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 |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助力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孔雀河综合试验站为例

文摘   科学   2024-10-21 16:09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棉花”关注我们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是中国优质棉花的重要产区之一。据巴州农业农村局数据,2022年巴州棉花种植面积为21.817万hm2,约占新疆的10%,籽棉总产量为111万t,皮棉总产在44.4万t以上。巴州作为新疆三大棉花主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棉花种子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已成为国家棉花产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进一步支撑巴州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孔雀河综合试验站充分依托巴州棉花产业发展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生产方针,始终贯彻“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理念,及时转变棉花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加大种业研发力度,积极研发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助力巴州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技创新助力的主要做法


规范棉花品种管理,源头把控棉花品种数量

品种是决定棉花内在品质的关键。为解决巴州棉花长期以来因追求高产而形成的纤维类型单一、品种“多乱杂”、原棉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等棉花生产困境,2017年以来,孔雀河综合试验站联合巴州种子管理站积极开展巴州棉花品种试验及生产示范工作,以环绕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3县市为设计原则,每年设置小区试验点4个、大田生产示范点10个,覆盖区域达285 km2。积极搭建巴州棉花品种展示平台,收集巴州区域参试品种134个,通过建立棉花品种指标评价体系,落实品种试验+生产示范品种推荐模式,严格落实棉花主栽品种推荐清单制,持续在棉花品种上不断精选和优化,每年为巴州棉花生产推荐5个优良主栽品种和辅助品种+1个救灾备用品种,有效推动了巴州棉花种植品种数量逐年减少。在新疆率先建立棉花品种引进、比较、示范、推广平台,建立从品种筛选、生产示范到品种配套技术应用的推广机制,促进了相同生态区域棉花品种统一,从源头上提升了巴州棉花的品质和一致性,棉花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推动棉花种植水平、单产水平位居新疆前列


◆ 实施棉花标准化控制,着力提升棉花整体品质

孔雀河综合试验站紧紧抓住棉花发展战略不动摇,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突出品质、兼顾产量,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巴州建设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进棉花量质协同攻关,加快推广高产、优质、广适棉花新品种,大面积推广运用棉花纤维品质保优系列技术,着力提升棉花质量。为了更好地推进巴州优质棉产业化,加强全程管理、精准施策,孔雀河综合试验站牵头组织征询、起草制定了《优质细绒棉品种选用及优良种子技术规程》《优质细绒棉纤维品质保优栽培技术规程》《优质细绒棉纤维品质保优加工技术规程》等5个纤维品质保优技术标准,从品种选择上保证优良的棉纤维遗传品质,从繁殖优良种子上保证品种的优质种性,从统一的种植方式上保证纤维品质的一致性,从良好的种植环境和栽培技术上保证棉纤维充分发育、优质特性得以发挥,从规范收获采摘上减少“三丝”(异性纤维)以保证纤维品质的一致性,从收购方式上保证纤维不混杂以提高纤维的“一质性”,从加工环节上按同类型品种堆放以减少人为混杂,从纤维检测环节上剔除杂质、僵瓣花以确保纤维品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构建巴州优质棉种源-种子-产地环境-高效栽培-机械采收-加工储存-纤维检测的全链条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梳理解决原棉品质提升的问题与难点,切实推动巴州棉花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增强了巴州优质棉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 推动科技力量下沉,全面扩散科技创新动能

为积极响应巴州“千名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工作要求,孔雀河综合试验站先后选派3名成员担任巴州千名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团团长职务,注重发挥智力优势,带领地市、县、乡、村4级科技服务团成员用新理念、新技术直面并解决基层农民生产中最实际、最直接的生产问题。2023年,服务团以“优服务、解难题、出实效”作为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谋划服务内容,通过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农时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建立“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良种良法到田”的科技对接服务机制,人才下沉、精准发力,围绕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为农业生产把脉诊断,切实提高了区域棉花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注重加强对棉花生产关键节点的生产指导,靶向服务,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卓有成效的技术服务,围绕棉田苗期弱苗及僵苗管理、高产棉花产量构成及丰产架子的搭建、初花期水肥运筹、黄萎病和棉铃虫的防治、花铃期水肥管理、防早衰保铃增重等召开现场会与技术服务指导30次,积极回应基层农民的科技需求,受到棉农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据巴州农业农村局对各县市的汇总数据,2023年巴州棉花在苗期遭受雪灾、冻害、风灾等多种叠加自然灾害,经历了巴州60年来有气象记录记载的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受灾面积达13.333万hm2。在此背景下,孔雀河综合试验站第一时间开展灾后调研、灾后技术管理与培训等15场次,发布灾后指导意见2次,使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保障。


◆ 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做大做强棉花产业集群

为有效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推进巴州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孔雀河综合试验站按照中共巴州委员会、巴州人民政府工作安排,依据《关于培育发展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省级领导联系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工作方案》等工作要求,积极围绕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补链延链强链开展了广泛的工作调研,在整理相关意见建议基础上,牵头组织制定了《巴州棉花(棉纺织)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力补链延链强链,注重加强与纺织服装产业的上下贯通,推进棉花产业生产、加工、流通、市场开拓一体化发展。该行动方案的实施,将重点围绕“一个国家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三大主产县、四个棉花种业产业园”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充分发挥巴州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区域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的优势,引导棉花种植区域向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等优势产棉区集中,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棉花产业布局结构,进一步建立健全种业研发-繁育-生产-加工-销售闭环发展机制,积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积极申报实施了棉花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棉花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通过围绕新疆棉花产业发展,顺应棉花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积极在棉花育种、机械化植棉采收、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全面提升新疆巴州棉花科研创新能力。



