光润乌黑的木耳形态各异,工人们穿梭在菌袋之间,正忙着采摘、搬运、晾晒成熟的木耳。整个流程井然有序,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之前都是去县里打工,基地建好后我就来这里干活了,离家近不说,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一天能挣130元,日子是一年比一年有盼头。”正在大棚里采摘木耳的李红笑容满面地说。伴随木耳种植基地的发展壮大,在带动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同时,也对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农场还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示范推广力度,成功试种了猴头、元蘑、白玉木耳第新品种,这些“新特精”品种进一步丰富了“土特产”的品类,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份“土特产”,既承载着难以割舍的乡愁,也映照出广阔的消费市场。延军农场将继续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做好“土特产”文章,让木耳产业结出产业振兴硕果,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来源:延军农场有限公司


图文:刘明


编辑:魏   雄

审核:李艳秋

监制:王春红



美丽宝泉岭
发布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分公司相关新闻,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