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中国棉花”关注我们
南疆小海子垦区“干播湿出”栽培技术的全面应用及作物布局变化导致棉花病虫害发生变化,通过对“干播湿出”棉田病虫害的跟踪调查,就目前病虫害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总结了本区域内“干播湿出”棉花苗期蓟马、蚜虫、棉叶螨、棉盲蝽、棉铃虫、花铃期蓟马、甜菜夜蛾、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常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苗期蓟马
本区域棉花苗期蓟马以烟蓟马Thrips tabaci为主。棉苗出土后,它即由地边杂草迁入棉田,5月上旬棉花处于子叶期至3片真叶期时为害较重,取食造成棉苗生长点受损,形成“无头棉”和“多头棉”。后期虫口数量不断上升,但是随着棉株的生长发育,对棉株的影响逐渐减轻。推广应用“干播湿出”栽培技术后苗期蓟马为害呈减轻趋势,仅灾后重播棉田发生较重。
种子处理。选用70%(质量分数,下同)噻虫嗪可分散粉剂按药种比4.5 g·kg-1对棉种进行包衣处理,同时可以兼防苗期蚜虫。
适时早播。应用“干播湿出”栽培技术,做到适期早播,可使棉田出苗整齐,促进生育进程加快,能够有效减轻棉蓟马对棉苗(子叶期至3叶期)生长点的为害。
化学防治。4月底至5月初子叶展平时结合苗期化学调控,每666.7 m2使用98%甲哌鎓可溶性粉剂0.5~1.0 g配合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或2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烟碱类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减少棉蓟马在棉田中的发生基数,降低棉花“无头、多头”株率。防治后仍需要加强田间调查,当苗期被害株率达到3%、百株虫口量达5头时,再次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普遍防治。尤其要密切关注晚播或灾后重播棉田的棉蓟马发生与为害。
棉花蚜虫
本区域棉田蚜虫以棉黑蚜Aphis araccivora (Koch)、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长管蚜Acyrthosiphom gossypii Mordviiko为主。前期以棉黑蚜发生为主,中期以棉黑蚜和棉蚜混合发生为主,中后期以棉蚜、棉长管蚜发生为主。5月初有翅蚜陆续迁入棉田;5月中旬形成“中心蚜株”,随着种群数量快速上升在棉田内呈点片发生趋势;6月中下旬进入发生高峰期;7月初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种群发展受到抑制,蚜量开始下降;8月下旬进入秋蚜发生高峰期。
保护天敌。本区域内棉田蚜虫的天敌主要有瓢甲科Coccinellidae、草蛉科Chrysopidae、食蚜蝇科Syrphidae等捕食性昆虫。要严格按照“保益控害”的防治要求,做到害虫种群数量达不到化学防治指标前不防治,且在达到化学防治指标时优先选考虑“点片挑治”,严禁使用广谱杀虫剂,从而为天敌保留一定的生存空间,防止因破坏棉田生态系统平衡而导致棉蚜的暴发。
天敌助迁。利用麦田涵养天敌的作用,在小麦收获前对麦田内瓢虫进行人工网捕助迁,发挥天敌昆虫生态控制能力,可有效控制棉花蚜虫种群数量。
加强田间调查。5月中下旬在棉蚜进入棉田形成中心蚜株阶段,及时查找中心株,做好标记,采取“涂、抹、拔”和撒细土等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灭。
点片防治。6月中下旬是棉蚜在棉田内快速扩散蔓延的阶段,在点片发生时使用低毒专性化学药剂做好点片防治工作。对于长管蚜不建议进行化学防治,以便为天敌昆虫提供食物来源,以起到涵养天敌的作用。
大面积化学防治。棉蚜发生中后期若棉田大面积发生卷叶流油,且生长点缢缩株率达到10%、益害比小于1∶250的化学防治指标时,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对天敌安全的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3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防止或延缓交互抗性的产生。
棉叶螨
本区域棉叶螨以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chuangensis Wang、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为主。5月上旬始见棉叶螨,主要发生在杂草多的田边地头,借助风力、鸟兽、机械和人工作业逐渐迁入棉田形成中心螨株,然后在棉田快速扩散蔓延。7月上中旬,其发生进入高峰期,造成大面积红叶、卷叶及结网等被害状。后期棉花封行、田间湿度增加,对棉叶螨的发生发展不利,使其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阻止迁入。棉叶螨发生初期一般由棉田四周林带、杂草迁入棉田。因此,建议当5月初杂草有螨株率达30%左右时,使用专性杀螨剂有选择性地封锁棉田周边,以减少杂草上虫口基数,切断传播途径,延缓棉叶螨迁入棉田的时间。
加强田间调查。5月中下旬务必做好棉田内棉叶螨发生发展情况调查,对棉田内中心螨株做好标记,及时采取“查、插、抹、拔、摘、涂、喷”七字方针进行防治。
水肥管理。加强棉田水肥管理,防止点片受旱。同时减少滴水量、增加滴水次数,提高田间湿度,利用高湿环境抑制棉叶螨的繁殖和生长。
点片防治。6月上中旬在点片发生阶段采用“围点打圆、围圈打片”的方式点片挑治。须保证施药质量,以达到理想的防效。
大面积化学防治。6月下旬棉花打顶前棉叶螨大面积发生且有螨株率超过5%,7月上中旬棉田打顶后有螨株率超过10%时进行普遍防治。选用杀卵和幼螨的药剂20%乙螨唑悬浮剂5000倍液或24%螺螨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000倍液与杀若螨、成螨的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复配或交替使用。施药机械建议使用3层吊杆机车施药,并且保证足够的水量,以达到喷匀打透的标准,确保药液沉降或弥散到叶背。施药时要注意地头地边等死角的防治,每隔5~7d用药2~3次,以达到理想的防效。
棉盲蝽
本区域棉盲蝽以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为主。第1代棉盲蝽主要在小麦上发生,6月初随着棉花现蕾开花,由小麦田开始迁入棉田进行为害。棉盲蝽对蕾和幼铃危害较大,严重时可造成蕾铃大量脱落,减产严重。由于当地小麦种植面积增加,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近年来其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
诱杀成虫。对于早发、杂草多及与小麦田相邻的棉田,每3333 m2(5亩)放置1个绿盲蝽性诱捕器诱杀绿盲蝽成虫。
及时化学防治。6月下旬至7月下旬棉花进入盛花期,当棉田棉盲蝽百株虫口量达到5头时进行化学防治。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26%氯氟·啶虫脒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药剂,对整条田进行统防统治。喷药应在上午11点前棉盲蝽在植株上部活动且活动能力较弱时进行,由棉田四周逐步向内施药,以提高防效。
棉铃虫