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 棉花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巴州通过深入实施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规范棉花品种、熟化生产技术、加快技术推广等方面协同推进、多向发力,确保了棉花生产优势得到持续巩固。围绕棉花产业需求,大面积推广应用精选的优质高产抗病且适合机采的新陆中69号、新陆中71号、新陆中73号、新陆中78号、新陆早61号、新陆中67号等棉花品种,推荐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应用面积超过13.33万hm2,覆盖率在60%以上。通过大力推广机采棉种植、精量播种、全程化学调控、脱叶催熟、机械采收和残膜治理、干播湿出高效节水、无人机植保、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等棉花种植先进适用技术,有效推动了巴州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hm2,皮棉生产能力稳定在40万t以上。其中:应用棉花高效节水技术的棉田面积达到18万hm2,占棉花总播种面积的82.5%;精量播种棉田面积达到100%;应用干播湿出技术的棉田面积为3.391万hm2,占棉花总播种面积的15.54%;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为20.241万hm2,占棉花总播种面积的92.78%。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棉花生产绿色轻简高效,使巴州棉花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据2023年11月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国际棉花监测报告、全国棉花生产监测报告,全国平均每666.7 m2皮棉产量为133.3 kg,新疆地区平均每666.7 m2皮棉产量为142.0 kg,而巴州每666.7 m2皮棉产量却达到了159.0 kg,且比2022年增产了2.0 kg,做到大灾之年不减产,确保了棉花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 棉花纤维品质大幅度提高

巴州通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模式,州域内龙头企业依托订单收购、二次返利、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构建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升了巴州棉花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通过优质棉纤维品质保优全链条标准化技术的实施,巴州加大了对优质棉花的遗传品质、生产品质和加工品质3个方面的全链条品质关键技术控制,使棉花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干旱荒漠绿洲区表现出显著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高品质,有效提高了巴州棉花纤维品质,有力地提升巴州高品质棉花生产的集中度,形成了显著的生产技术优势。近年来,巴州棉花公证检验结果中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始终保持在29 mm以上,形成了能够和国外原棉竞争的优质棉产能,可进一步满足国内纺织业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推动实现巴州棉花向高级化、高端化迈进。截至2023年底,巴州检验检测中心纤维检验所公证检验数据的平均结果显示:2023年巴州棉花纤维长度达29.78 mm,比2022年增加了0.7 mm,比2021年增加了0.69 mm;断裂比强度为29.46 cN·tex-1,比2022年增加了0.70 cN·tex-1,比2021年增加了1.01 cN·tex-1;马克隆值A+B2档占比为91%,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为82%,轧工质量P2级占比达到100%


◆ 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由大转强

随着棉花产业优势的充分释放,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巴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目前,巴州已培育发展棉种企业38家,纺织服装企业112家,其中有规模以上企业15家,吸引了多家知名种业公司、轧花厂以及纺织公司入驻,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产业升级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棉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据巴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棉花(棉纺织)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数据,巴州已成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三城七园一中心”格局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设备高端、产业链完整的纺织集聚区,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年产纱550万锭,黏胶纤维38万t,筒子纱、染色针织布5万t,织布3万t,产业用纺织品16万t,巴州黏胶纤维、纱线、印染等产能、产量居新疆前列。其中:库尔勒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8万t黏胶短纤,产量位居新疆第一;150万锭纺纱规模的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成为新疆最大的气流纺生产基地;新疆利泰丝路投资有限公司200万锭纺纱项目将建设新疆最大的智能纺纱工厂,该项目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示范项目资金扶持;新疆中泰亨惠医疗卫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4万t水刺无纺布项目不仅加快了棉花产业下游产业链多样化布局,且填补了新疆水刺无纺布产业的空白。据巴州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2023年巴州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17.6亿元,同比增长14.45%;实现增加值19.89亿元,同比增加21.39%。相关龙头企业的进驻,累计吸纳就业4万人,带动就业近15万人,推动了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竞争力显著增强,为巴州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巴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载、转发请注明如下出处

中国棉花,2024,51(9):59-62.

https://doi.org/10.11963/cc20240031


版权声明

凡本公众号注明“原创”的作品(含文字、图片、图表、数据),如需转载请按上述要求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
商业合作

如需广告合作,请联系杨老师:0372-2525369。




征稿启事

《中国棉花》专栏征稿启事

《棉花学报》生物育种专题征稿启事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非生物胁迫专题征稿启事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生物技术育种专题征稿启事

说明

关于本刊常用计量单位的说明

广告

关于征集《中国棉花》广告代理的启事

棉花衣分试轧机

棉籽剥绒机


获取更多内容请点击上方,关注公众号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中国棉花
传播棉业信息、棉花科研进展,服务作者、读者的平台。
 最新文章