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大声疾呼:不能再对孩子们施压了

文化   2024-12-30 20:39   广东  



作者 | 劳东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 | 微博

这几年得抑郁症的学生肉眼可见地增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我家孩子也曾与我说起,班上有同学谈起过自己的自伤行为,手腕上好几道割腕留下的伤疤,那位女生是以看似蛮不在乎的态度说起的,而她父母似乎没发现或没觉得是多大的事。

孩子们感受到的压力与焦虑,往往是父母与老师们传递的,而父母与老师们的压力与焦虑,则主要来自于社会,眼见好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就业竞争日趋惨烈。

也因此,单纯出个学业减负的行政命令,几乎不可能产生预期的作用;在社会大环境未得到改善之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家长与学校确实有可努力的空间,应该尽可能地扛住大部分的社会压力,不要把压力原封不动甚至变本加厉地传递给孩子。

家长作为成年人,如果自己都承受不住社会的压力,为什么反而认为孩子能承受得住?学校在追求自身中考与高考的KPI的同时,是不是也有反思调整的余地?

我总觉得,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需要防范的风险清单里,排在第一位的是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

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小概率的例外,而我们自己的孩子有更大的可能就是普通孩子,天赋与智力普通,心理承受能力普通,再怎么逼迫也不见得能在学业上拔尖。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冒损耗孩子健康甚至生命的巨大风险呢?

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学业不出色是由于不够努力,不怎么信任孩子,殊不知多数情况下很可能与努力与否无关。就像当父母的自己在职业发展上可能也没取得成功,那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不够努力吗?

环顾周围的孩子养育,我发现有两种风险自己难以承受:一是孩子身体心理健康出问题,甚至自杀什么的;二是价值观扭曲,把仇恨什么的放在第一位。

除了这两点,其他什么我都能接受。说也奇怪,我心态彻底放松之后,孩子的学习反而有起色,进入初中后有明显的进步,在班级成绩中上,比较稳定,也开始有内驱力与自信了,不再像小学时那样经常自嘲是学渣。

而且,明显可以看出,孩子对文学影视作品的理解比较深刻。英语学习也是这样,阅读能力进步很快,语法方面反而比较弱。

大概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从来没有因成绩考得不好对孩子发过脾气。我发现,当把关注点放在已经获得的东西上,而不是孩子做得不好或者犯错的部分,一切顿时豁然开朗,越看自己的孩子就越满意,觉得发展得挺好(此处原谅母爱滤镜)。孩子的英语辅导老师曾这样评价孩子,说就像花蕾一样,每周绽放一点,不断地给人带来惊喜。我也是有这种感觉。

写了这么多,不是要传授什么育儿心得,因为完全谈不上所谓的成功,就是分享一下个人的感受。

之前我说到,人生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台机器。这句话要套用到孩子的养育上,就是把孩子成长的生态环境搞好一点,孩子有压力有困难时一定选择与孩子站在一起,帮其缓解压力解决困难,而不是与学校一起对孩子联合施压。

至于孩子以后怎么发展,发展得如何,就顺其自然。孩子成功与否,我并无所求,我的理想与梦想,会自己去实现,不会放在孩子的身上。

再说,孩子有什么义务去完成父母未竟的梦想呢?

思想潮
在这里,倾听最有思想的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