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完帽子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情绪调整期。我记得当时还挺流行打开“快乐3件事”,包括很多头部的博主都在建议,让情绪低落的自己,每天去挖局日常快乐的3件小事,这样做会让自己慢慢高兴起来。我做了,真的是痛上加痛的坚持了半个月。后来甚至写了一篇很长的评论要发出来怒骂这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博主们。后来医生点醒我,围观者总爱以高姿态对亲历者指手画脚,完全取决于你听不听。可如今,我也奉劝一句,不要听信某些评论或者引导而要求自己每年读什么50本100本书。读书应该快乐,应该渴求,应该读多少算多少。在给读书立flag这件事上,我也已经放过了自己。不较劲,不紧张,把预期降低,反而有惊喜。以前总设定,今年要读某类书多少本,来年要专攻什么方向。现在完全随心所欲,抓到什么就读什么。事多了,少读一点。有空了,多读一点,保持阅读的习惯即可。咳咳,可以当做猎奇来读,窥探一下厚厚的壁垒之上,有一小部分人是如何生活的。某些细节也可以当做沟通教案或者心理学技巧来品味品味,但整体来说,可读性高,趣味性高,但价值和意义有待商榷。(当然,探讨价值和意义又有点违背了读书的乐趣。)建议大家以我写的这个标题顺序去读这三本书。《秋园》写外婆,很飘荡,看得人晃晃悠悠,《浮木》写兄弟姐妹和邻居们,有些轻松,虽然苦闷但是因为很多小短篇,所以读起来不怕憋屈。《我本芬芳》则很压抑,因为是写真实且艰难的婚姻生活。杨本芬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的技艺,完全取胜于她的诚恳和经历。80岁的老人,书写大时代下的自己,在我看来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事。女性的一生,从来不易,且不被人理解。得到又失去,所有的拥有是昙花一现。可苦中作乐,绝地逢生,何尝不是最好的女性群像呢。哪个文艺女青年不爱卡尔维诺?读大学那会每年的假期旅行,背一个登山包,揣一本《看不见的城市》,是矫情又可爱的青春时代。当然,这本书被捧得过高。大家可以配套读一读《马可瓦尔多》。文字太过于优美,你根本没有办法誊下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整大段的朗读,一遍遍。美得幽幽柔柔,沁人心脾。对一个很热衷于记录的人而言,看到这样的书,除了一张合不拢的嘴以外,很难有其他表情。也会捏碎想写文的欲望。因为,卡尔维诺是神,而我们,是人。埃特加·凯雷特的路数呢,我私心认为,是在像卡尔维诺靠拢。当然,全世界有无数的作家都想向其靠拢。这本小书可以当做放松来读,一小篇故事峰回路转,天马行空,有趣。当父母的我们要反复阅读、反复!!!发脾气的时候读、生气的时候读、冷静下来更要读!!!对,就把它当做情绪调整的教案去读!!!我们一方面在努力舍弃原生家庭对自身投射的痛苦,一方面又很难控制将这种痛苦延续到孩子身上。但对孩子、父母的爱也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分裂,也拉扯。
如何在真实的人生中去面对孩子,面对父母,面对自己,这个没有答案的课题,你或许可以在这本书里试着找一找。
如果您在体制内工作,想要拓宽社会知识面,增加你对经济文化政策运行的基本常识,它可以作为一本快速入门的书。写的通俗易懂,但是也建议在读的时候做做笔记,更有利于吸收和记忆。这类书我把它归于常识类的书籍,其实,我们进入社会以后,接触的面很有限,边界也明确,站在某个高度去看大环境,也有利于拓宽边界。这本书是我迷恋调查文学时候读过的一套书,现在回忆内容其实有点模糊,但当时读书时的震动感依旧还保留着。故而又把它找出来写进书单里。中国的历史,其实是一部农村的革命史,而农村也是社会转型和变革的亲历者。真的很奇妙,明明我也是农村孩子,对书里描写的内容不应该不熟悉,但总隔着一层暧昧的纱。不知道你们读会是什么感觉。这本书不需要过多介绍,风靡自有它的原因。女孩子之间的友谊、嫉妒、爱与自由,被写得这么生动深情。这本书后来被意大利拍成了电视剧,国内追剧的人不在少数。值得一读。
马伯庸多么有趣。能把如此宏达的历史背景,串在一个小人物身上。我们能通过他看到自己,那种无能为力的渺小、畏惧、怯懦,但也经由他完成了人类生命字典里最美好的关键词:勇敢。
这算是一本小册子,很快就能读完。只需要花上大半天的功夫你就能在历史长河里荡漾一番。
