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是一种明确的抗血小板药物,它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及聚集。其作用明确,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是75~150mg/天,25mg的是3~4片/天,100mg的是1片/天,现在临床常用的是100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降脂药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因其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已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一线用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的一个真相,就是脑梗死患者症状恢复正常出院,这只是临床治愈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复发。根据临床统计发现,脑梗死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1年内复发率达30%,5年内复发率可以达到50%。因此,脑梗死患者必须做好二级预防。
1、阿司匹林的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浓度等机制,从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分泌功能。这有助于防止血小板在血管壁上聚集形成血栓,进而降低脑梗的风险。
临床试验数据支持:根据全球各大型临床试验数据的荟萃分析,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总体发生风险下降约15%。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超标者,患病风险下降超过了25%。
2、他汀类药物的作用:
降低胆固醇: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防止患者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这有助于减少斑块的形成,降低脑梗的风险。
稳定斑块:他汀类药物还能稳定已经形成的斑块,防止其破溃释放脂质物形成栓子堵塞血管。这有助于降低脑梗的风险,保护血管内皮。
3、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的协同作用:
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脑梗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协同作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阻止血小板在斑块表面聚集;他汀类药物降低血液中的脂质浓度,阻止斑块生长的进程。两者共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预防脑梗的发生。
尽管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降脂药,对预防脑梗死复发很重要,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耐受。有少数人药物反应比较大,这时就需要考虑停用这两种药物。
1、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如出现黑便、呕血等明显消化道症状。
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
肝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肾损害:如尿少、血肌酐升高等。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肝损害: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出现转氨酶升高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
肌损害: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等,严重者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如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停药。
2、特定病理情况
出血性疾病:如患有脑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应立即停用阿司匹林,以免加重出血。
严重感染:在严重感染期间,如败血症、重症肺炎等,可能需要暂停使用他汀类药物,以免影响免疫功能。
3、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
与抗凝药物合用:如华法林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停药。
与贝特类药物合用:可能增加他汀类药物的肌损害风险,需避免同时使用或密切监测。
其实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降脂药,它只是治标不治本,而改变生活方式和管控危险因素才是治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饮食。得了脑梗死的患者,医生建议养成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模式,每日食盐控制在5克以内,食用油控制在30克以内,添加糖控制在25克以内。每天吃300克的蔬菜、200克的水果,如果饭菜太油太咸要用清水过一下。还有一个最难做到的,那便是戒烟戒酒。
2.坚持运动。每天运动30分钟能帮助稳定血压血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运动强度要求中等以上,采取慢跑、快走、游泳、打羽毛球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运动5次。
3.控制“三高”。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耐受,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脂患者不仅要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至正常,更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