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寻常的强烈信号:
2024年,结婚人数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民政部最新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再创历史新低,同比下跌16.6%,跌幅比上半年(12.7%)进一步扩大。
这一下降幅度,仅次于口罩爆发的2020年。如果把目光拉长到2014年,短短十年间,中国结婚人数居然下降了超过50%!
事实上,2024年结婚人数,很可能将创下1980年以来的最低值,显示了难以阻挡的趋势。
这是真正的大事,影响中国未来20年,与生育、就业、养老、内需等关键问题环环相扣、紧密相关。
就在前几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重磅文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明确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要求:
各地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可见,结婚、生育这件事,已经上升到“一把手工程”,国家急了,力度前所未有,一定要见成效。
为什么这几年房价不断下降,也没能拯救跌跌不休的结婚率?
为什么国家一边降低结婚“门槛”,一边又抬高离婚的“台阶”,很多年轻人还是不结婚?
为什么《再见爱人》等综艺火得一塌糊涂,人们突然爱上看离婚、分手的桥段?
婚姻大变局的背后,是转型期经济社会演变的潮水汹涌,一系列意外的事,正在接连发生。
结婚人数的持续下降,已经到了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的程度。
很多人都觉得,房价太高是阻碍年轻人结婚的重要因素,但到2024年一看,房价都已经跌回2016年了,结婚人数却几乎“腰斩”,根本没有回暖的意思。
回顾过去20多年,中国结婚人数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最高峰出现在2011-2014年,每年都超过1300万对,下降到2022年的不足700万。
全国每年的“结离比”,从2000年的7.0,一路下降到如今的2.0左右,最低的2020年突破到了1.9。也就是说,大约每1.9对新人结婚,就有1对旧人离婚,相当惊人。
2024年,又一个历史纪录即将被刷新。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再创历史新低,同比下跌16.6%。
即使比起“史上最低”的2022年,也下跌了12.8%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比例估算,全年甚至有可能跌到600万对左右,比此前人口专家预测的660万对还要低得多。
为什么在2024年,结婚人数再创新低?其实,房价高并非主因。
第一是,经济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上升。今年是普遍认为就业比较困难的一年,时不时传来裁员、降薪等消息,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在收缩,与2020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其中,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7%,处于相对高位。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曾经的两波铺天盖地的“婴儿潮”,已经逐渐转化为“老人潮”,最后一波也已经接近生育期的尾声了。
看看图表,你就能感受到这种“人口冲击波”正在消退:
第二波“婴儿潮”的最后一年是1997年,这批婴儿目前也已经超过27岁。再往下,育龄人口将大幅下降,带动结婚人数、出生人口下行。
第三个原因,有点令人哭笑不得。由于“闰二月”的出现,2024年全年期间刚好没有“立春”节气,因此被民间一些人称为“无春年”“寡妇年”,这种无稽之谈,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可能也成为一部分人不结婚的理由。
此外,男女比例失衡、学历失衡等问题,也限制着结婚意愿的提升。
前不久,#30至44岁未婚女性比例大幅提高#话题冲上热搜。从2000年到2020年,30-44岁未婚女性的比例,从0.8%上升到 5.6%,足足增加了 7 倍。而同年龄段的未婚男性的比例,也从 5.5%上升到 12.7%。这里头,就有大量无法“适配”的男女。
问题重重。从中长期来看,结婚人数的下滑似乎难以挽回,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对此,国家也已经在不断想办法,改善婚育环境,一定要见到效果。
就在前几天,山西吕梁民政局发布了一个措施:2025年1月1日起,在该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的奖励,由结婚双方在婚姻登记窗口领取。
另外,从2025年1月1日起,吕梁市还将对符合政策生育一、二、三孩且新生儿户籍登记在当地的家庭,分别补贴2000元、5000元、8000元,可在户籍登记窗口领取。
结婚就发钱,生娃再发钱。生得多,发得多。山西这次开了一个好头,据说全省都将实行。这也是落实国家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江西省的做法则是,倡导“低彩礼”“零彩礼”,推进移风易俗——誓要把阻碍结婚的“彩礼问题”,打下来!
比如江西的全南县,在全县97个村(居)均成立了“喜事管家”,让村支部书记、妇联主席和德高望重人士组成,牵头对本村嫁娶礼金、桌数、办事天数、待客范围、程序流程等制定具体标准,纳入村规民约。一旦发现“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就要进行劝导。
据统计,全南县创新婚礼模式后,“低彩礼、零彩礼”家庭明显增加,占比高达73%,嫁娶费用平均下降2.8万元。境内瑶族村低(零)彩礼比例高达90%。
为了千方百计鼓励大家结婚,国家也是操碎了心。
今年8月,《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都不再需要户口簿,也取消了过去对登记的地域管辖的规定。
这也是继2017年全面取消9元婚姻登记工本费以来,对婚姻登记规定最大的一次修改。
结婚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以后编电视剧本,再也不用出现“偷户口簿结婚”这样的情节了。
此外,一些省份还增加了结婚的额外福利,比如浙江规定: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职工,享受婚假十三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婚假。
也就是说,未来浙江人的婚假天数,将从现在的3天增加到13天,实现跨越式增长。这么好的做法,呼吁全国推广。
在结婚越来越容易的同时,不少人发现,离婚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前段时间,两条新闻同时冲上热搜,一条是“结婚登记不需要户口簿”,另一条是“离婚冷静期”,这画面,让人无语凝噎:
结婚怕你太冷静,离婚又怕你太冲动,这一幕相当魔幻。
不过,“离婚冷静期”的政策出台以来,确实显著缓解了离婚数量快速上升的势头。
人口学专家何亚福统计发现,从1978年至2019年,中国离婚对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1986年离婚总数突破50万对
1995年突破100万对
2007年突破200万对
2012年突破300万对
2016年突破400万对
2019年达到峰值470.1万对
……
不过,2021年民法典增加了关于撤回离婚申请的规定,明确:
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即所谓“离婚冷静期”。
随后,离婚对数大幅下降,2023年更是降到了259.3万对,只有2019年的55.2%。2024年,离婚对数也基本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波动。
不得不说,这一政策设计还是非常有效的,减少了冲动离婚的发生。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
既然结婚是两个人同意才行,那么离婚只需要一个人反悔,就应该批准。
设置冷静期,对其中一方并不公平,尤其是对遭遇家暴的女性,甚至可能有危险。
显然,国家的政策还需要不断完善,适应新时期婚姻形势,解决种种新问题。
婚姻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国家大事,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稳定安宁。
鼓励结婚,道路依然漫长。
提高结婚率、生育率,降低离婚率,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福祉,但根本上来说,要真正为年轻人考虑。
当生育问题上升到“各地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时候,说明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期待“一把手”们开动脑筋,想出更多好办法。
当然,让婚姻回归初心,让年轻人更好地享受爱情和温馨的家庭生活,不仅需要国家着急,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毕竟,这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发展、全民福祉的根本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