我在读完这本书的第一篇小说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余华对他有那么高的评价:“前途无量”。能看得出遣词造句是经过反复斟酌和练习过的,但没有一点工艺感,反而是老练的诚恳。想象是这样的好,所有的起承转合这样的丝滑,说惊艳一点都不为过。以至于我读完这本小说上网去找了找作家的照片,嗯,很帅。又帅又有才华,是我的菜!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女性文学里,李娟写的书一直佼佼者,小说和诗集都优秀。为什么非得提到女性文学?并不是要宣扬某种特权,而是在我看来,它的细腻、与世界交手的方式、俯下身去亲吻土地的姿态,只有女性才能写得出来。这本书是她的封神之作。读过的人,说起阿勒泰三个字都会有不一样的情愫,是李娟给我们的故乡之感。书里的人物很多,但是读起来一点都不复杂。不管是让人揪心的情节还是快乐的片段,像糅杂了风,都是轻飘飘地写了过去。历史长河的车轮,碾在这土壤的印痕,也能长出青苔和绿芽来。
当年明月说,中国有两个人最会骂人,一个是鲁迅,另一个是李敖。如果你只记得他骂人,那也未免太看低他。大学的时候读法源寺,惊为天人,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如果你们再看看现在的历史小说,估计也会佩服几十年前李敖这独一份的特别。《北京法源寺》讲的是变法,但也不全是变法。这本书里的佛学、人性、热血、历史统统都涉及。连我想要”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盘点历史类的书,《明朝那些事儿》你是肯定绕不过去的。这套书能火这么多年,的确有它的道理。从正史里研究故事,娓娓道来,完全不似一般的历史故事书那么沉闷枯燥。实在太好读,一口气扎在里面恨不得从白日读到落日。如果您没有过情绪的困扰,这本书可以打开一个重新看待自己的视角,揣摩行为背后的需求。如果您做过咨询,这本书则可以帮你对这段旅程进行复盘。作为一本心理学的入门书,比较浅显,很容易读,但诟病可能也就在于此。短小精悍,年少的时候无所畏惧,人到中年不得不面对无法抵抗的难和无法消解的困惑。如果说我们的行为都经由童年养成和塑造,我们的叛逆和不屈都经由父母打造和影响,那么,我们何时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洪荒说的话是辣嘴的,她的形象也辣眼。她写的书,当然也辣心。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观点爽利干脆,甚至有点辣嘴。她对生活和人性的洞察用一种诙谐有趣的口吻来调侃,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自嘲能力强悍,但战斗能力更甚。所以读起来豪气是有的,促狭也是有的。这本书已经断版,所以只能买旧书。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去买来看一看,没有什么书比它更适合拿来放松心情的。必须有我王小波的一席之地。嬉笑怒骂高级到这个程度,如果他还在,一定是语言类的头部KOL。除了诙谐幽默,你能迅速感知到他文字背后的深厚底蕴。孔孟大家古今中外信手捏来,每每衍生出一些话题都能聊得活泼可爱。再说一次,你真的会非常容易爱上他。现在读时下的新书,意见多灵魂少,调侃多思想少。免不得总是要拿起旧书去读,经典永远不会让你失望,王小波也是。萨拉马戈在199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是获奖作品之一。他这么高超,很少看到他用多么惊心动魄的字眼,也基本没有宏大的场景描述,但你会有看恐怖片的感觉。惊悚,是,就是这个感觉。我导师以前总跟我说,一定要多读社会性的书,多读关于人性的书,它会让你更复杂。这不是一本让人看了幸福的书,但比任何一本书都值得推荐。
19《人类群星闪耀时》
书里写了14个改变世界的关键时刻和人物,因为分成了独立的章节,加上茨威格优美澎湃的遣词造句,可读性非常高。
我尤其爱拿破仑滑铁卢之战和斯科特的南极争夺战。命运之手在茨威格笔下如此惊心动魄,全是锐利的风,全是吓人的坎坷,恨不能冲进那个时刻扭转乾坤。百转千回才意识到,哦,我只是在看书。这样引人入胜,绝妙!当然,如果你是爱读历史的人,这本书难免会被你挑刺。但单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书是茨威格胸前最闪亮的勋章。为我点击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