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机体所需的一种重要的元素,是人类骨、牙齿主要的无机成分,也是神经传递、肌肉收缩、血液凝结、激素释放和乳汁分泌等所必需的元素。钙约占人体质量的1.4%,人体中钙含量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而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主要负责促进骨骼生长,增强骨骼硬度,剩下的1%分布在软组织和血液中。然而,某些药物和疾病可能会打破钙在体内的平衡,造成血液中钙的含量升高并引发相关病症,即高钙血症。
●PTH介导:
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②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③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能亢进;④异位分泌PTH的肿瘤。
●非PTH介导:
①肿瘤;②肉芽肿性疾病;③药物;④乳碱综合征:是指因长期进食大量牛奶或钙剂,并服用大量可吸收的碱剂引起的高钙血症、碱中毒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等一组临床症候群;⑤内分泌疾病;⑥制动(常见于骨折、瘫痪、大面积烧伤等);⑦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⑧继发性甲旁亢。
①神经系统,如头昏、失眠、健忘、情绪不稳定、乏力、疲劳、抑郁等,精神行为异常,有时出现精神、神经兴奋症状。②心血管系统,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③骨骼系统:如椎体压缩、骨骼畸形,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不同的原发病还有各自特征性的表现: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可伴肾结石、肾钙质沉着,骨质疏松等;甲亢常伴心悸、心动过速、高血压;心血管系统出现短QT间期、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恶性高钙血症往往伴有恶心、呕吐、脱水和体重下降,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神经、肾脏和胃肠功能失调三大症状,以神经系统为重。
上述临床表现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存在,当各系统症状单独出现时,不具特异性,容易误诊,肿瘤性高钙血症容易误认为原发疾病进展所致或与肿瘤治疗有关。因此,当患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尤其是当多个系统症状同时出现时,应该考虑高钙血症并检测血钙。但高钙血症的严重程度与症状之间并无确定的关系。
包括补液疗法、促进肾脏对钙的排泄、阻止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骨的吸收、支持治疗及手术治疗等。高钙危象应迅速降低血钙水平。
1.补液:胃肠道和静脉补液同时进行。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日入量4~6升。老年患者及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要注意预防心衰。单纯使用盐水不能使钙降至正常水平。
2.利尿:利尿剂应在充分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使用。以袢利尿剂为主,阻断肾袢升支粗段对钙和钠的重吸收,促进尿钙排泄。可用呋塞米20~40mg,静脉推注,最大可用到500mg/天。噻嗪类利尿药因有增加尿钙重吸收的作用,应避免使用。监测血清电解质、心电图,以防止电解质及体液平衡紊乱,必要时可监测中心静脉压。
3.抑制骨质吸收:降钙素,易出现脱逸现象而失效。经降钙素治疗,约80%的患者血钙可降低,但不易降至正常水平。常用的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破骨细胞活跃导致的严重高钙血症首选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肿瘤在骨组织中的浸润。
4.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淋巴增殖性肿瘤,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紧急情况下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可抑制肠道钙吸收、增加尿钙排泄,能使产生1,25(OH)2D3肉芽肿病患者血肿的水平降至正常,也可用于治疗维生素D和维生素A中毒导致的血钙升高。
5.腹膜或血液透析方法,宜采用低钙透析液。
6.运动:卧床的患者应尽早适当活动,避免和缓解长期卧床造成的高钙血症。恶性高钙危象得到控制以后,应及时对因治疗,手术时机应安排在血钙下降到相对安全的水平时。
7.对抗PTH分泌:西咪替丁、拟钙剂NPSR-467和NPSR-568。
8.手术治疗:对于高钙危象控制缓解的患者,如无相关禁忌症,应尽快手术治疗,祛除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