近年来本区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发生总体呈早发、重发趋势,各代发生期提前,且发生基数连年增长。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始见,5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主要在冬小麦、玉米上产卵,完成第1代;6月中旬进入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开始在棉田产卵,完成第2代;7月中旬进入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棉田产卵,完成第3代;8月下旬进入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复播玉米和复播大豆上产卵,部分幼虫完成第4代。
诱杀成虫。对成虫的诱杀是棉铃虫防治的重点,5月上旬开始以26667 m2(40亩)1盏频振式杀虫灯,3333 m2(5亩)1个性诱捕器的标准进行配备,开始对小麦田越冬代成虫进行集中诱杀,6月初按照防控标准在棉田设置诱杀器具,对1代、2代及3代成虫进行诱杀。
幼虫防治。在对成虫诱杀的基础上,结合棉铃虫预测预报,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对棉田落卵量进行调查。当1代百株卵量达到7粒(5月15-25日),2代百株卵量达到10粒(6月20日-30日),3代百株卵量达到3粒(7月25日-8月5日)的防治指标时,抓住卵孵化高峰期至3龄幼虫期的防治关键期进行化学防治,最大限度压低棉铃虫幼虫基数,降低为害损失。选用16000 IU·mL-1(IU:国际单位)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10亿g-1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生物农药与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00倍液等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复配或交替使用,以达到见效快且持效期长的效果。
花铃期蓟马
本区域棉花花铃期蓟马以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发生为主。棉花进入盛花期后主要集中在花蕊中为害,导致棉花幼铃顶部表皮受害。近年来其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严重时影响棉铃生长发育,导致后期出现裂铃、僵铃等现象。
以化学防治为主,棉花打顶后当单花虫口量达100头以上,幼铃顶部表皮显现受害状时,在上午棉花花瓣张开时选用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内吸杀虫剂进行防治。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为本区域近年来新发虫害,前期主要集中在灰绿藜等杂草上为害,7月下旬开始进入棉田。该害虫聚集产卵,成卵块,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叶背取食叶肉,受害叶片仅剩表皮,呈半透明状。
诱杀成虫。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在诱杀棉铃虫成虫的同时对甜菜夜蛾成虫进行诱杀,也可在地边灰绿藜等杂草较多的棉田周围摆放甜菜夜蛾性诱捕器对成虫进行诱杀。
点片化学防治。甜菜夜蛾在棉田集中产卵,幼虫孵化后集中取食为害。在防治中须加强田间调查,发现虫卵和初孵幼虫后,立即使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或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等鳞翅目幼虫专性杀虫剂对幼虫发生区域进行点片防治。
立枯病
本区域棉花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引起。春季倒春寒和降雨等不利天气造成的膜下温度低、土壤湿度大,是导致苗期立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发病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近年来发病呈减轻趋势。
种子处理。选用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包衣的优质棉种,或按每千克棉种用有效活菌数300亿mL-1枯草芽孢杆菌悬浮种衣剂10g+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 mL+0.01%芸薹素内酯水剂0.2 mL对棉种进行包衣处理。
适时滴出苗水。推广应用棉花“干播湿出”栽培技术,控制棉种萌发时间。结合天气预报,待地温适宜且无降温、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后再滴水出苗,避开不利天气的影响,减少烂种、烂根情况发生。
综合防控。坚持农艺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控原则。在棉花播种和出苗后遇低温阴雨天气时,及时中耕,提高地温。同时,喷施有效活菌数10亿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氨基寡糖素水剂750倍液等药剂,以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
枯萎病、黄萎病
棉花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5月下旬开始在棉田发病,6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棉花黄萎病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引起,7月中旬在棉田开始发病,8月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
品种选择。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选择综合性状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棉花品种。
科学水肥运筹。后期滴水要少量多次,每666.7 m2的单次滴水量应不超过40 m3,无积水或地表径流。同时,减少氮肥施用,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棉株的耐病性。
增强抗逆性与药剂防控相结合。发病前或初见病株时,每666.7 m2随水滴施有效活菌数10亿g-1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 g,或喷施5%氨基寡糖素水剂500倍液,以减轻病情发生。
转载、转发请注明如下出处:
中国棉花,2024,51(6):57-59,6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30167
征稿启事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非生物胁迫专题征稿启事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生物技术育种专题征稿启事
说明
广告
获取更多内容请点击上方,关注公众号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